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武汉调研)下列溶液有时呈黄色,其中由于久置时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变色的是(  ) A.浓硝酸 B.硫酸亚铁 C.高锰酸钾 D.工业盐酸 解析:选B。有的化学试剂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其变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久置的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发生分解反应:4HNO3===4NO2↑+O2↑+2H2O,浓硝酸里溶解了红棕色的NO2而呈黄色。久置的KMnO4溶液也不十分稳定,在酸性溶液中缓慢地分解,使溶液显黄色:4MnO+4H+===4MnO2+3O2↑+2H2O。工业盐酸呈黄色 ,是因为含有Fe3+杂质。硫酸亚铁在空气里,Fe2+被氧气氧化为Fe3+,而使溶液显黄色:4Fe2++ 4H++O2===4Fe3++2H2O。 2.(2011年河南郑州高二调研)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NO2气体,其中最合理的是(  )  解析:选C。铜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是NO2,其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利用排空气法收集NO2气体时,导气管应长进短出,这样才能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只有C项符合。 3.用饱和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 A.将FeCl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 B.将FeCl3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 C.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 D.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 解析:选C。A中将FeCl3滴入冷水不对;B中生成棕黄色液体不对;D中生成红褐色沉淀不对。 4.要设计一套实验室利用液体和液体加热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现设计了五步操作,正确的程序是(  ) ①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高度,固定铁圈,放好石棉网 ③用漏斗向蒸馏烧瓶中加入一种液体反应物,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另一种液体反应物,并将导气管放入气体收集器中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利用对固定装置微热的方法检查气密性) ⑤在蒸馏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连接好导气管 A.②①⑤④③ B.④①②⑤③ C.①②⑤④③ D.①⑤④②③ 解析:选A。安装仪器时先下后上,先主后次,因此先放置铁架台,根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圈高度,再放石棉网,后固定烧瓶,再在蒸馏烧瓶上安装带有分液漏斗的橡皮塞,连接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最后加药品制取气体。 5.(2011年辽宁丹东高二检测)实验室常用甲酸和浓硫酸共热制取CO,其反应如下,HCOOHCO↑+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其发生装置与下列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的是________。 A.NH3 B.CO2 C.Cl2 D.C2H2 (2)其收集方法与下列气体的收集方法相同的是________。 A.Cl2 B.SO2 C.NO2 D.NO (3)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最合适的,组装制取、净化和收集CO的装置,其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 A.铁架台 B.圆底烧瓶 C.分液漏斗 D.长颈漏斗[来源:Zxxk.Com] E.玻璃导管 F.洗气瓶 G.水槽 H.双孔塞 I.酒精灯 J.石棉网 (4)尾气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据CO的制取原理,液+液气体,其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取Cl2的发生装置相同,用到的实验仪器有(3)中的A、B、C、E、H、J、I。 (2)因C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故实验室收集CO气体只采用排水法,而不采用排空气法收集,这一点和NO的收集方法相同。 (3)用HCOOH和浓硫酸制取CO气体中混有甲酸、水蒸气等气体杂质,因此可以用洗气瓶除去,最后用排水法收集,结合(1)中的仪器,故不需要长颈漏斗。 (4)CO有毒,但CO具有可燃性,多余的CO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答案:(1)C (2)D (3)D (4)点燃  1.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实验是(  ) A.苯的硝化反应 B.银镜反应 C.制酚醛树脂 D.由乙醇制乙烯 解析:选D。乙醇制乙烯的实验需170 ℃,而水浴加热最高为100 ℃。苯的硝化反应用50~60 ℃水浴加热,银镜反应用热水浴加热,制酚醛树脂用沸水浴加热。 2.按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而又实用的是(双选)(  ) 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2 B.将饱和氨水滴加到新制的生石灰中制NH3 C.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 D.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CO2 解析:选BC。锌粒与硝酸反应不能制备H2,只能生成氮的氧化物;由于CaO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使溶液中溶剂减少,故可得到NH3;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4,CaSO4覆盖在大理石上,而使反应实际上停止。 3.某学生在实验室欲制备氧气,但仅有锥形瓶、普通漏斗、各种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药匙,据此他只能选用哪组试剂来制备氧气(  ) A.KMnO4 B.KClO3、MnO2 C.3%的H2O2和MnO2 D.KMnO4、KClO3 解析:选C。从所给仪器分析,没有用于加热的硬质玻璃试管,所以A、B、D三项均不能采用,只有C项可采用,在室温下反应:2H2O22H2O+O2↑。 4.