1.城市具有的特征是(  ) ①第一产业为主 ②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③高效率和高效益 ④多功能和静态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城市以非农业为主,具有密集、高效率和高效益、多功能和动态性的特点。 2.从城市出现的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出现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社会分工的促进 ③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 ④农村人口的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3.关于城市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 B.经济增长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 C.在城市发展的前期,城市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 D.城市对于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加强 答案:C 4.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发展速度比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 ②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发展较快 ③东部地区城镇发展滞后 ④中西部中小城市发展滞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5.读“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最早诞生城市的地区之一,我国早期的城市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________地区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带动下,一批近代工商业城市迅速发展,如沿海的上海、天津等;而广大内地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2)从地形上看出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原因是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气候上看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原因是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大城市大多是各级行政中心,这说明________对城市的影响较为深刻。 解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诞生城市的地区之一,我国早期的城市多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沿海、沿江地区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带动下,一批近代工商业城市迅速发展,如沿海的上海、天津等;我国的大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原因是这些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优越。 答案:(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沿海、沿江 (2)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农业发达,交通便利,人口集中 东部季风区 气候适宜,降水较丰富,气温适中 政治  一、选择题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据此回答1~2题。 1.城市和乡村发展(起源)上的联系是(  ) A.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相互提供产品 B.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相互提供劳动力 C.乡村的规模没有城市的规模大,城市规模可以扩大得与乡村连结起来 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2.城市与乡村相比,具有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原因有(  ) ①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②通信便捷 ③城市面积广大 ④管理水平较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1题,注意题干要求。第2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通信便捷,管理水平高,因而较农村能取得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答案:1.D 2.D 《史记·五帝本纪》中写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毛诗正义》曰:“……始建城,使民得安处;始建市,使民得交易。”据以上史料完成3~4题。 3.史料中的“聚”“邑”“都”“市”均属(  ) A.乡村 B.城市 C.集市 D.聚落 4.根据该段文字的描述,城市主要具有________职能(  ) ①行政 ②防御 ③交通 ④商贸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第3题,正确理解古代汉语的含义。可知史料中的“聚”“邑”“都”“市”都是人类聚居地的形式,因而均属聚落。第4题,文中“安民”意指“防御”,“交易”意指“商贸”。 答案:3.D 4.C    下图为“某地聚落发展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若阶段③中的聚落为集市,根本原因是(  ) A.剩余产品的出现 B.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场所形成 C.生产技术的提高 D.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6.下列地区最有可能出现这种聚落发展过程的是(  ) 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撒哈拉沙漠 D.横断山区 解析:第5题,集市的出现是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剩余产品出现后才出现的,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第6题,图示反映的是聚落发展为城市的过程,该过程应当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大河冲积平原上。亚马孙平原地处热带雨林区,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答案:5.C 6.A 澳大利亚著名史学家蔡尔德(V.G.Childe)称城市的出现是人类史上的一次革命,他还强调了在产生古代文明的泛滥平原上灌溉过程与广泛贸易活动的兴起在城市革命上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按照蔡尔德的观点,城市的兴起得益于(  ) ①王权制度 ②商业 ③宗教 ④农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古代文明时期城市的基本特征是(  ) A.密集 B.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C.高效率和高效益 D.多功能和动态性 解析:第7题,“在产生古代文明的泛滥平原上灌溉过程”说明了农业在城市形成中的作用;“广泛贸易活动的兴起在城市革命上的重要性”说明了商业活动在城市兴起中的作用。第8题,四个选项都是城市的特征,但只有“密集”才是“基本特征”。 答案:7.D 8.A 9.下列属于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呈现特点的是(  )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经济活动向中心城市日益集中 ③涌现出比较多的特大城市和城市经济地带 ④表现出明显的逆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的扩散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在《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序文中说:“目前,中国已进入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及时总结我国城市化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保证我国城市化进程顺利和谐有序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户籍政策的改革 B.经济高速增长 C.城市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 D.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11.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  ) ①人口向城市集中 ②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③逆城市化现象普遍出现 ④社会经济表现出显著扩散的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10题,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增长。第11题,城市的发展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逆城市化是在城市发展的后期、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城市正处于城市发展期,逆城市化现象尚未普遍出现;经济扩散也是城市发展后期才出现的。 答案:10.B 11.A 二、综合题 12.读“世界大城市的分布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现在,世界城市集中的三大片地区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图中展示的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的共同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图中为世界第一批城市诞生地之一,但目前一区域尚未形成城市密集区,其代表字母是________。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3)对比城市起源与城市分布状况,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简要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世界城市集中的地区也是城市密集区,这可以直接从图中看出;结合这些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看出,这里属于气候(气温和降水)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第(2)题,中美洲地区也是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但这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蚊虫很多,环境条件恶劣。第(3)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由自然因素转变为社会经济因素,但自然因素仍是基础因素。 答案:(1)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 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 美国的东北部地区 多位于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中低纬度临海或近海地区,气温、降水适中,临河分布等自然条件优越;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世界或地区、国家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 (2)D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频繁战乱、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等原因,破坏了天然生态系统,自然环境趋向恶劣,目前农业生产相对落后,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3)从城市起源时的分布到现在世界城市分布密集区,在地区分布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由于经历了从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和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新技术革命的影响,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并带动了这些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欧洲城市密集区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影响,日本和中国东部地区则是新技术革命的作用。 13.世界城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早期阶段(公元前1000前~公元500年)、中世纪阶段(公元500年~17世纪工业革命)、工业化阶段(17世纪工业革命~20世纪50年代)、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读“世界和我国古代城市代表性建筑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阶段,城市的功能主要有(  ) ①军事防御 ②举行祭祀仪式 ③生产功能 ④消费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中,早期城市的主要诞生地是________。 (3)从雅典和罗马的形成看,属于城市发展的__________阶段。 (4)北京故宫形成于城市发展的________阶段,反映出我国早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________影响最大,受________影响次之。 (5)伦敦最早形成于中世纪,其规模迅速扩大是在工业化阶段,反映了此阶段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________。 (6)对比上面三幅图可发现,中国古代城市的面积往往比欧洲的城市面积________,而且形状多呈________形。 解析:早期阶段,城市的功能比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尼罗河流域是早期城市的主要诞生地。雅典、罗马、北京的形成阶段可结合图示及题干信息进行判断。 答案:(1)C (2)尼罗河流域 (3)早期 (4)中世纪 政治 军事 (5)工业化 (6)大 四方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