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山东省济南市质检)下列情况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新制的氯水受光照后溶液酸性增强 B.用浓氨水和NaOH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C.向红色的Fe(SCN)3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固体,溶液颜色加深 D.合成氨工业中采用500 ℃的高温以提高单位时间内NH3的产量 解析:选D。新制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平衡体系,HClO光照后分解,平衡右移,溶液酸性增强;氨水中存在NH3+H2ONH3·H2ONH+OH-平衡体系,加入NaOH后,OH-浓度增大,平衡左移,有利于NH3逸出;SCN-浓度增大使3SCN-+Fe3+Fe(SCN)3平衡右移,溶液颜色加深;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看高温不利于合成氨反应平衡右移,故选D。 2.鸡没有汗腺,在夏天只能依赖喘息调节体温。鸡过度呼出CO2,会使下列平衡向左移动,导致蛋壳变薄,使农场主和超市蒙受经济损失。 CO2(g)+H2O(l)H2CO3(aq) H2CO3(aq)H+(aq)+HCO(aq) HCO(aq)H+(aq)+CO(aq) Ca2+(aq)+CO(aq)CaCO3(s) 澳大利亚学者经研究发现,夏季给鸡喂某种饮料会使蛋壳变厚,该饮料可能是(  ) A.淡盐水         B.碳酸水 C.蔗糖水 D.澄清石灰水 解析:选B。鸡过度呼出CO2,会使平衡向左移动,导致蛋壳变薄,那么要使蛋壳变厚,应该使平衡右移,应补充CO2,故用溶有CO2的碳酸水。 3.下图中,表示2A(g)+B(g) 2C(g) ΔH<0,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象为(  )  解析:选A。根据“定一议二”和“先拐先平”的原则来分析此题,而且要注意改变条件对平衡产生的影响。  4.已知反应aA(g)+bB(g) cC(g)+dD(g)的ΔH>0,且a+b>c+d,则以温度为横坐标、产物的物质的量为纵坐标的下列各平衡线图中,正确的是(p1、p2表示压强且p2>p1)(  )  解析:选D。恒压下,温度升高,平衡右移,产物的物质的量增加;恒温下,压强增大,平衡右移,产物的物质的量增加。 5.(2011年日照高二检测)CuCl2溶液有时呈黄色,有时呈绿色或蓝色,这是因为CuCl2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u(H2O)4]2++4Cl-[CuCl4]2-+4H2O 蓝色         黄色 现欲使溶液由黄色变成绿色或蓝色,请写出两种可采用的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欲使溶液变成蓝色,即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只有通过减小Cl-浓度才能达到这种移动。加水或加AgNO3溶液都会使c(Cl-)减小。 答案:(1)加水 (2)加AgNO3溶液  1.已知反应A2(g)+2B2(g)2AB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选B。该可逆反应的特点是正反应方向气体体积减小,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B正确;升温平衡逆向移动,降压平衡逆向移动,C、D不正确。 2.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2Z(g) 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低压 ⑤加正催化剂 ⑥分离出Z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解析:选C。该反应的特点是正反应放热,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高压、低温条件下平衡都正向移动;分离出Z,相当于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加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3.(2009年高考安徽卷)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N2(g)+CO2(g); ΔH=-373.4 kJ·mol-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图象的分析以及平衡常数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图象的能力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反应为气体计量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常数减小,A选项错误;同理,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B选项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C选项正确;增加氮气的物质的量,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D选项错误。 4.下图表示可逆反应:mA(g)+nB(g)pC(g)在不同温度(T)、压强(p)下,生成物C的物质的量分数x(C)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反应正反应的热效应及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吸热反应:m+n

p C.放热反应:m+n

p 解析:选D。根据“先拐先平”可知,图(1)中p1>p2,压强增大,生成物C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即m+n>p;分析(2)知T2>T1,降低温度,生成物C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5.(2011年深圳高二测试)如下图,把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盛在两个连通的烧瓶里,调节左、右两边注射器内活塞,使其高度相等,关闭弹簧夹;同时把烧瓶一个放在热水里,另一个放在冰水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左边注射器内的活塞高度比右边注射器内的活塞高度要高 B.左边注射器内的活塞与右边注射器内的活塞移动的方向和高度都相同 C.左边烧瓶内的颜色比右边烧瓶内的颜色深 D.两烧瓶内的化学平衡都发生了移动 解析:选B。本题主要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考查,左侧温度升高,右侧温度降低,两侧分别向生成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方向移动,可知选B。 6.对于X+Y(s)Z的平衡体系,若增大压强,Y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则X和Z可能的状态是(  ) A.X为气态,Z为固态 B.X为固态,Z为气态 C.X为气态,Z为气态 D.X为固态,Z为固态 解析:选A。增大压强,Y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X为气态,Z为固态或液态。 7.  右图的曲线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2A(g)+B(g)2C(g)(正反应吸热)中A在平衡状态下的转化率与温度(T)的关系,图中标有X、Y、Z、R、W 5点,其中表示反应正在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是(  ) A.X、W B.Y、R C.X、Z D.W 解析:选D。由图象可知,升温,A的转化率增大,R、X是在不同温度下平衡时的A的转化率,而Z、Y、W为一定温度下未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其中Z、Y两点在一定温度下要到达平衡,只有降低A的转化率,故平衡必须向左移动;W点在一定温度下要达到平衡必须提高A的转化率,故平衡只有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才能完成。 8.以下各项中,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解析:选C。判断化学平衡是否移动的关键是看改变条件之后产生的结果:每一种物质的百分含量是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也可以从另外两个角度判断,即看改变条件之后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或Q和K是否相等。 9.对于反应2NO2(g)N2O4(g)(正反应放热),增大压强(体积迅速缩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逆向移动 B.