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练习题
一、选择题
假设图3表示纬线圈,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孤,其中AB为夜弧,其余各弧为昼弧,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2.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
A.2 l时 B.3时 C.6时 D . 9时
6月22日,甲、乙两地处在北半球同一经线上,当甲、乙两地日影最短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最小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完成3-5题。
3、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当天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B.甲、乙两地一定使用相同的区时
C.甲、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D.甲、乙两地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4、该地图比例尺为
A.1:24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
C.六十万分之一
5、在地形剖面图上,水平比例尺不变,垂直比例尺扩大,则
①.更能体现地表起伏状况 ②.可能会改变山高或河长
③.会使水流更快,水能更丰富 ④.不会改变坡度大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读某一局部地区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6-8题。
6.与图示地形特征较为符合的是
A.四川盆地 B.珠穆朗玛峰 C.白头山天池 D.云贵高原
7.下面哪一幅是过AB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8.该地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2009·上海高考)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
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
10、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读下面两图,回答11~13题。
11、甲图中 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若该地多山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3、乙图为甲图中某地一部分,实
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刚好位于O点,则其最佳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甲图中OM、OL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OO1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乙图为P、Q两水站文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回答14-15题。
14、该地纬度为( )
A.23°26′N B.46°52′N C.43°08′N D.66°34′N
15、甲图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南向北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16~18题。
16.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
A.先向北,再向东北 B.先向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17.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
A.150米 B.199米 C.278米 D.400米
18.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右图中虚线是晨昏线,①点以西是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之间在纬线上的距离是1110km。据此回答19-20题。
19、图中④点的经度是 ( )
A.140°E B.150°E C.160°E D.170°E
20、若此时⑤地为10时,除日界线外,地球上另一日期的分界线是 ( )
A.0°经线 B.30°E C.180°E D.40°E
二、综合题:
21.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点的经纬度坐标分别为: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A、C两点所在的半球:A:______半球、_____半球;C:______半球、_____半球。
(3)A点位于C点的________方向。D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
(4)与图中B点关于地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与D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35.下列两幅等高线地形图中,A、B两点的温度均为10OC,两地位置分别是:甲(40ON,102OE)乙(4OS,17OE)。回答。
(1)甲、乙两地对流层高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约_________________km。
(2)当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在____纬度上。
(3)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_地,两地的气温差值最大约为___°C。
(4)在甲、乙两地选建一座天文台,较好的选址是__________地。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中ABCDE为浙江某地的5个小村庄,其中D是浙江省生态文明村。靠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村民们大力发展种养业(主要是种植和养殖),过着富足而平静的生活。
材料二:某小村庄D所在区域的局部图
(1)图示区域内最高点的海拔数值范围为 。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图中①—⑥六个观测点中,你至少选择 观测点便能够看到整个图示区域。
(3)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势,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
(4) 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该地区近期拟设立一个建制镇。你认为镇驻地应设在上图中的哪个居民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地球与地图》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ADD 6-10:CDBAB 11-12:DACCB 16-20:DCBAB
二、简答题:
21、(1)(20°S,110°W ) (50°S,120°W )
(60°N,170°E) (70°N,170°W)
(2)南 西 北 西 (3)东南 西北
(4)(50°S,60°E) (70°S,10°E)
22、(1)乙 17~18 (2)18°N (3)乙 7.2 (4)甲
23、(1)700~800米。 该区域南部高北部低,以山地丘陵为主。
(2)③④
(3)该地属于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且有丘陵、滨海平原和水库,适宜发展的农业如亚
热带水果、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等;基于该区域的某些特色农产品,可发展特
色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图示北部海域有海岛和沙滩(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可以开
发休闲旅游业。
【提示】在这种要回答的点数少,但是分值较大的题目中,要把因果关系都写清楚,如“地
处河流入海口(原因),地势平坦开阔(结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4)C居民点; 地处滨海平原,地势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沿河临海,铁路
通过,水陆交通便利;位置适中(中心地),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居民点的联系;原
有的规模较大。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