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难易度)
能源与环境保护
1(易)
化学用语
2(易)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3(易),8(易),16(中)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5(易),7(易),9(易),
12(中),14(中)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来源:Z*xx*k.Com]
11(易)
有机化合物
4(易),6(易),10(易),13(中),19(中)
综合题
15(易),17(中),18(中)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2011年8月12日第26届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开幕。深圳大运会倡导低碳、环保,大运中心采用了太阳能光热光电、中水回用等16项节能减排技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绿飘带行动”中大约有40万车主参加了“绿色出行,少用停用”的主题活动,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
B.大运会开幕式不放焰火,有利于保护环境
C.光电池的主要成分是SiO2
D.“中水回用”可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水的排放
解析:光电池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SiO2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C项错误。
2.(2012年江苏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B )
A.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
B.F-的结构示意图:
C.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
D.NH3的电子式:
解析: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C2H4O2是乙酸的化学式,A错误;F-有9个质子,10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B正确;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其质量数为37,原子符号为Cl,C错误;NH3的电子式为 ,N原子还有一对孤电子对,D错误。
3.在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其能量变化,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
B.物质燃烧可看成“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光能等能量释放出来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在化学反应中,破坏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解析:C中,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碳的燃烧,开始时需要加热,但该反应却是放热反应。
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性质和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甲烷、苯、淀粉、蛋白质完全燃烧的产物都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B.油脂属于酯,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都是醇和羧酸
C.苯与液溴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的反应为加成反应
D.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可以食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蛋白质中含有氮元素,所以完全燃烧产物中含有氮的氧化物,A项错;苯与液溴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项错;葡萄糖、蔗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
5.(2012年广东理综)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D )
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
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
解析: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是Na2O2与CO2、H2O反应生成O2,在这个反应中存在电子的得失,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工业上电解Al2O3制备Al,2Al2O34Al+3O2↑,存在电子得失,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工业合成NH3:N2+3H22NH3也是氧化还原反应。D.实验室制备NH3:Ca(OH)2+2NH4ClCaCl2+2NH3↑+2H2O,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6.(2012年山东理综)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解析:某些油脂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错误;甲烷和Cl2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错误;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葡萄糖中含醛基,而果糖中不含),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乙醇、乙酸中的官能团分别为羟基、羧基,D错误。
7.硒是人体肝脏和肾脏的组成元素之一,已知它与硫元素同族,与氪同周期,下列关于硒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原子序数为34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SeO4
C.Se的非金属性比O弱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氯化氢强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确定,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ⅥA族,故其原子序数为34,A正确。因为Se与S同主族,位于硫元素的下一周期,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可知,B、C正确。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Se”或“<”)
A.原子半径:Cl Na B.酸性:H2CO3 H2SiO3;?[来源:Z。xx。k.Com]
(4)某元素R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RH3,其最高价氧化物中含氧量为20/27,已知该元素的原子核中中子数和质子数相等,则该元素的名称是 。?
(5)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①v(A)=0.15 mol/(L·s) ②v(B)=0.6 mol/(L·s)
③v(C)=0.5 mol/(L·s) ④v(D)=0.45 mol/(L·s)
解析:(2)中,两种离子aX2-和bY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说明有下式成立:a+2=b-n,整理得a=b-n-2。
(4)中,由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RH3,可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R2O5。在氧化物中含氧量为20/27,可求出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进而确定该元素为氮。
(5)中,将反应速率用B、C、D表示的全部转化为用A表示,则②中,v(A)=0.2 mol/(L·s),③中v(A)=0.25 mol/(L·s),④中v(A)=0.225 mol/(L·s)。所以快慢顺序为③④②①。
答案:(1)18O (2)b-n-2 (3)< > (4)氮 (5)③④②①
18.(10分)镁、铝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金属,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关于镁、铝性质的系列实验,某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位置和结构”
铝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
镁原子电子式为 。?
(2)“基本性质”
下列关于镁、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物中只有离子键
B.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备金属铝
C.Al和MgO按照适当比例混合可做“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
D.铝片放入冷的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未发生化学反应
(3)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性:Mg>Al”。
实验一:截取一段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经过一定预处理”的镁片和铝片,放入试管中,同时加入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观察某种实验现象,得到结论“金属性:Mg>Al”。
①镁片和铝片“经过一定预处理”,下列实验操作达到“预处理”效果的是 。?
A.用砂纸打磨镁片和铝片
B.用盐酸浸泡镁片和铝片片刻
C.用烧碱溶液浸泡镁片和铝片片刻
②通过观察某种实验现象得到结论,该实验现象是?
。?
实验二:如图,甲、乙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 1 mol/L 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5 mol/L NaOH溶液至过量。
③该“对照实验”甲、乙试管中分别出现实验现象能得出“金属性:Mg>Al”。
甲试管中的现象是 ,?
乙试管中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2)A中,因为Mg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M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只存在Mg2+、Cl-之间的离子键。C中,铝热剂必须是Al与活泼性比Al弱的金属氧化物组成的,而金属性Mg>Al,C错误。D中,铝片放入 冷的浓HNO3发生钝化(氧化反应)。
(3)实验一中,镁片和铝片表面存在氧化膜,可以用砂纸打磨或稀盐酸浸泡;NaOH溶液只能除去Al2O3,不与MgO反应。实验二中,分别向甲、乙试管中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逐滴滴加5 mol/L NaOH溶液至过量,则甲中发生反应:Mg2++2OH-Mg(OH)2↓。乙中发生反应:Al3++3OH-
Al(OH)3↓,Al(OH)3+OH-Al+2H2O。
答案:(1)第三周期第ⅢA族 ·Mg· (2)AB
(3)①AB ②含有镁片的溶液中无色气泡产生的速度快(或镁片比铝片溶解的快)
③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Al3++4OH-Al+2H2O
19.(8分)室温时10 mL某气态烃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再恢复到至室温,气体体积减少了35 mL,剩余气体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又减少了40 mL。则该气态烃的分子式为 ,写出其所有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解析:设该烃为CxHy[来源:学科网ZXXK]
CxHy+(x+)O2xCO2+H2O ΔV
1 x+ x (1+)
10 mL 40 mL 35 mL
所以:== 解得:x=4,y=10。
答案:C4H10 CH3CH2CH2CH3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