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1~2题。
1.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 )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解析: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但纬线圈长度赤道最长,越向高纬长度越短。故经纬网组成的度数相同的图幅中,纬度低的图幅面积最大。①区域是以赤道为中心的图幅,面积最大。
答案:A
2.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
是 ( )
A.①区域和②区域 B.③区域和④区域
C.①区域和③区域 D.②区域和④区域
解析:赤道长度大约与经线圈长度一致,①区域中两条粗短线跨的度数相同,分别在赤道、经线上,则长度相同;②区域中横线在60°N上跨20°经线,相当于赤道上跨10°经线,竖粗线为经线,跨10°纬线,与赤道上跨10°经线长度一致;故①区域和②区域,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
答案:A
读经纬网图,回答3~4题。
3.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 )
A.S1=0.5S2 B.S1=S2
C.S1=1.5S2 D.S1=2S2
解析:A、D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距离约为111千米,即A、D的距离S2约为6 660千米;A、B位于一个经线圈上,从A点过北极点到B点的距离约为60×111米,即S1=S2。
答案:B
4.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解析:当晨昏线经过A、C两地且A、C之间为昼弧时,这种情况出现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直射点向北、向南移动会各出现一次;同理,当晨昏线经过A、C两地且A、C之间为夜弧时,也会出现两次。一年中共出现4次。
答案:D
(2010·鞍山调研)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符合下列条件的点为 ( )
①该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②该点以北为高纬度,以南为中纬度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解析:东半球为20°W~0°~160°E,西半球为160°E~180°~20°W;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加的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
答案:D
6.某幻想家幻想在某年7月从e地深入地下过地心后从地球另一端钻出,他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温带草原
解析:根据地理坐标对跖特点,从e地深入地下过地心后从地球另一端钻出的地点在(0°,40°E),位于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景观。
答案:B
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图中的等高距相同),回答7~8题。
7.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水平比例尺不同时,在同样一个等高距(即相对高度相同)情况下,实际水平距离越短(图中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即比例尺大则坡度大,比例尺小则坡度小。
答案:D
8.关于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四幅图的地势均为东北高西南低
B.反映的区域面积甲图最大
C.反映实际地形最详细的是丁
D.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3倍
解析:比例尺大小倍数是“线段”的大小倍数,而图幅“面积”大小的倍数是“线段”倍数的平方,故可知D项是错误的。
答案:C
(2011·无锡模拟)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
(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9~10题。
9.有关①②③④方位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位于②的西北方位
B.②位于③的东南方位
C.②位于④的西南方位
D.①位于③的西北方位
解析:把指向标放在③处很明显可以看出②位于③的东南方位。
答案:B
10.甲处和②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最有可能在 ( )
A.449~450米之间 B.499~500米之间
C.899~900米之间 D.849~850米之间
解析:由于等高距是50米,甲处和②处之间的等高线条数为8条,通过计算得出相对高度在350~450米之间,题目要求的是相对高度的最大值,因此最有可能在449~450米之间。
答案:A
(2011·成都模拟)读某地等高线图
(等高距:100米),回答11~12题。
1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
A.东北流向西南
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
D.西北流向东南
解析:虽然图中只标出了一条等高线的数值,但根据弯曲处发育河流可知,该地为一山谷,等高线由数值小的弯向大的,即a值小于b值;结合指向标可知,该河自东南流向西北。
答案:B
12.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
A.290米 B.385米 C.550米 D.632米
解析:X处为闭合等高线,因此其值小于a、介于100~200米之间,同理Y值大于b、介于500~600米之间,故X、Y的相对高度应介于300~500米之间。
答案:B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3.(2011·广州测试)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回答问题。(16分)
(1)在图中左上角弧线上未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果补上应为________时针方向。
(2)A在D的________方向,C在北京的________方向。