(2011年广东广州高二质检)下图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加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  A.锌和盐酸生成氢气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生成氯气 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来源:Zxxk.Com] D.氯化钠和浓硫酸生成氯化氢 解析:选A。A中用水吸收H2中混有的HCl气体,然后用向下排气法收集H2是可行的。B中氯气应用饱和食盐水净化除去HCl,否则会溶解损耗Cl2,ρCl2>ρ空,应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且反应需要加热。C中CO2也不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D中NaCl与浓硫酸反应制HCl需加热。HCl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故应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且不能用水净化。 5.(2011年高考重庆卷)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 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解析:选C。A项中温度计用不到;B项中醋酸铅是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D项中甘油用不到;C项符合题意。 6.在制小苏打(NaCl+CO2+NH3+H2O===NaHCO3↓+NH4Cl)的操作中,应在饱和食盐水中(  ) A.先通入CO2,达到饱和后再通入NH3 B.先通入NH3,达到饱和后再通入CO2 C.CO2和NH3同时通入 D.以上三种方法都行 解析:选B。CO2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小,先通NH3后溶液呈碱性,能溶解大量的CO2,生成大量的HCO,从而析出大量的NaHCO3晶体。 7.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同时检验水解产物和水解是否完全,除加淀粉和水之外,还需加入相应的试剂及加入顺序最好的是(  ) A.碘水→NaOH溶液→Cu(OH)2溶液 B.H2SO4溶液→碘水→NaOH溶液→Cu(OH)2悬浊液 C.H2SO4溶液→NaOH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 D.H2SO4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来源:学|科|网] 解析:选B。要进行淀粉水解实验,首先要加入催化剂H2SO4溶液。要检验水解是否完全,可在溶液中加碘水以检验是否还有淀粉。要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可先加NaOH溶液以中和H2SO4使溶液呈碱性后,才能加入Cu(OH)2悬浊液来检验葡萄糖,故B正确。 8.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 (  ) A.Fe(OH)3;Fe2O3 B.Fe(OH)2;FeO C.Fe(OH)2、Fe(OH)3;Fe3O4 D.Fe2O3;Fe(OH)3 解析:选A。发生的反应有:Fe+H2SO4===FeSO4+H2↑;3Fe2++NO+4H+=== 3Fe3++NO↑+2H2O;Fe3++3NH3·H2O===Fe(OH)3↓+3NH;2Fe(OH)3Fe2O3+3H2O。 9.(2011年北京四中高二检测)适量的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3 B.3∶2 C.1∶2 D.1∶1 解析:选A。Fe+2FeCl3===3FeCl2       1 mol 2 mol  3 mol 按方程式计量数,2 mol Fe3+反应生成3 mol Fe2+,又知反应后n(Fe3+)=n(Fe2+)=3 mol,故溶液中应有3 mol Fe3+剩余。故n(Fe3+)反∶n(Fe3+)未=2∶3。 10.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  解析:选B。A选项,实验室制备乙烯控制乙醇的分解温度是关键,温度计的水银球必须置于反应混合液的液面以下测乙醇的分解温度;C选项,实验室制备氯气是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该装置没有热源,由于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盐酸的挥发性导致一部分氯化氢气体随着氯气挥发出来,同时伴有少量的水蒸气产生,所以在收集装置前应该连有两个洗气瓶,一个装有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一个装有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而该装置中没有热源和除杂装置;D选项,随着乙酸乙酯挥发出来的有乙醇和乙酸,其中乙醇极易溶于水,而乙酸又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导管插入液面下会产生倒吸。 11.实验室由铁屑制取莫尔盐的主要步骤是:由铁屑与稀硫酸水浴加热制取FeSO4;FeSO4与(NH4)2SO4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加热,浓缩结晶得莫尔盐。 (1)加热铁屑与稀硫酸时常常需要补充蒸馏水,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减少硫酸亚铁的损失,过滤分离硫酸亚铁溶液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防止Fe2+被氧化,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FeSO4晶体析出 (2)趁热过滤 (3)保持溶液呈酸性、锥形瓶中与H2SO4溶液反应的铁屑过量等措施 12.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部分氧化,现通过实验来测定无水亚硫酸钠试剂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量a g样品,置于烧杯中。 ②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 ③加入稀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④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 ⑤加热干燥沉淀物。 ⑥将沉淀物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⑦重复⑤⑥操作直到合格,最后得到b g固体。 回答下面问题: (1)本实验中是否能用Ba(NO3)2代替BaCl2?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加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⑦的“合格”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测得样品中无水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列出算式,不需化简) 解析:(1)在加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后,虽有一部分SO变成SO2,但酸化时并未剧烈搅拌,也未加热,因此不可能使全部SO都变成SO2除去,如果加入过量Ba(NO3)2,溶液中的SO和大量的NO、H+不能共存,在强酸性条件下NO会将SO氧化成SO,造成最终测定结果偏低。