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测试试题:2.3.2以种植业为主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1·泰州模拟)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是地区农业的(  ) A.商品化生产          B.集约化生产 C.机械化生产 D.生态化生产 2.农业地域分工不断深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B.政策的支持不断加强 C.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 D.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 解析: 由农业地域的概念可知,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需求量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质量及产量也进一步提高,农业地域就逐步形成,其地域分工会不断深化。 答案: 1.A 2.A (2010·浙江文综改编)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3~4题。  3.四地所在国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商品谷物种植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 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解析: 第3题,甲地为台湾西部地区,乙地为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其所在国家为埃及,丙地为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其所在国家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典型、规模最大的商品谷物种植区,丁地为法国罗讷河下游及三角洲地区。第4题,四地农业生产都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资金及技术,属于集约型农业;四地农业都是商品农业,而不是自给型农业;丁为混合型农业,其他都属于种植业;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不属于热带种植园农业。 答案: 3.C 4.D 下图为某国一农场2010年的工作历,请根据图中资料,回答5~6题。  5.该农场位于(  ) A.荷兰西欧平原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加拿大中部平原 D.泰国湄公河平原 6.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为(  )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土壤贫瘠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农场的农作物为小麦,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夏半年(4~9月份),冬半年生产活动停止,说明农作物的生长期短,热量条件不足是限制该农场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结合农作物的类型和农业生产活动的时段,可以判断出该农场位于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加拿大中部平原)。 答案: 5.C 6.A (2011·聊城模拟)某地农业生产模式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7~9题。 7.该地农业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8.影响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机械化水平 B.市场 C.劳动力 D.科技水平 9.该生产过程中,如果灌溉不当,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降低 B.牧草质量下降 C.小麦品种数量减少 D.土地出现次生盐碱化 解析: 第7题,从农业生产模式图可以看出,该地农业生产既有粮食生产,又有牧业生产,因而为混合农业。第8题,混合农业的生产比较灵活,主要依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第9题,在农业生产中若大水漫灌容易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的出现。 答案: 7.C 8.B 9.D 读欧洲某地农业要素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题。 位置 0°E~3°E,47°N~50°N  平均海拔(米) 46  年平均气温(℃) 11.5  7月平均气温(℃) 20.7  1月平均气温(℃) 2.6  平均降水量(毫米) 780  主要农产品 小麦、甜菜、乳畜产品  10.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 A.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C.最大限制性因素是土壤盐碱化 D.最大障碍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矛盾突出 解析: 该地为西欧平原,温带海洋性气候,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的商品率高,该地降水量多,热量、光照相对不足。 答案: B 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完成11~13题。  11.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B.单产高,商品率高 C.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事活动 D.专业化和区域化明显 12.乙、丙所代表的两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为(  ) A.机械化水平低 B.接近消费市场 C.产品的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较低 13.图中甲、乙、丙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 C.澳大利亚 D.日本 解析: 11.结合甲所处区域的气温和降水范围可判断出其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是其重要特点。12.结合乙、丙所处区域的气温和降水范围可判断出,乙、丙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为商品谷物农业和乳畜业,这两者都为商品农业,产品的商品率高。13.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在美国均有分布。 答案: 11.A 12.C 13.A (2011·临沂质检)读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生产模式图和江淮地区“四位一体”农业联系图,回答14~15题。  14.“四位一体”农业联系图中数码①、②、③代表的物质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借鉴基塘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 A.蔬菜或饲料、粪便、沼渣沼液 恒河三角洲 B.粪便、蔬菜或饲料、沼渣沼液 尼罗河三角洲 C.蔬菜或饲料、沼渣沼液、粪便 河套平原 D.沼渣沼液、粪便、蔬菜或饲料 华北滨海平原 15.两种模式所属农业类型是________,这两种生产模式的优点有________。(  ) A.商品化农业 充分利用资源,废物利用 B.热带种植园农业 农产品种类少、质量低、收入少 C.地中海式农业 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 D.混合农业 有利于环境保护 解析: 根据“四位一体”农业联系图中箭头的指向关系可以判断出①、②、③分别表示蔬菜或饲料、粪便、沼渣沼液;基塘农业生产模式适宜布局在低湿的地区。两种模式都包含种植业和养殖业,因而为混合农业;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得到了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因而有利于环境保护。 答案: 14.A 15.D 二、综合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盟一些国家牛奶价格遭腰斩,引发多国奶农倾倒大量鲜牛奶,仅比利时就有300万升鲜牛奶被倒掉。  材料二 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 国家 英国 法国 荷兰 比利时  城市人口比重(%) 90 76 90 97  材料三 2008年我国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单位:万头)。 内蒙古 71.9 青海 11.5  新疆 118.9 云南 10.4  黑龙江 69.8 北京 9.5  河北 61.2 上海 5.8  山东 21.1 天津 4.6  陕西 15.7 山西 12.7  (1)这次欧洲奶农的大规模倾奶行为,反映了哪一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分)(  ) A.科技 B.交通 C.市场 D.政治 (2)结合材料二与欧洲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西欧乳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原因。(8分) (3)由材料三总结我国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并说明其影响因素。(6分) (4)结合西欧的发展情况,谈谈今后我国乳畜业应如何发展?(4分) 答案:  (1)C (2)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且地形以平原为主,适合乳畜业大规模发展;西欧城市化水平高,且饮食结构中乳畜品占重要地位,使乳畜产品市场广大。 (3)分布于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及大城市周围。饲料和市场。 (4)增加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奶牛;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及时调控市场的供需状况;提高现代化水平。 1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0 6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增产,首次实现连续3年超万亿斤。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商品粮基地图。  材料三 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  (1)根据下图描述我国建国60年来粮食总产量的变化特征。(2分)  (2)材料二中我国两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黑龙江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2分)(  ) A.南粮北运 B.北粮南运 C.东粮西运 D.各地自给 (4)根据材料三可看出浙江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的地位在________(上升或下降),并分析其原因。(8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粮食问题以及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第(1)题,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不能写成粮食总产量不断上升或持续上升。第(2)题,根据两省区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可以判断出两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征。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产粮高于全国均值的省区主要在北方,低于全国均值的省区主要在南方,因此要北粮南运。第(4)题,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浙江省人均产粮与全国均值差距较大,说明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的地位在下降;这主要与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有关。 答案: 粮食总产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2)商品谷物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地区专业化生产。(3)B (4)下降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耕地减少,致使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粮食价格偏低,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高考资源网 w w w.ks5u.com 高 考 资源 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