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5章 第1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认真读图,联系我国三大地带能源生产和分布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第1题,长期以来,我国中部地区是能源生产集中分布地区,如山西和内蒙古的煤炭,黑龙江的石油在全国占有突出的地位,产量远大于消费量,因而自给率高,但近些年来,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能源得到大力开发,加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消费量小,因此能源的自给率超过中部地区,因而可以判断出曲线Ⅰ代表中部地带,曲线Ⅲ代表西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能源不能自给,其自给率低,故曲线Ⅳ代表东部地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能源的消费量迅速增加,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自给率不断下降,因此曲线Ⅱ代表全国。第2题,结合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可知,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天然气和水电可以大量输往东部地带。 [答案] 1.C 2.D 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资源的调配,正确的是(  ) A.由京广、京九线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磷 B.广西向广东输送的能源主要是火电 C.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D.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 [解析] C 4.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气东输的气源主要来自我国最大的盆地 B.输气管线经过地势三级阶梯并三次穿越黄河 C.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沿线气候条件恶劣 D.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百利而无一害 [答案] A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 [解析] 根据路线图的走向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出①为西气东输工程,调配的为天然气;②为南水北调工程,调配的为水资源;③为西电东送工程,调配的为电力资源。 [答案] D 6.对上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改善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解析] 资源调配能改善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资源保护意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最大效益。 [答案] C 2008年12月28日11时,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工程暨截污导流工程在山东聊城举行开工典礼。该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打通东线穿黄河隧洞,并连接东平湖和鲁北输水干线,实现调引长江水至鲁北地区,同时具备向河北省东部、天津市应急供水的条件。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7~8题。  7.关于a、b两地段其周围所在大地形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地区年降水量较大,但该地区仍然缺水 B.b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缺水较严重 C.a以南的大地形区发展农业应因地制宜,以立体农业为主 D.b以西的大地形区以鱼塘—台田方式治理低洼地 8.关于利用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输水叙述正确的是(  ) ①黄河该河段含沙量大,大量泥沙易淤塞河道,宜采用河床下输水 ②北上江水经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自流通过、无需提水跨越黄河 ③有利于降低东线工程的运行成本 ④对技术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a地区在江苏南部,由于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导致“水质性”缺水,加之长江流域冬季降水量少,还存在季节性缺水的情况;b地是南水北调调入地,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a地以南为南方低山丘陵,应发展立体农业;b地以西的大地形区为黄土高原,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的治理,而不是低洼地的治理。南水北调东线自扬州至黄河段需要逐级提水,自黄河至天津段可自流;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大量泥沙易淤塞河道,东线穿黄河隧洞可使北上江水经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自流通过,建设隧洞使施工投资较大,建成后自流使供水的运营成本降低;穿黄隧洞在河床下建设,对技术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 [答案] 7.D 8.C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虚线表示的是省区界线。  9.有关图中区域资源调配及其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内天然气丰富,是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 B.西电东送工程,对本区造成的最大影响是地质灾害增多 C.都江堰工程的建成为南水北调西线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水源保障 D.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可以缓解本区域酸雨严重的局面 [解析] 图中区域水能资源丰富,为开发水能资源,修建大坝,造成该地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增加。 [答案] B (2010年广东质检)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川气东送”工程开工建设。“川气东送”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700千米。“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之后的第五大工程。到2010年,中石化每年将往上海输送19亿立方米天然气。据此回答10~11题 10.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 ②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 沿线经过了华中和华东经济较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主要经过的地区有四川盆地东侧、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与新疆至上海的线路相比,该线路明显较短。 [答案] C 11.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经济的发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解析]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自身能源量很少,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两个西气东输工程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能源短缺问题。 [答案] C 二、综合题 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08年4月1日起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正式生效,与原有的法律相比,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在法律层面将节约能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材料二 我国常规能源调运方向示意图。  (1)能源是制约国民经济的命脉,根据材料分析,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能源观念? (2)依据材料,分析我国天然气进口的主要渠道及原因。 (3)读图分析A、B、C三条线路输送的主要能源是什么? (4)简述C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 本题以我国能源调运为背景,考查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调配的意义。明确我国能源短缺的原因,了解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题,材料中涉及的能源观念是“开源节流”,“开源”即进口能源,寻找新能源,“节流”即节约能源。第(2)题,我国进口天然气的渠道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是我国的陆上邻国,距离近,不经过第三国,天然气供应相对稳定安全。第(3)题,根据能源输出地的位置判断。第(4)题,结合能源输出和输入区的社会环境即可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答案] (1)①树立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观;②节约能源;③积极寻求新的能源替代品或积极开发新能源(言之有理即可)。 (2)渠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原因:两国天然气储量丰富,且出口量大,为我国陆上邻国,输送方便。 (3)A煤炭(答火电亦可),B天然气,C水电。 (4)可缓解广东省缺电的局面,平抑其过高的电价,有利于减轻其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同时还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 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13.(2009年上海高考)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将由34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14平方公里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5万辆汽车停驶。  (1)按照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____________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协调人地关系的角度看,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读图回答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3)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不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能源的分类及分布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阳能、风能属新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拉萨太阳辐射能丰富,这与当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密切相关。分析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时,应突出科技、经济基础、资源等条件;施工困难、建设成本高是该地建风电场的不利因素。 [答案] (1)可再生 太阳能与风能 新能源多属可再生能源,减少人类对矿物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2)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更适宜发展太阳能。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贫乏带,因为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 (3)地处沿海地带,受冬夏季风影响;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最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 成本高。施工难。 高考资源网 w w w.ks5u.com 高 考 资源 网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