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实验 第30讲 常见仪器与基本操作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实验的安全考虑,在下列四种演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或操作较为科学的是(  )。  2.(2010年上海高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3.(2010年安徽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选择酒精作萃取剂 B.做焰色反应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与镊子 C.要使稀盐酸的浓度变大可以加热蒸发水分 D.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 5.(2011年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图K5-30-1 A.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B.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 0 mol·L-1H2SO4溶液 C.实验室用图K5-30-1Ⅰ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K5-30-1Ⅱ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6.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图K5-30-2 A.装置甲:防止铁钉生锈 B.装置乙:检验CaCl2中的Ca2+ C.装置丙: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装置丁: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7.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8.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 ④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⑤如果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应立即用大量的NaOH稀溶液冲洗; ⑥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⑦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⑧某溶液加入NaOH并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NH。 A.①⑤⑦ B.③④⑦⑧ C.①②④⑧ D.②③⑤⑥ 二、双项选择题 9.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回试剂瓶中 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回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碘,液体分层后,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应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进行铝热反应时要使用漏斗 B.海水蒸馏时,冷却水流向与蒸气流向相反 C.经过灼烧、溶解和过滤,即可从海带中提取出碘单质 D.金属的冶炼实际是矿物中的金属离子获得电子变成金属单质的过程 11.(2011年广东湛江模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5 g NaCl时应在右边托盘中放10 g砝码 B.粗盐提纯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 C.分液操作时,先将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测定溶液的pH的操作:将pH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三、非选择题 12.(1)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①石蕊试纸(检验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容量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酸式滴定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集气瓶(收集氯化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故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稀HNO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0.100 0 mol/L KMnO4溶液; ④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 g干燥的NaCl固体; ⑤不慎将液溴沾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清洗; ⑥用瓷坩埚高温熔融NaOH和Na2CO3固体; ⑦配制Al2(SO4)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 ⑧浓H2SO4沾到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清洗。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K5-30-3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按要求填空: (1)利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2)________与C和________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  图K5-30-3 (3)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________,再打开止水夹______,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图K5-30-4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K5-30-4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 g NH4Cl,理论上需 NaCl________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_、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____________。 (4)不用其他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 化学实验 第30讲 常见仪器与基本操作 1.B 解析:由于钠与水反应剧烈、放出热量、浮在水面,所以B最安全,利于散热,可以防止钠溅出。 2.D 解析:气体进入洗气瓶时应该是长进短出,否则气体会将洗气瓶中的食盐水赶出来,D错误。 3.A 解析:B选项滴管口不能伸入到容量瓶内;C选项铜电极作阳极,铜放电,得不到氯气;D选项坩埚不能密闭加热。 4.D 解析:A中要选择难溶于水、碘的溶解度大的萃取剂,酒精溶与水互溶;B中做焰色反应实验需要用铂丝或细铁丝,而不是镊子;C中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HCl挥发,会使浓度降低。 5.D 解析:A项,pH试纸用水湿润后将稀释待测溶液;B项,0.500 0 mol·L-1 H2SO4溶液与水混合,混合溶液的体积不是两者的简单之和;C项,收集试管带塞子将无法收集到氨气,而且密闭装置很危险;D项,根据溶解平衡原理,Cl2在饱和食盐水溶解度很小,而HCl极易溶解。 6.D 解析:装置甲形成原电池加快铁腐蚀;装置乙观察Ca2+的焰色时,不必透过蓝色钴玻璃;装置丙胶头滴管一般不能伸入试管中加液。 7.C 解析:A选项收集氨气应用口径小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加棉花以防止NH3与空气对流;B选项CuSO4与ZnSO4的位置应交换才能形成原电池;D选项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应用向上排空气法,即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8.C 解析:③pH试纸被氯水漂白,不能测氯水的pH;⑤苯酚是有毒物质,很容易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所以一旦沾在皮肤上,要立即洗去,但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不大,而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很大,故常用酒精洗涤沾在皮肤上的苯酚而不用有强腐蚀性的NaOH稀溶液;⑥瓷坩埚含有SiO2,高温下和碱性Na2CO3的固体反应;⑦应是向沸腾的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9.CD 解析:A中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B中Ba(NO3)2有毒,不能随意抛洒,以免发生事故,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10.BD 解析:实验室做铝热反应实验时,用的是纸做的漏斗,经过灼烧、溶解和过滤,只能得到含I-离子的溶液,还需要加氧化剂氧化和萃取分液,蒸馏等步骤才能得到碘单质。 11.BC 解析:B项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有可能捅破滤纸,操作不当;C项分液时上口的液体应从上口倒出。 12.(1)①用蒸馏水润湿 ②检验是否漏水 ③检验是否漏水 ④检验干燥性 (2)①②⑤⑦ 解析:溶液混合时遵循密度大的液体加到密度小的液体中的原则,②正确;KMnO4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橡胶,故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KMnO4溶液,而要用酸式滴定管,③错误;瓷坩埚中有SiO2,SiO2可与NaOH、Na2CO3等碱性物质在高温下反应,⑥错误;⑧浓硫酸和NaOH均有腐蚀性,错误。 13.(1)H2、CO2 (2)A E (3)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a、b c 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 解析:(1)B是一个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可用于制取H2、CO2、H2S等。(3)关闭a、b,打开c后,再加热丁试管使NO2与水接触,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会使丁中压强减小,D中水被压入丁中。 14.(1)11.7 (2)蒸发皿 (3)35 ℃(33~40 ℃均可) (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5)重结晶 解析:根据氯守恒可列关系求m(NaCl)=10.7 g·58.5 g/mol ÷53.5 g/mol=11.7 g,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硫酸钠在30~100 ℃变化不大,故可用冷却结晶法分离硫酸钠和氯化铵,但温度不能太低以防硫酸钠析出,所以应大约在33~40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