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教。网z。z。s。tep] 1.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⑥ 答案:B 2.(2012年山东省山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模拟)离子检测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 方法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  定义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在中学化学中,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Fe3+—显色法 B.SO42-—沉淀法 C.NH4+—沉淀法 D.OH-—显色法 答案:C[来源:中+教+网z+z+s+tep] 3.(2012年广东卷)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 B.用BaCl2溶液鉴别SO42-和SO32- C.用浓HNO3与Cu反应制备NO2 D.将混有HCl的Cl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 解析:A项苯和正己烷均为有机溶剂、密度均比水小,加入溴水后现象一致,发生萃取,溴水层褪色;B项两者都有沉淀生成;D项,HCl与Cl2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而且引入CO2。 答案:C 4.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⑥SO离子中的若干种(忽略水电离出的H+、OH-),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来源:学&科&网] 操作 现象  (1) 用pH试纸检验 溶液的pH大于7  (2)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CCl4层呈橙色  (3)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4)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③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⑥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⑥ 解析:SO+H2OHSO+OH-,只有SO水解出的OH-使溶液呈碱性,则SO 一定存在,则Ba2+一定不存在;滴加氯水时,SO会被氧化成SO,Cl2本身被还原 成Cl-,后续实验中出现的BaSO4沉淀、AgCl沉淀都不能证明原溶液中的Cl-、SO 存在;CCl4层显橙色,则Br-一定存在;无法确定的为③⑥,一定存在的是①④⑤, 一定不存在的是②。 答案:D 5.(2011年重庆理综)不能鉴别AgNO3、BaCl2、K2SO3和Mg(NO3)2四种溶液(不考虑它们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组是(  ) A.盐酸、硫酸 B.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氨水、硫酸 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都不能与BaCl2和K2SO3两种溶液反应,因此无法鉴别两 者,因此D不能鉴别。 答案:D 6.(2012年课标全国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解析:为防止液溴挥发,常在保存液溴的试剂瓶中加少量水形成液封,A项正确。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都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如O3,B项错误。I2易被CCl4萃取使油层呈紫色,而I-不能溶于CCl4,无此现象,C项错误。与BaCl2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也可能是BaSO4,不能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g+,D项错。 答案:A 7.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的方法很多,如蒸馏、过滤、结晶、渗析、盐析等,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选用方法最合适的是(  ) A.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Cl-——(过滤、洗涤、干燥) B.除去O2中的N2——(通过灼热的Cu网) C.分离NaNO3和BaSO4的混合物——(溶解、过滤) D.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二氧化硫——(通过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洗气瓶) 解析:A:Fe(OH)3胶体、Cl-均可透过滤纸,B项:O2与Cu反应而N2与Cu不反应,[来源:Z§xx§k.Com] D项乙烯也与KMnO4反应。 答案:C 8.(2012年山东省山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模拟)香烟烟雾中含有气体CO、CO2、SO2、H2O(g),用A.无水硫酸铜、B.澄清石灰水、C.红热氧化铜、D.生石灰、E.品红溶液可将其一一检出,检出的正确顺序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混合气→B→E→A→D→C B.混合气→A→E→E→B→D→C C.混合气→C→D→E→E→A D.混合气→A→E→B→D→C 答案:B 9.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A装置成了排液装置,作为洗气装置的导气管应长管进短管出;B装置HCl易溶于水易出现倒吸现象;C装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支管口处;D装置中NH3在CCl4 中不溶解,该装置既能把NH3全部吸收,又能防倒吸。 答案:D 10.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 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B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向混合物中滴加适量稀硝酸  C 区别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 分别投入到过量的盐酸溶液中  D 证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答案:D 11.某无色待检溶液A中含有K+、Cl-、OH-、SO、SO,为检验确认其中所含的各阴离子,可选用的试剂有:盐酸、硝酸、硝酸银溶液、硝酸钡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和酚酞试液。