步骤③中盐酸和BaCl2溶液的加入顺序并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但先加酸调溶液呈强酸性,可以使部分SO变成SO2,且在强酸性溶液中BaSO3不会沉淀,这样可以节省BaCl2试剂的用量,而且可以保证得到的沉淀都是BaSO4。这里如果只回答加酸是为了使SO转变成SO2是不完全的。步骤⑦的目的是为了检验BaSO4中的水分是否完全除去,如果沉淀完全干燥则重复⑤⑥操作,两次称量的质量不会再改变(即在实验要求的误差范围内)。(4)由得到的BaSO4的物质的量,即样品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样品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a g-142 g·mol-1×)××100%。 答案:(1)不能 在酸性溶液中,NO能将SO氧化成SO,造成结果错误 (2)保证得到的沉淀都是BaSO4,没有BaSO3 (3)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不变 (4)(a g-142 g·mol-1×)××100% 13.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制取纯Na2CO3溶液并讨论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A.大理石 B.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三名同学设计的制备实验方案的反应流程分别如下: 甲:NaOH溶液Na2CO3溶液 乙:NaOH溶液NaHCO3溶液Na2CO3固体Na2CO3溶液 丙:NaOH溶液NaHCO3溶液Na2CO3溶液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请指出甲、乙两方案的主要缺点: 甲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采用丙方案制取纯Na2CO3溶液,其实验的关键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反应②所得的Na2CO3固体中混有未分解的NaHCO3。乙同学选择澄清石灰水测定其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请说明计算所需的数据;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设计实验应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等原则。NaOH与少量CO2反应生成Na2CO3,与足量CO2反应生成NaHCO3,甲方案不易得到纯Na2CO3溶液。乙方案经过溶液→固体→溶液等过程,过于烦琐。丙方案巧妙利用两等份NaOH溶液,向其中一份中通入过量CO2,使其转化为NaHCO3,再将两份混合,因发生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而生成纯净的Na2CO3溶液。 答案:(1)CO2的通入量不易控制 过程烦琐,操作复杂 (2)反应③应充分进行,反应③与④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应相等 (3)能 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沉淀总质量[来源:学科网] 14.(2011年天津高二检测)铁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元素。 (1)在生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合物X。已知X中铁、碳的元素质量比为14∶1。X的最简式为__________。 (2)X有下列转化关系:(无关物质已经略去)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溶液甲中含有的大量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甲中加入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与过量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Z和气体W,Z是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气体Z和W分别是:Z__________、W__________。 (4)Fe(OH)3胶体外观与Fe(SCN)3溶液相似,请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且不破坏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校综合实践小组用废铁屑制FeCl3,用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并回收铜。活动过程如下:  ①写出废铁屑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生甲对黄色溶液A和绿色溶液C进行定性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检验黄色溶液A中是否含有Fe2+    检验绿色溶液C中是否含有Fe3+    解析:(1)铁合金中最简式的计算:设铁原子数为x、碳原子数为y,则56x/12y=14/1,求得x∶y=3∶1,最简式为Fe3C;(2)Fe3C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得到CO2和铁的氧化物,加入过量盐酸后,得到的溶液中含大量的Fe2+、Fe3+、H+三种阳离子;再加入H2O2后,Fe2+被氧化,生成Fe3+,配平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3)Fe3C与浓硝酸反应被浓硝酸氧化,生成CO2,浓硝酸被还原为NO2,由题意Z为CO2,W为NO2;(4)胶体与溶液在性质上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 (5)Fe2+、Fe3+的检验。 答案:(1)Fe3C (2)Fe2+、Fe3+、H+ 2Fe2++H2O2+2H+===2Fe3++2H2O (3)CO2 NO2 (4)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 (5)①Fe2O3+6H+===2Fe3++3H2O、2Fe3++Fe===3Fe2+(或Fe+Fe2O3+6H+===3Fe2++3H2O) ②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检验黄色溶液A中是否含有Fe2+ 取少量黄色溶液A置于小试管中,滴入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黄色溶液A有Fe2+  检验绿色溶液C中是否含有Fe3+ 取少量绿色溶液C置于小试管中,滴入一滴KSCN溶液 溶液出现血红色,则绿色溶液C含有Fe3+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