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下图所示为一方格状经纬网示意图,图中A、B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差4小时。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该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上比例尺到处都一样 B.AC段的比例尺大于AB段 C.AB段的比例尺为1∶10000000 D.CD段的比例尺比AB段大2倍 2.从A点去B点,距离最短的走法可能是 ( ) A.从A点向东至B点 B.从A点向西至B点 C.先向东北,再转向东南 D.先向东南,再转向东北 下图是某地实测的海拔(单位:米),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山脉的大致走向是 (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4.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地位于山地陡坡 B.乙地位于山间盆地C.丙地位于山前平原 D.丁地位于鞍部 据美国航天局2009年度报告,太阳黑子活动很可能已经达到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低谷。美国科学家警告说,2012年的强太阳风暴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据此回答5-6题。 5.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太阳 “强风”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太阳黑子的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太阳黑子与耀斑出现的周期相同 6.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 ( ) A.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 B.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 D.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 某航空大队进行模拟飞行,计划从B地飞往A地,此时的昼夜状况如图所示,图中ACB为晨昏线,飞机从B地起飞时,太阳正好位于当地东方地平线上。读图,回答7~8题: 7.从B地到A地飞行的最近路线,应该沿 ( ) A.BMA B.BDA C.BEA D.BCA 8.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是 ( ) A.正午12时 B.18 时 C.子夜0时 D.22 时 下图为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据此回答9~10题: 9.甲地的地方时为 ( ) A.9时 B.12 时 C.21时 D.15 时 10.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 日,则国际标准时可能为( ) A.1月7 日 3 时 B.1月8日3时 C.7月7日11时 D.7月8日4时 读经纬网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在6月22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当图中甲、丁两地被同一条昏线穿过时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甲、乙两地日出时刻相同 D.甲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下图中A、B两地同在40°N纬线上,读图回答13-14题。  13.若北京时间同一时刻两地杆影的指向如上图所示,则可知B地位于A地的 (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正东方 D.正西方 14.若图中A地某日正午的杆长和影长相等,则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 ) A.5°S B.5°N C.23°26′S D.23°26′N 15.若下图所示为两地某日日期,则当天地球上日落方向为 ( ) A.北半球各地——西北,南半球各地——西南 B.南半球各地——西北,北半球各地——西南 C.赤道上各地——正西,其余各地——西北 D.全球各地——西北 16.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字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17.有关大气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始终垂直,且由气压高的地方指向气压低的地方 B.近地面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关系 C.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始终是垂直关系 D.在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当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读右图,回答18—19题。 18.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甲表示海洋,乙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为 A.白天的海风 B.夜晚的海风 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 19.若该图表示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A.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B.③表示东南信风带 C.③表示西南信风带 D.乙地气温一定低 20.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③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 D.减温和减湿 21.若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中,甲是陆地 B.甲、乙两地中,乙地气温高于甲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③气流温暖湿润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22~23题。 22.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23.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下图是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回答24~25题。  24.有关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 25.此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强盛 B.南半球陆地上的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上的气温 C.我国东部盛行西北风 D.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频受台风影响 二、综合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B位于山顶甲的___________,D、G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_。 (2)C、D两地高程相等,若分别从C、D两地登上甲山顶,各有什么有利和不利条件? (3)要在海边建油港码头,应建在A处还是B处?