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反应,不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A.2FeCl3+Cu===2FeCl2+CuCl2 B.NaOH+HCl===NaCl+H2O C.2Fe+3Br2===2FeBr3 D.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 解析:选B。只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B选项为中和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2.关于如图所示①、②两个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名称:①是原电池,②是电解池 B.硫酸浓度变化:①增大,②减小 C.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4e-===2H2O+O2↑ ②中正极:Zn-2e-===Zn2+ D.离子移动方向:①中H+向阴极方向移动 ②中H+向负极方向移动 解析:选B。该装置①为电解池,发生反应是2H2O2H2↑+O2↑。②为原电池,电池反应:Zn+H2SO4===ZnSO4+H2↑。所以H2SO4浓度变化为①增大,②减小。 3.(2012·蚌埠高二质检)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根据原电池原理可判断相对活泼的铜为负极,失电子,电子经导线转移至银电极上,乙池中的Ag+得到电子在电极上析出。电子从Cu→Ag,电流从Ag→Cu;盐桥的作用是使甲、乙两电池中电荷平衡,所以取出盐桥,就不能形成闭合回路,即不会形成原电池;铜片浸入AgNO3溶液后,铜失电子,Ag+得电子,所以④说法正确,答案为C。 4.关于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铜电极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2e-===H2↑ 解析:选A。由图可见锌做负极,铜做正极,故电子从锌电极通过外电路流向铜电极,A正确。内电路电流方向是从锌通过溶液流向铜,而盐桥中的阴离子反向流向硫酸锌溶液中,B错误。根据锌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u2++2e-===Cu,D错误。 5.如图所示,将两烧杯用导线如图相连,Pt、Cu、Zn、C分别为四个电极,当闭合开关后,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Cu极附近OH-浓度增大 B.Cu极为原电池负极 C.电子流向是由C极流向Pt极 D.当C极上有4 mol电子转移时,Pt极上有1 mol O2生成 解析:选A。闭合开关后,右侧装置中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原电池,Zn做原电池的负极,C做正极。左侧装置是电解池,Cu做阴极,Pt做阳极,B项错误。Cu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OH-浓度增大,A项正确。电子流向应由电解池的阳极Pt流向原电池的正极C,C项错误。Pt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当有4 mol电子转移时,Pt电极上有2 mol Cl2生成,D项错误。 6.(2012·潍坊高二统考)关于如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双选)(  )  A.装置①是原电池,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 B.装置①中,铁做负极,正极反应式为:Fe3++e-===Fe2+ C.装置②通电一段时间后石墨Ⅱ电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 D.若用装置③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解析:选BC。装置①中,Fe为负极,总反应为Fe+2Fe3+===3Fe2+,A错误,B正确;装置②中石墨Ⅱ为阴极,Fe(OH)3胶粒带正电荷,移向阴极,颜色加深,C正确;装置③中,c为阳极,d为阴极,D错误。 7.(2011·高考广东卷)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下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解析:选D。a和b不连接时,铁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Fe+Cu2+===Fe2++Cu,A项正确;a和b用导线连接时,组成了原电池,Fe为负极,Cu为正极,铜片上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铁片上发生氧化反应:Fe-2e-===Fe2+,B项正确;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无论a和b是否连接,均发生反应:Fe+Cu2+===Fe2++Cu,故溶液均从蓝色(Cu2+的颜色)逐渐变成浅绿色(Fe2+的颜色),C项正确;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时,构成电解池,铜片为阳极,铁片为阴极,Cu2+应向阴极(铁电极)移动,D项错误。 8.(2011·高考安徽卷)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 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AgCl是还原产物 解析:选B。A项,Ag+Cl--e-===AgCl应为负极反应式,故错误;B项,负极只有Ag失电子,根据电荷守恒,由总反应式可知正确;C项,Na+由负极向正极移动,故错误;D项,AgCl为氧化产物,故错误。 9.(2012·威海高二期中考试)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双选)(  ) A.放电时锌做负极 B.充电时Fe(OH)3被还原 C.充电时溶液的碱性减弱 D.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有2 mol FeO被还原 解析:选BD。根据总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可判断,放电时,Zn发生氧化反应,做负极,A正确;充电时Fe(OH)3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充电时消耗KOH,故溶液的碱性减弱,C正确;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还原,D错误。 10.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原电池。 (1)在下边方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  并指出正极为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为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还可设计成能量转化效率更高的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__,Y的材料是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Z是__________。 ②盐桥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③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__电极流向__________电极。 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原理和设计,解题时应明确设计思路,理解带盐桥的原电池的组成原理。根据已知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的思路是:首先将已知的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Cu-2e-―→Cu2+,2Ag++2e-―→2Ag;然后结合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特点,分析可知,该电池的负极应该用Cu做材料,正极要保证Ag+得到负极失去的电子,一般用不能还原Ag+的材料如Pt或碳棒等,电解质溶液只能用含Ag+的电解质溶液如AgNO3溶液。在带盐桥的原电池组成半电池时,注意电极材料与溶液中的离子一般要相对应,  如Cu2+/Cu或Ag+/Ag。 答案:(1)实验装置图如图: Pt 2Ag++2e-===2Ag Cu Cu-2e-===Cu2+ (2)①Cu Ag AgNO3 ②将两个隔离的电解质溶液连接起来,可使电流持续传导 ③Cu Ag 11.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电电池,它的正负极是惰性材料,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4H++2SO 2PbS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 (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__________;当外电路通过1 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__________g。 (2)  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右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电极上生成__________,此时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电池中正极上得电子、负极上失电子。根据电池总反应式,正极反应为:PbO2+2e-+4H++SO===PbSO4+2H2O 负极反应为: Pb+SO===PbSO4+2e- 质量增加 2 mol 96 g 1 mol Δm 求得Δm=48 g。 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阳极)上失电子,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阴极)上得电子。则阳极反应为PbSO4+2H2O-2e-===PbO2+4H++SO;阴极反应为PbSO4+2e-===Pb+SO。根据图示,电解一段时间后,原PbO2极(阴极)变成Pb,原Pb极(阳极)变成PbO2,即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对换。 答案:(1)PbO2+2e-+4H++SO===PbSO4+2H2O 小 48 (2)Pb PbO2 对换  12.如图所示,甲池中电池反应式为2Fe3++Cu===2Fe2++Cu2+,已知B电极质量不变,C、D为石墨电极,乙池中为200 mL饱和NaCl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A极为_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电极材料为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写出乙池的电极反应式: 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电极质量减少0.64 g时,此时乙池中电解液中[OH-]=__________ mol·L-1(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C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 L。 解析:由题知,甲池为原电池,A为负极,电极材料为Cu;乙池为电解池,C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D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 (3)A极有0.64 g Cu溶解时,转移0.02 mol电子,乙池中C极上生成0.01 mol Cl2,溶液中生成0.02 mol OH-。 答案:(1)负 铜 氧化 (2)2Cl--2e-===Cl2↑ 2H++2e-===H2↑ (3)0.1 0.224 13.  (2012·重庆高二检测)如图所示,A、F为石墨电极,B、E为铁片电极。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K2,合并K1。B为__________极,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最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K1,合并K2。E为__________极,F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F极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往U形管中滴加酚酞,进行(1)(2)操作时,A、B、E、F电极周围能变红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当打开K2,合并K1时,左边装置为原电池,A为石墨电极,B为Fe电极,则B应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Fe2++2OH-===Fe(OH)2↓,有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生成,随即沉淀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2)打开K1,合并K2时右边装置为电解池,E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同时生成OH-,F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检验氯气一般使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3)由分析可知进行(1)(2)操作时,A、E电极周围有OH-生成,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 答案:(1)负 O2+4e-+2H2O===4OH-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随即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2)阴 2Cl--2e-===Cl2↑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则说明是氯气 (3)A、E A极O2上放电产生OH-,E极上水放电产生H2和OH-,均导致电极区域呈碱性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