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分类解析---理综(化学)非选择题部分(3.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 备注:2013年高考化学或者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统计及顺序 (共15套,31地区) 1、(1套)大纲版全国卷 (广西) 2、(1套,9地区)新课标全国卷I(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吉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江西) 3、(1套,7地区)新课标全国卷II(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辽宁) 4、(4套,4地区)4个直辖市各一套: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5、(8套,8地区)自主命题省份:浙江,山东,四川,福建,广东,安徽,江苏,海南。 27.(13分) 二氧化铈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以及其他少量可溶于稀酸的物质)。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洗涤滤渣A的目的是为了去除 (填离子符号),检验该离子是否洗涤的方法是 。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滤渣B的主要成分是 。 (3)萃取是分离稀土元素的常用方法,已知化合物TBP作为萃取剂能将铈离子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TBP (填“能”或“不能”)与水互溶。实验室进行萃取操作是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4)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产品0.536g,加硫酸溶解后,用0.1000mol?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是(铈被还原为),消耗25.00mL标准溶液,该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 (1)滤渣上附着的Fe3+、Cl-,取最后洗涤液少量,滴加AgNO3,如无白色沉淀,则洗干净。 (2)2CeO2+H2O2+6H+=2Ce3++O2 +4 H2O SiO2 (3)不能 分液漏斗 (4)97.01% 【解析】该反应过程为:①CeO2、SiO2、Fe2O3等中加入稀盐酸,、Fe2O3转化FeCl3为存在于滤液中,滤渣为CeO2和SiO2②加入稀硫酸和H2O2,CeO2转化为Ce3+滤渣为SiO2③加入碱后Ce3+转化为沉淀,④通入氧气讲Ce从+3氧化为+4,得到产品。 Ce(OH)4~ FeSO4 n(Ce(OH)4)= n(FeSO4)=0.1000mol/L*1.025L=0.0025mol,m=0.0025mol*208g/mol=0.52g 考点定位:以工艺流程为基础,考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 【试源】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安徽) 28.(12分)金属冶炼和处理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ks5u (1)由下列物质冶炼相应金属时采用电解法的是 a.Fe2O3 b.NaCl c.Cu2S d.Al2O3 (2)辉铜矿(Cu2S)可发生反应2Cu2S+2H2SO4+5O2==4CuSO4+2 H2O,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当1mol O2发生反应时,还原剂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向CuSO4溶液中加入镁条时有气体生成,该气体是 (3)右图为电解精炼银的示意图, (填a或b)极为含有杂质的粗银,若b极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则生成该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 (4)为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Ag2S),将银器置于铝制容器里的食盐水中并与铝接触,Ag2S转化为Ag,食盐水的作用为 答案:(1)bd (2)Cu2S;4;氢气 (3)a;NO3-+3e-+4H+=NO↑+2H2O (4)做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 解析:(1)NaCl与Al2O3冶炼需要用电解法,Fe2O3与Cu2S可以用热还原法,所以为b、d。 (2)在该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到+2,S元素由-2升高到+6,Cu2S做还原剂,当有1molO2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为4mol,由于Cu2+水解呈酸性,加入镁条时,镁与H+反应生成了氢气。 (3)电解精炼时,不纯金属做阳极,这里就是a极;b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了红棕色气体是NO,遇空气氧化生成的NO2,电极反应:NO3-+3e-+4H+=NO↑+2H2O。或NO3-+e-+2H+=NO2↑+H2O (4)做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 【试源】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山东) 24.(14分)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 (1)氯化钠电解法是一种可靠的工业生产ClO2方法。 ①用于电解的食盐水需先除去其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其次除杂操作时,往粗盐水中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至沉淀不再产生后,再加入过量的Na2CO3和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SO42-,其原因是___________【已知:Ksp(BaSO4)= 1.1 ×10-10 Ksp(BaCO3)= 5.1 ×10-9】  ②该法工艺原理如右。其过程是将食盐水在特定条件下电解得到的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生成ClO2。 工艺中可以利用的单质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器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纤维素还原法制ClO2是一种新方法,其原理是: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D与NaClO3反应生成ClO2。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D) +24NaClO3+12H2SO4=□ClO2↑+□CO2↑+18H2O+□_________ (3)ClO2和Cl2均能将电镀废水中的CN-氧化为无毒的物质,自身被还原为Cl-。