其理由是什么? (4)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用“”符号所示,试说明选择该线路的理由。 (5)港口计划在E处或F处利用水力发电,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7.(2008年上海卷)“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地。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 ( )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____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是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时。 (5)丙地所属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该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 材料一答案 1.解析:图中线段等长,即图上距离相等,纬度越高,实地距离越小,比例尺越大。A、B地方时相差4小时,则经度相差60°,实地距离为60×111×cos60°=3330千米,可求比例尺。答案:C 2.解析:A、B同在一条纬线上且在北半球,其最短距离走法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答案:C 3.解析:本题需要根据各地的海拔找出山顶的位置,再结合指向标的指向判断山脉的大致走向。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山地的走向与指向标的指向近似一致,所以其走向大致南北走向答案:B 4.解析:甲地附近海拔从400米-500米急剧下降到100米,应位于山地陡坡;乙地海拔较周围地点高,不属于盆地;丙地与高程点距离较远,其海拔在200米以下,属于山前平原;丁地向南北两个方向海拔升高,东西两个方向海拔降低,符合鞍部的特点。答案:B 5.解析: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和耀斑两种方式,其中黑子是太阳表面的相对低温区,它的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周期大致为11年,故黑子和耀斑周期都为11年。答案:B 6.解析:太阳风暴是指高能带电粒子流的向外释放,它会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暴与地球磁力线碰撞,会产生火花,形成美丽的极光;太阳风暴对地球降水量会产生影响;地壳内部的运动,与太阳风暴无关。答案:D 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最短航线问题。由题可知,A、B两点位于晨昏线上,晨昏圈本身就是大圆,故沿BCA为最短航线。 8.C  解析:由“飞机从B地起飞时,太阳正好位于当地东方地平线上”可知BC为晨线,故60°W为12点,北京时间为0点。 9.C  解析:由图可知,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或18点,为6点时左侧日期的界线为3点,不符合题意,故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该点与甲地的经度差为45度,因此甲地的地方时为21时。 10.B解析:由上题可知图中晨昏线为昏线,北半球处于冬季;左侧日期界线为180度,右侧为0时经线,即西经45度,因此阴影为8日,非阴影为7日,故0度经线为1月8日3时。 11.A 12.B  解析:该组合题是考查读图用图的能力,要求能够从图上提取地理信息并分析判断。第11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6月22日为南半球的冬天,纬度越高,昼越短,相比较而言,甲地纬度低,昼长于乙,日出时间早故甲地先看到日出,丙丁两地在西,日出时间更晚。第12题同时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有关知识,当甲、丁两地被同一条昏线穿过时可作出如下图解则不难判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据此也可得出甲、乙两地日出时刻不同,而甲、丁两地不在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可能相同  13.解析:此刻,A地的杆影指向正北方,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A地的正南方,而此时B地的杆影指向东北方,说明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B地的西南方。又知A、B两地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故B地位于A地的正东方。答案:C 14.解析:图中A地某日正午的杆长与影长相等,即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A地所在的40°N纬线以南45°的地方,即5°S。答案:A 15.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日出于东北方向,日落于西北方向。答案:D 16-20 CCDBC 21-25 CABAD 26.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等高线地形图上,在进行交通线、引水线、输油管线等的选择时:①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地段。②在选择引水路线时,不要被距离的稍远或稍近所迷惑,而应当根据流水由高处向低处流这一关键要求,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③选择输油线时,要使线路尽可能缩短,还要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答案:(1)东方 0-50米之间 (2)C处有利条件是直线路程短,不利条件是坡度陡;D处相反 (3)B处。B处等深线密集,水深;小港湾,易于避风;离油矿近,运输方便。 (4)离油港近;基本与等高线走向一致,坡度小,工程施工难度小,且油可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5)E处有利条件:上游有两个支流,水量较大;离油港近,架设线路短。不利条件:E到油港坡度大,架线困难;落差小,水能小。F处有利条件:落差大,水能大;从F到油港坡度平缓,架线容易。不利条件:离油港较远,架线线路长,水量比E处小。 27.解析:(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出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可判断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2月22日)甲所在经线为白昼的分界线,故太阳直射(180°,23°26′S)。 (2)赤道上昼夜等长即昼夜长短变化为0,极圈及其以内地区能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由极圈到赤道昼夜长短变化逐渐变小。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最靠近赤道,昼夜长短变化最小。 (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即与回归线到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一致,都为46°52′,故选项D正确。 (4)甲、乙、丙三地相比,丙时间最晚为12月22日8时,要想进入新的一天应再过16小时即12月23日0时,此时甲地时间为12月23日4时。 (5)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可读出丙的地理位置即(120°E,30°N),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低温少雨。 答案:(1)23°26′S,180° 12月22日  (2)乙  (3)D  (4)16 23 4(5)亚热带季风气候 低温少雨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