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章 第1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一水文站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的分割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图例所代表的补给类型的说明正确的是( )
A.1—冰川融水 2—积雪融水
B.4—雨水 5—冰川融水
C.1—积雪融水 3—浅层地下水
D.4—冰川融水 5—浅层地下水
[解析] 结合选项,图中1补给类型最稳定,为深层地下水补给。2类型仅分布在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3类型补给集中在汛期以后时间段,为浅层地下水补给。4类型补给量最大,且集中在夏季,为雨水补给。5类型补给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气温高的月份,为冰川融水补给。
[答案] B
2.为改善该河流经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对该河流水资源的使用进行统一的规划
B.利用该河流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
C.修建水库,扩大灌溉面积
D.发展灌溉农业,实施大水漫灌
[解析] 该河流流量较小,汛期短,枯水期较长,可能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不适宜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引水灌溉。
[答案] A
3.“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这段文字主要涉及( )
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
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
C.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
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段文字主要涉及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
[答案] B
(2008年北京文综)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4~5题。
4.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解析] E与H相比,E处海拔高,因而气温低,故选项A错误;F与G相比,F海拔高,因而气压低,故选项B正确;根据图中信息,选项C、D均无法作出判断。
[答案] B
5.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解析] 根据水循环模式图分析可知,G为陆地,H为海洋。因此图中①为陆地降水,参与了陆地淡水资源的补给;②为径流;③为海水蒸发,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④为水汽输送,运动的距离会受到山地等地形的影响。
[答案] A
海水淡化的装置,由一个透明的倒置的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首先将海水倒入底盘内(步骤一),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汽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步骤二);等储存了适量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步骤三)。结合下图完成6~7题。
6.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 )
①温室效应的原理 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③水循环的原理 ④海水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玻璃漏斗的增温作用与蔬菜大棚的保温作用原理是不同的
②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槽
③海水蒸发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④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太阳光透过漏斗能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用的是温室效应的原理;海水蒸发,水蒸汽在漏斗壁上冷凝成水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是水循环的原理。由于太阳辐射是海水蒸发的热量来源,所以该装置的使用要受到天气的影响,玻璃漏斗的增温作用与蔬菜大棚的保温作用原理相同。
[答案] 6.C 7.D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剖面图,据图完成8~9题。
8.水位季节变化最大和最小的水体分别是( )
A.河流、湖泊 B.河流、①中的水体
C.河流、②中的水体 D.湖泊、②中的水体
[答案] C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时期河湖水的补给形式为( )
A.图中湖泊水此时不能得到潜水补给
B.该河流能得到雨水、地表径流和潜水补给
C.该河流既能得到地表水和雨水补给,又能得到①②两层地下水补给
D.该河水与湖泊水之间存在直接的互补关系
[答案] B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10~11题。
10.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
①减缓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 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解析] 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既能减少地表径流,又能缓解缺水状况,这种模式和洪涝灾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答案] B
11.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
B.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径流
C.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
D.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
[解析] 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雨水的下渗。
[答案] A
二、综合题
12.甲图是我国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观测站在筑坝前后所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乙图是一个被森林覆盖的河盆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C表示这条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其中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
(2)甲图a、b两曲线,哪条是筑坝后测到的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假设乙图中暴雨发生时该河盆的森林早已被砍伐,试在图中绘出可能出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流量曲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侧重对曲线图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由题干可知;①该河位于我国。②该河在一年中有两个汛期,A补给时为夏汛,应为雨水补给;B补给时为春汛,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补给时流量稳定,且汛期补给量小,应为地下水补给。③a、b两条曲线中,a曲线所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b曲线所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说明b曲线所示径流量受到了水库的调节,为筑坝后测到的。④森林砍伐前,河流流量小且比较平稳;砍伐后,流量增大且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大。
[答案] (1)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2)b 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已受到水库调节作用的影响
(3)绘图略。森林砍伐前,流量较小且比较平稳,砍伐后,流量大且水位陡涨陡落 森林可截留一部分雨水,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13.读我国两区域的河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两湖泊对河流的作用: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河流分上、下游两段,航行条件较好的是________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________。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________,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中河流________。
(3)甲图所示地区水循环主要方式是________,促使这种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是________图所示的水循环。
[解析] 据图可知,甲图中的河流注入海洋为外流河,湖泊①为河流源头,湖泊②位于河流中下游,对河流干流起调节作用,该河水源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乙图中河流位于内陆干旱地区,河流发源地海拔较高,故该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径流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图所示为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乙图所示为陆上内循环。
[答案] (1)源头 调节河流水量 大气降水 下游 地势低平,水流平稳
(2)冰雪融水 大 小
(3)海陆间循环 太阳辐射 重力 陆上内循环 甲
高考资源网
w w w.ks5u.com 高 考 资源 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