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 A.市场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解析:通过阅读分析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图可知,甲类工厂在投入构成比例中原料所占比例高达40%以上,因此甲类工业主导因素为原料,工业类型为原料导向型。 答案:C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解析:乙类工厂在投入构成比例中科技投入比例高达50%以上,为技术导向型工业。此类工业受原料、燃料影响小;产品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短,以快速的航空运输为主。 答案:D 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  )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解析:丙类工厂在投入构成比例中工资总投入比例高达40%左右,原料投入接近20%,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因此,此类工业应布局在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且资源丰富的我国中、西部地区。 答案:D 读石化工业和水泥工业布局与区域生产条件比较表,回答4~5题。 区位条件 石化工业 水泥工业   布局要求 某区域条件 布局要求 某区域条件  资源 3 差 1 差  劳动力 3 良 3 良  工厂用地 2 优 2 优  燃料 3 良 2 差  运输条件 2 优 2 良  市场位置 1 良 1 良  批发业 2 差 2 良  用水 2 优 3 优  税收 3 优 3 优  注:表中数字代表区位因素重要程度,1—指向性要求;2—重要要求;3—一般要求 4.该区域发展石化工业,虽然市场条件不够理想,但下列区位因素能对其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是 (  ) A.用地 B.运输 C.税收 D.用水 解析:从表中信息可知,该区域布局石化工业的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答案:B 5.该区域发展水泥工业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是 (  ) A.建立批发市场 B.跨区域调配资源 C.引进劳动力 D.建立发电厂 解析:从表中信息可知,该区域布局水泥工业的不利因素是资源缺乏、燃料不足。 答案:B 6.下图为某城市一年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及该市工业区规划图。图示地区工业布局合理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从左侧风频玫瑰图可看出,该地的最小风频为西风,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右图①—钢铁厂,除此之外,钢铁厂分布还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条件;②炼铝对环境也产生污染,不应布局在城区内;③服装厂属劳动密集型的无污染工业,应布局在城区;④石油冶炼厂对水源会产生污染,布局应远离水源地或是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地区。 答案:A 7.某钢铁企业100多年来,厂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读图和表,回答问题。  每冶炼一吨钢所需要的煤、铁矿石(单位:吨) 年 份 煤 铁矿石  1880~1930 4 2  1930~1960 2 1.8  1960~2010 0.75 1.3  (1)第Ⅰ阶段,钢铁厂选择在哪里布局?为什么? (2)第Ⅱ阶段,厂址又迁到了哪里?请说明理由。 (3)试分析100多年钢铁厂选址的区位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解析:第(1)题,钢铁厂的布局应充分考虑成本。第Ⅰ阶段,冶炼一吨钢需要4吨煤、2吨铁矿石。从运量、运费的角度考虑,应接近煤矿。此外,钢铁厂的布局还应同时考虑水能和水运、水源。第(2)题,第Ⅱ阶段,冶炼钢所需的煤、铁矿石比例基本相仿。从图示中看,A、B、C三处的煤矿已枯竭,煤需从外地运输。因此,该阶段钢铁厂的布局应考虑接近铁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三大条件。第(3)题,从第Ⅲ阶段看,在铁矿石资源明显减少的情况下,钢铁厂的布局更应着重考虑交通运输,尤其是海洋运输。 答案:(1)C(或B)。①煤、铁比为4∶2,应接近露天煤矿;②C(或B)地位于露天煤矿附近;③C(或B)地位于河流与运河交汇处,水运便利。 (2)G地。①露天煤矿已枯竭;②煤、铁比为2∶1.8(接近),可接近铁矿;③G地位于铁矿附近;④G地位于两条铁路的交会处,运输便利。 (3)从接近煤产地到接近铁矿石产地,再到接近海港。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高考资源网 w w w.ks5u.com 高 考 资源 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