混合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C.混合气体颜色先变浅后变深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解析:选B。因体积缩小,c(NO2)变大,颜色先变深;又由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气态物质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生成N2O4的方向移动,故颜色又稍变浅;当达到新平衡时,m(混合气)不变,n(混合气)变小,r=,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 10.(2009年高考北京卷)已知:H2(g)+I2(g)2HI(g);ΔH<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 mol,乙中加入HI 0.2 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甲中加入0.1 mol He,乙不变 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甲增加0.1 mol H2,乙增加0.1 mol I2 解析:选C。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等效平衡。在相同条件下,甲、乙容器中达到平衡时是等效平衡。选项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时,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且达平衡时二者等效,HI浓度相等。选项B,加入稀有气体时,平衡不移动,二者HI浓度相等。选项C,甲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平衡时HI浓度增大,而乙中HI浓度不变,符合题意。选项D,甲、乙中分别增加等量的H2、I2,达平衡时HI浓度相等。 11.已知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在600 K时为80.9,700 K时为50.7。 (1)试判断此反应为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__________移动,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恒温恒容下加入H2,平衡向__________移动,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平衡__________移动,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温度升高,K值减小,故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加入H2,增大了[H2],Q变小而K不变,使得QK,平衡左移 (2)右 原平衡时Q=K,加入H2后Q变小而K不变,使得Q”、“<”或“=”)。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加入B(体积不变),则A的转化率__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____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__。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__________;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___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升高温度,α(B)增大,平衡右移,即正反应吸热,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减小压强,C的质量分数减小,平衡左移,即m+n>p。 (2)减压,平衡左移,A的质量分数增大。 (3)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充入B,增加B的浓度,A的转化率增大。 (4)升高温度,平衡右移,c(B)减小,c(C)增大,减小。 (5)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平衡时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不变。 (6)体积不变时充入C,平衡左移,c(B)增大,颜色加深;维持压强不变,充入氖气,体积增大,各物质浓度减小,虽然平衡左移有使c(B)增大的趋势,但无法消除外界条件使c(B)减小的结果,故变浅。 答案:(1)放 > (2)增大 (3)增大 (4)减小 (5)不变 (6)变深 变浅 1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适量的反应物A和B,发生反应:aA(g)+bB(g)dD(g)+eE(g) ΔH,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升高温度,产物D的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ΔH__________0(填“>”、“<”或“=”)。  (2)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和增加一定压强,平衡不移动,则a、b、d、e的关系是a+b__________d+e(填“>”、“<”或“=”)。 解析:(1)开始反应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D的百分含量肯定要不断增加。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密闭容器中积累的热量使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此刻D%下降,说明逆反应方向吸热,故ΔH<0。 (2)升温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若要通过改变压强保持平衡,正反应方向必须是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故a+b>d+e。 答案:(1)< (2)> 14.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可逆反应A(g)+B(g)xC(g)的生成物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w(C)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  (1)若甲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的情况,则________曲线表示无催化剂时的情况,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乙图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分别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和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氦气后的情况,则________曲线表示恒温恒容的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丙图可以判断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热反应,化学计量数x的值是________; (4)丁图表示在某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某物理量随着温度(T)的变化情况,根据你的理解,丁图的纵坐标可以是________,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所以a曲线表示有催化剂时的情况,b曲线表示无催化剂时的情况。 (2)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由丙图可知,恒压条件下,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恒温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正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反应,x>2。 (4)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的浓度增大,w(C)增大,体系压强也增大等。 答案:(1)b b达到平衡所用时间长,说明b的反应速率小于a (2)a a中充入氦气,w(C)不变,平衡不移动 (3)吸 大于2(>2)或大于等于3(≥3) (4)w(C)或C的浓度或产率或压强等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即正反应方向移动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