处理含CN-相同量得电镀废水,所需Cl2的物质的量是ClO2的_______倍 【答案】(1)①BaCl2 BaSO4和BaCO3的Ksp相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CO32 -时,BaSO4(s)会部分转化为BaCO3(s)(或其它合理答案) ② H2、Cl2 2NaClO3 + 4HCl  2ClO2↑ + Cl2↑ + 2NaCl + 2H2O (2)1 C6H12O6 + 24 NaClO3 + 12H2SO4  24 ClO2↑ + 6 CO2↑ + 18H2O + 12 Na2SO4 (3)2.5 本题以ClO2为载体,考查除杂,电解原理,配平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 (1)①除去食盐水中的Ca2(、Mg2(、SO42(离子,分别用Na2CO3、NaOH、BaCl2,为防止引入新的杂质,故应最先加入BaCl2,在加入Na2CO3,在除去Ca2(的同时除去Ba2(。从BaSO4、BaCO3的结构相似,从Ksp大小看,BaCO3比BaSO4更难溶,故加入Na2CO3除去Ca2(时,CO32(浓度大,会使BaSO4转化为BaCO3:BaSO4+CO32(=BaCO3+SO42(,故溶液中仍然会含有一定量的SO42(。②通常情况下,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Cl2↑+H2↑+2OH(,故在电解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气体单质是H2、Cl2。NaClO3、ClO2、Cl2、HCl中氯的化合价分别为+5、+4、0、-1价,从图示可知,二氧化氯发生器除生成ClO2外,还有Cl2生成。故该反应过程为:NaClO3→ClO2为还原反应,氯的化合价降低1价,HCl→Cl2,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可配平反应方程式。 (2)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方程式右侧空缺的物质应为Na2SO4。24NaClO3→24ClO2,化合价降低24价。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具有强还原性。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则碳的化合价可认为是0价,转化为CO2,其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可配平反应方程式。 (3)Cl2→2Cl(,得2e(;ClO2→Cl(得电子5e(。处理含相同量的CN(时转移电子数相等。故所需Cl2的物质的量是ClO2的倍数为2.5。 【试源】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福建) 25.(15分) 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3)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取器连接后,放人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 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________ ② 称取Mg(NO3)2固体3 . 79 g置于A中,加热前通人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________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 观察到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 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 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 . 0g ⑤ 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人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 3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 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_______是正确的。 ② 根据D 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退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侧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里进一步研究。 【答案】(1)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或其它合理答案) (2)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避免对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或其它合理答案) 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 (3)①乙 ②2Na2SO3 + O2  2Na2SO4 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或其它合理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Mg(NO)3加热分解后的产物的探究,以及实验基本操作。 (1)Mg(NO3)2中Mg、N、O的化合价分别为+2、+5、-2价,NO2、N2、Mg2N3中氮的化合价分别为+4、0、-3价,O2中氧的化合价是0价。故甲、乙、丙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有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特点。而丁猜想只有化合价的降低,没有化合价的升高,该猜测不成立。 (2)最后一个装置中有气泡,说明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N2将装置中的空气赶出的目的,是防止对分解产物的O2的检验超成干扰。加热操作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3)①Mg(NO3)2易溶于水,Mg3N2能够与水反应:Mg3N2+6H2O=3Mg(OH)2↓+2NH3↑,MgO难溶于水。将固体溶于水,未见明显现象,故乙猜想正确。 ②Na2SO3为弱酸强碱盐,SO32(水解溶液呈碱性:SO32(+H2OHSO3(+OH(,溶液颜色退去,说明氧气能够氧化Na2SO3为Na2SO4:2Na2SO3+O2=2Na2SO4。 未检验到氧气,则是由于NO2、O2与水共同作用可以产生HNO3,被NaOH吸收,导致无法检验O2的存在。 【试源】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福建) 28、(15分)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ks5u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a的名称是 ,b的名称是 ; (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 ; (3)C的作用是 ,D的作用是 ,是否可以把C和D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 ; (4)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 【答案】(1)微热b,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2分) 分液漏斗(1分) 圆底烧瓶(1分) (2)2NaNO2+(NH4)2SO42N2↑+Na2SO4+4H2O(2分) (3)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1分) 除去水蒸气 (1分) 不能,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1分) (4)N2+3MgMg3N2(2分) (5)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4分) 【解析】(1)因为装置比较复杂,所以在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时候要采取加热蒸法,即微热b, 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 性良好;(2)根据反应物(NaNO2 和(NH4)2SO4)和生成物(N2)。