检验其中OH-的实验方法从略,检验其他阴离子的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试剂①④⑤的化学式分别为: ①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图中现象a、b、c表明检验出的离子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无色溶液A中加试剂③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白色沉淀A中加入的试剂②改为试剂③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实验推断题。从气体+试剂―→溶液(褪色),确定B为SO2,试剂④是高 锰酸钾溶液,由此向左推可知试剂①是硝酸钡溶液,试剂②为盐酸,那么沉淀A中有 BaSO3沉淀,还有BaSO4沉淀。因溶液中含有OH-,检验Cl-时用硝酸银溶液,为防[来源:] 止OH-的干扰,应先用硝酸酸化,所以试剂③为硝酸,试剂⑤是硝酸银溶液,白色沉 淀c为AgCl。 由此可得溶液中一定含有SO、SO、Cl-。若将试剂②改为试剂③,由于硝酸的氧 化性,可将SO氧化成SO,会使SO对SO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确认SO是 否存在。 答案:(1)Ba(NO3)2 KMnO4 AgNO3 (2)SO SO Cl- (3)中和OH-,防止对Cl-的检验产生干扰 (4)会使SO对SO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确认SO是否存在 12.下面是实验室制取少量固体氧化铜的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回答有关问题。 ―→―→―→ ―→―→―→ (1)调整天平零点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将左边的螺丝______(填“向左”或“向右”) 旋动。 (2)溶解样品时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蒸发过程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滤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洗涤沉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涤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应在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中加入______溶液。 解析:整个实验过程中共有四处用到玻璃棒:溶解时搅拌,加速固体的溶解;加热蒸 发时搅拌,防止液体物质飞溅;过滤和沉淀洗涤时引流;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研钵 中。 洗涤沉淀的目的是除去沉淀表面吸附的可溶性杂质Na2SO4。检验是否洗净可用BaCl2 溶液。 答案:(1)向右 (2)搅拌,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 (3)Cu2++2OH-===Cu(OH)2↓ (4)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引起液体物质飞溅 (5)引流 (6)除去沉淀中夹杂的可溶性杂质 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等水滤完后,重 复操作2~3次 BaCl2 13.为了将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提纯,并制得纯净的KNO3溶液,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操作①为________。 (2)操作②~④加入的试剂依次可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判断SO已除尽?______。 (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多次沉淀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多次过滤,其理由是 _____。 (5)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加水溶解 (2)Ba(NO3)2、K2CO3、KOH或KOH、Ba(NO3)2、K2CO3或Ba(NO3)2、KOH、K2CO3 (3)静置,在上层澄清溶液中再加入少量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已除[来源:Zxxk.Com] 尽 (4)不需要 几个沉淀反应互不干扰,因此最后只过滤一次,可减少操作程序 (5)不严密,因为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会引进Cl-,应加入稀硝酸 14.(2012年大纲全国卷)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  回答下列问题: (1)起始滤液的pH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 (2)试剂Ⅰ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Zxxk.Com] (3)试剂Ⅱ的化学式为________,②中加入试剂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剂Ⅲ的名称是________,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称取提纯的产品0.7759 g,溶解后定容在100 mL容量瓶中,每次取25.00 mL溶液,用0.1000 mol·L-1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62 mL,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并计算结果)。 解析:将样品溶于水过滤后,在滤液中存在KCl、K2CO3、K2SO4,此时由于CO32-水解呈现碱性。加入过量的BaCl2,将CO32-、SO42-转化为BaCO3和BaSO4而析出,溶液A中存在KCl和BaCl2,再加入过量K2CO3,Ba2++CO32-=BaCO3↓,除去过量的Ba2+,最后加入过量稀盐酸,2H++CO32-=H2O+CO2↑,除去过量的CO32-,最后蒸发、结晶得KCl晶体。 由于KCl+AgNO3=AgCl↓+KNO3 n(KCl)=n(AgNO3)所以KCl%==  ×100%=98.40 %。 答案:(1)大于 弱酸强碱盐K2CO3发生水解使体系呈碱性 (2)BaCl2 Ba2++CO32-=BaCO3↓、Ba2++SO42-=BaSO4↓ (3)K2CO3 除去A中的Ba2+离子 (4)盐酸 CO32-+2H+=H2O+CO2↑ (5) ×100%=98.40%。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