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大气环境 每课一练
(对应学生用书第28页)
如图表示位于北纬30°~60°的大陆部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气候类型为 气候,气候特征是 ?
。?
(2)B、C两地中,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是 ;属于冬雨夏干气候的地区是 ,其形成原因是 ?
。?
(3)D处常年受 气团控制,气候特征为 。?
(4)下图为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把其序号与上述气候类型的代表字母联系起来:①( ) ②( ) ③( )
答案:(1)温带季风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B C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大陆 干燥少雨
(4)C B A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影响气候的形成因素
1、2、4、5、8、14
世界气候分布
10、13、15
气候特点
8、11、12、14
气候类型的判读
3、6、7、9、13、14
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28~29页)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解析:1.B 2.B 第1题,根据海拔高而气温低这一规律作出判断。第2题,7月份,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部分地区受山地影响,气温有变化。
(2010年江阴模拟)我国海拔在180~600米的某地,分布在梯田的各级台地间的成排竹子,可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固水能力,并提高农业生产力。据此并读图,回答第3题:
3.此地区气候可能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C 竹子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地区。
(2011年天水检测)读“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4~6题:
4.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
5.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6.下列各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解析:4.D 5.B 6.C 第4题,甲图所示气压带南移,30°~40°盛行西南风,温和多雨。第5题,乙图所示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表明北半球进入夏季。第6题,P地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8.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全年高温多雨
D.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解析:7.A 8.B 第7题,首先根据1月和7月气温判断南北半球,进而确定季节。据图分析,①气候类型位于北半球,由最冷月均温判断出热量带为温带,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降水量较大,应为温带季风气候。第8题,据图分析,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①气候类型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
图乙是图甲所在地区的降水量月份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荒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0.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撒哈拉沙漠西部 B.美国西部
C.智利中部 D.澳大利亚东部
解析:9.D 10.C 该地位于30°附近大陆西岸,其气候类型要么是地中海气候,要么是热带沙漠气候,从乙图中分析,该地降水较多且7月最多,说明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对应地区应为智利中部。
(2011年重庆文综)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1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解析:11.A 12.B 第11题,赞比西河流域的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第12题,干旱地区的植被一般来说,根系发达,叶面小,有的退化成针或刺,有的覆盖厚厚的蜡质,以减少水分蒸发。板状根大、树干长是热带雨林植被的典型特征。
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第29~30页)
13.下图为世界四地区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
。?
(2)当华北正值雨季时,甲、乙、丙、丁四地中,正处于多雨期的是 。?
(3)丙地气候类型分布面积较小的原因是什么?
(4)丁地及其周围沿海地区气候类型分布面积与乙地气候类型的分布面积有什么不同?并分析乙地气候如此分布的原因。
解析: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判断,甲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乙位于美国西部,丙位于非洲南部,丁位于欧洲南部的直布罗陀海峡沿岸,四地都处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只不过甲、丙位于南半球,乙、丁位于北半球。
答案:(1)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2)甲、丙
(3)丙地在30°S以南地区的陆地面积较小。
(4)该气候类型在丁地及其周围沿海地区的分布范围比乙地区大得多。 原因:乙地近海地区有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只能影响山脉以西的南北狭长的沿海地区。
14.(2011年江苏)图1为北非简略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差异是?
,?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
。?
解析:第(1)题,读图2可知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差异;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第(2)题,结合图中信息,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包括气候、水源等。第(3)题,该地区在沿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适宜,沿海地势平坦距海近,便于开发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答案:(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 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3)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15.图乙中数码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图甲中字母所示城市中其中4个城市的气候特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个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城市其数码代号是 ;降水集中在冬半年的城市其数码代号是 ;冬季寒冷干燥的城市其数码代号是 。?
(2)数码①代表图甲中 城市的气候特征,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其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
。?
(3)数码③代表图甲中 城市的气候特征,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
(4)数码④代表图甲中 城市的气候特征,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
形成该气候类型的主要原因是?
和 。?
解析: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判断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气候特征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第(1)题,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四个城市比较气温年较差大小,思路就是求最热月与最冷月之差,②最大;依据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和年降水量总量,降水集中在冬半年的城市应该冬半年降水比重大,其数码代号是③;冬季寒冷干燥的城市是②,雨热同期,冬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下,降水较少。第(2)题,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基本因子,判断气候类型要把握“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思路,数码①代表图甲中D城市的气候特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第(3)题,数码③气候特征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冬雨型的地中海气候,代表图甲中C城市的气候特征,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第(4)题,数码④最冷月均温大于15 ℃,降水几乎集中在夏半年,为雨热同期的热带季风气候,代表图甲中B城市的气候特征,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旱、雨两季,形成该气候类型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答案:(1)② ③ ②
(2)D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3)C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4)B 全年高温 一年分为旱、雨两季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