(3)写出下列两城市的经纬度位置:
①北京:______________;②匹兹堡:______________。
(4)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计划全程沿经线以每小时1 100 km的速度匀速飞行,由北京经过B点,最后在匹兹堡降落。请回答:
①飞机飞行需要________小时。
②飞行依次途径的国家有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若此时起飞时北京的区时为3月21日8时,那么降落时匹兹堡的区时应为3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解析:(1)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显示了北半球的城市,可知中心应为北极点。(2)先定南北、再定东西的方法可以简单求解。A点在D点南方,按照自转方向A点在D点东方,所以为东南方向;同理,C在北京西南方向。(3)直接从图中读取。对北京位于东半球、北半球要有基本的方位概念,匹兹堡位于西经80°可以通过经线排列关系确定。(4)飞行路线是解题的关键,题中“从北京沿经线飞行、过极点,(再沿经线飞行)到达匹兹堡”,飞行路线跨过北京以北的50个纬度、匹兹堡以北的50个纬度。①飞行时间应该是(50+50)×111 km÷1 100 km/h=10 h。②依次经过的国家有美国和中国北方的国家。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北京位于东八区,匹兹堡位于西五区两地区时相差13小时。
答案:(1)逆 (2)东南 西南 (3)40°N,116°E 40°N,80°W (4)①10 ②蒙古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③21 5
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2)⑤、⑦两地的垂直距离为______米,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1.5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__千米。
(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
(4)小河流向______方。计划把水从A水库调到C处,有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
(5)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不同等高线重叠是陡崖(如图中的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当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峰(如图中的⑤、⑦);由内向外增高的为洼地、盆地(如图中的①)。等高线的曲线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河谷(如图中的③);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如图中的④)。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形似马鞍,为鞍部(如图中的⑤和⑦两个山峰之间的⑥)。(2)⑤和⑦两个山峰之间的垂直距离,实际上是两个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已知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根据公式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结果应是厘米,要把它转化成所要求的单位千米。(3)原图比例尺为1∶200 000,放大到原图的2倍即为1/200 000×2=1/100 000。(4)小河流向应注意箭头和指向标,这里是指干流流向。AC和BC的引水问题,不要被距离远近所迷惑,最好选择水是从高处向低处流。(5)开辟梯田,应考虑平缓的坡度、灌溉水源和修建水库后可能被淹没等条件,所以选择在甲处开辟梯田要比乙处适宜。
答案:(1)盆地 陡崖 山谷 山脊 山顶 鞍部 (2)11 3 (3)1∶100 000 (4)东北 AC 因为A处比C处高,引水顺势自流,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为困难。
(5)甲 虽然乙处坡度比甲处更平缓,但在建坝后,乙处可能会被淹没;而甲处濒临水库,灌溉方便
15.(2011·合肥模拟)读图,回答问题。(18分)
(1)B位于山顶甲的________,D、G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
(2)C、D两地高程相等,若分别从C、D两地登上甲山顶,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该地欲在图中建一油港,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在A处建港;方案二,在B处建港,经过分析讨论最终选择方案二,试分析其理由。
(4)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用“”符号所示,试说明选择该线路的理由。
(5)港口计划在E处或F处利用水力发电,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等高线地形图上,在进行交通线、引水线、输油管线等的选择时:①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地段。②在选择引水路线时,不要被距离的稍远或稍近所迷惑,而应当根据水由高处向低处流这一关键要求,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③选择输油线时,要使线路尽可能缩短,还要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答案:(1)东方 0~50米之间
(2)C处有利条件是直线路程短,不利条件是坡度陡;D处相反。
(3)B处等深线密集,水深;小港湾,易于避风;离油矿近,运输方便。
(4)离油港近;基本与等高线走向一致,坡度小,工程施工难度小,且油可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5)E处有利条件:上游有两个支流,水量较大;离油港近,架设线路短。不利条件:E处到油港坡度大,架线困难;落差小,水能小。F处有利条件:落差大,水能大;从F处到油港坡度平缓,架线容易。不利条件:离油港较远,架设线路长,水量比E处小。
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