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 D.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A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吸纳最大消费人群,形成商业区。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利用方式,B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C处沿河靠海且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便于排污,是形成工业区的有利区位。 答案:A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功能区C区位优势的是 (  ) A.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 B.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C.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D.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解析:人口稠密区应该在城区。 答案:D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比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3~4题。  3.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解析:1970年以后,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夜间人口密度比白天人口密度小了很多,说明其住宅区与商务区明显分离。 答案:C 4.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解析:城市交通条件改善,使得城市人口流动更加畅通,人们可以居住在较远的郊区,这为中心商务区人口密度昼夜大幅度变化提供了必备条件。 答案:B 近几年,房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元/平方米),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解析: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而不是分布在城市中心区,B项错误。收入差距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C项错误。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的是商业网点或工业区,D项错误。 答案:A 6.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  ) 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公路干线交会,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 解析:若P处地势平坦,工厂林立,则应属于工业区,形成的住宅区只可能是低级住宅区,房价不可能太高。在其他三个选项的条件下形成的住宅区是高级住宅区,房价会明显偏高。 答案:D (2011·昆明模拟)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下图左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下图右示意地租。据此回答7~8题。  7.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 A.西风;自西向东流 B.西北风;自东向西流 C.东南风;自东向西流 D.东风;自西向东流 解析:重化工业应布局在河流下游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依据图中重化工业的布局和指向标判定主导风向为西风,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向东。 答案:A 8.右图中曲线能反映左图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中地租高低受距城市中心远近、交通是否便利的影响,甲乙一线越靠近城市中心,与交通线的交汇点地价越高。 答案:D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解析:从图中可知,三城市的等级为甲最高,乙次之,丙最低,因此其职能也是甲>乙>丙,与此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只有C项。 答案:C 10.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租水平:乙>甲>丙 B.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C.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D.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 解析:从图中所示可知,地租水平应是甲>乙>丙;甲等级最高,其数量应最少;乙处于区域边缘,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布局商业或工业;受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乙地的服务范围和功能会增大。 答案:D 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 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 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右图所示(初一、十一、廿一 均为逢一,其余类推)。回答11~12题。 11.该地区 (  ) A.集镇等级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 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 解析:由题目可知,图示地区的七个集镇,只有①地是一、四、七形成集市,其余六个集镇分别是逢二、三、五、六、八、九形成集市。因此,①地集镇等级高,其余六个等级低,且为同一等级。七个集镇分为两级。 答案:A 12.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解析:①地不能每天成为集市,是因为其位于我国西部平原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稀少,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答案:D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3.(2011·福建福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8分)  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1)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除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外,还有________;工业集聚地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中信息说明,该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等;京、津两城市都建有中心商务区(CBD)的共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调水工程建成后,将对调入区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天津市工业区位的变化既受到交通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工业布局的变化,改变了城市原有功能区的分布。图中城镇体系的建立,一是通过交通线的联系,二是各城镇形成了不同级别的城镇体系。京津两市都有中心商务区,其共同条件是有大的服务范围和众多的服务人口。天津是南水北调的调入地区,南水北调对调入地区的有利影响:补充水源、调节气候、促进水循环、保护湿地、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减缓地面下沉等。 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利用廉价土地、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改变了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使城市功能区更加明确、促进城市功能区的分化) (2)城镇之间交通便捷(城镇之间形成了交通网络) 各城镇功能不同(各城镇分工明确) 城镇规模大小不同(城镇形成等级序列)(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人口规模大(都是超大城市、服务范围广、经济发达) (3)补充水源 保护动植物资源 调节区域气候 促进水循环 保护湿地 缓解地面沉降(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14.(2011·南京模拟)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方面。甲图表示各类城市用地付租能力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乙图表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甲  乙 (1)甲图中,a、b、c所表示的不同功能活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试分析等值线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3)若要在乙图①②③④处选建一仓储式超市,其最好的区位是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城市不同地块的地租水平主要受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因素的影响,因而从图中各等值线的位置和交通线状况,就可以判断出各等值线所代表的地价状况,进而判断出各区域的功能分区。仓储式超市要求的区位因素:一是交通便利,二是由于其占地面积大,要求地价低。 答案:(1)商业、住宅、工业 (2)地租由市中心向周围递减,等值线在主要交通干线处向郊区凸出,地租较高。其原因是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位置,干道两旁,通达度相对较高。 (3)③ 15.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辐射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长江三角洲城市等级体系共有________级。简述该地区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知,长江三角洲城市等级体系共有5级。城市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多,辐射范围越广。(2)由图知,长江三角洲城市多沿河沿海分布。 答案:(1)五 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多,辐射范围越广;等级越低,则反之。 (2)沿河沿海分布 水运便利;取水方便;营造滨水景观 高考资源网 w w w.ks5u.com 高 考 资源 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