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最近3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 ________趋势。
(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为何要尽力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解析:第(1)题,根据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物种灭绝的数量加速增多。第(2)题,物种灭绝是自然现象,而人类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第(3)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生物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答案:(1)加快 (2)自然灾害及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 环境污染及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的生存环境
(3)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要给今后人类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2.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有人说它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下面一些形象比喻,各蕴涵了森林的一种生态功能,请将这些比喻与其生态功能进行连线:
A.天然“氧吧” ①吸烟除尘
B.天然“吸尘器” ②净化空气
C.天然“蓄水池” ③美化环境
D.天然“消声器” ④涵蓄水源
E.天然“美容师” ⑤减弱噪音
(2)乙图中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给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以图示材料考查我国森林的分布、变化以及滥伐森林带来的生态危害。长江上游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度、强度增大。关于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可以从立法保护、采伐与养育相结合等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1)A——② B——① C——④ D——⑤ E——③
(2)含沙量增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河、水库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频度、强度增大 (3)加强执法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森林保护;宣传教育。
3.读我国北方部分农牧过渡地带及其土地退化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区域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土地退化严重。简要说明土地退化对该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危害。
(2)提出防治该地区土地退化的建议。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土地荒漠化的有关问题。第(1)题,农牧过渡地带由于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草场质量降低,土地沙化严重,沙尘天气增多,生态环境恶化,人们生活困难,被迫迁移等问题。第(2)题,防治措施要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方面来分析。
答案:(1)土壤肥力下降导致草场载畜量和农业产量下降;沙漠侵吞土地,导致生态移民;沙尘污染大气,导致沙尘暴天气。(答对两点即可) (2)营造防护林,阻挡风沙;草原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治鼠害,保护草原;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牧、还林;调整种植结构,培育耐旱作物品种,减少水资源消耗。(答对三点即可)
4.(2011年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解析:(1)从图中可知该地区各沉降深度和沉降面积均有较大的增加,因此沉降总面积在扩大,沉降深度在增加。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城市规模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大,而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开采过度,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2)防治地面沉降的措施应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及恢复地下水的水位。控制地下水开采的措施包括合理开采、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用水量等,恢复地下水的水位即要增大地下水的来源,可进行人工回灌、增加植被覆盖、加大地表水的下渗等。
答案:(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