可知该反应为归中反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aNO2+(NH4)2SO42N2↑+Na2SO4+4H2O;(3)从A中出来的气体中可能含有O2,对后面的实验会带来干扰,所以在和Mg反应之前必须除去,而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中含有(Fe2+),能除去O2;生成物Mg3N2极易和水发生反应,所以在制取反应前必须干燥(即浓硫酸的作用);(5)根据Mg3N2和H2O反应的方程式: ,可知检验方法为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 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 【试源】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大纲版(广西) 29、(15分)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工业上用Al2O3和冰晶石(Na3AlF6)混合熔融电解制得。 ①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和SiO2等。从铝土矿中提炼Al2O3的流程如下:  ②以萤石(CaF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冰晶石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 ; (2)滤液Ⅰ中加入CaO生成的沉淀是 ,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为 ; (3)E可作为建筑材料,化合物C是 ,写出由D制备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 ; (4)电解制铝的化学方程式是 ,以石墨为电极,阳极产生的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 【答案】(1)2NaOH+SiO2=Na2SiO3+H2O(2分) 2NaOH+Al2O3=2NaAlO2+H2O(2分) (2)CaSiO3(2分) 2AlO2-+CO2+3H2O=2Al(OH)3↓+CO32-(2分) (3)浓H2SO4(1分) 12HF+3Na2CO3+2Al(OH)3=2Na3AlF6+3CO2+9H2O(2分) (4)2Al2O34Al+3O2↑(2分) O2、CO2(CO)(2分) 【解析】(1)反应1为“碱溶”,发送的反应为:杂质反应2NaOH+SiO2=Na2SiO3+H2O, 2NaOH+Al2O3=2NaAlO2+H2O;(2)滤液I的主要成分是NaAlO2和Na2SiO3,加入生 石灰发生的反应:CaO+H2O=Ca(OH)2和Ca(OH)2 +Na2SiO3=CaSiO3+ 2NaOH,即沉淀 为CaSiO3。滤液II的主要成分是NaAlO2,通入的气体A是CO2,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AlO2+CO2+3H2O=2A l ( O H )3↓+Na2CO3;(3)根据生成物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以 及加入C能和CaF2 发生反应,可知C是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aF2+H2SO4(浓) CaSO4+2HF;(4)电解法制铝的方程式为2Al2O34Al+3O2↑,阳极产 生的气体是O2。 【试源】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大纲版(广西) 27.(15分)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 (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 。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 。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 。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 (填化学式)。 【答案】27.(15分) (1)+3 (2)2Al + 2OH- + 6H2O = 2Al(OH)- 4 + 3H2↑ (3)2LiCoO2 + 3H2SO4 + H2O2Li2SO4 + 2CoSO4 + O2↑+ 4H2O 2H2O22H2O + O2↑ ;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4) CoSO4 + 2NH4HCO3 = CoCO3 ↓+ (NH4)2SO4 +CO2↑+ H2O (5) Li1-xCoO2 + LixC6 = LiCoO2 + 6C (6)Li+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 Al(OH)3、CoCO3、Li2SO4 【解析】本题属于难题,不过仍然逃不脱“负-fu-富,阳-yang-氧”的口诀,反应式还是要进行“(+)+(-)=总反应式子,考虑酸碱性”的写法。详见答案。 【试源】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新课标Ⅰ卷 27.(14分) 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 Mn(Ⅱ), Ni(Ⅱ)等杂质)的流程如下: 工业ZnO 浸出液 滤液 滤液 滤饼 ZnO 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Ni(Ⅱ)不能被氧化: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 ;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 .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了过量的锌外还有 ;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 (4)反应④中产物的成分可能是ZnCO3·xZn(OH)2 .取干操后的滤饼11.2g,煅烧后可得到产品8.1 g. 则x等于 。 【答案】 (1)Fe2+和Mn2+; MnO4-+3Fe2++7H2O===MnO2↓+3Fe(OH)3↓+5H+; 3Mn2++2MnO4-+2H2O===5MnO2↓+4H+; 不会形成Fe(OH)3和MnO2沉淀。或无法除去Fe2+和Mn2+; (2)置换反应;Ni (3)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滴入稀盐酸,加入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洗涤干净。 (4)1 【解析】以工艺流程为形式考察化学知识,涉及反应原理、除杂方法、影响因素、反应类型、产物分析、洗涤干净的检验方法、化学计算等。 (1)除去的杂质离子是Fe2+和Mn2+;Fe2+以Fe(OH)3的形式沉淀下来,Mn2+以MnO2的形式沉淀下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MnO4-+3Fe2++7H2O===MnO2↓+3Fe(OH)3↓+5H+; 3Mn2++2MnO4-+2H2O===5MnO2↓+4H+; 在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不会形成Fe(OH)3和MnO2沉淀。 (2)Zn+Ni2+===Zn2++Ni是置换反应;还有Ni。 (3)洗涤主要是除去SO42-和CO32-离子。检验洗净应该检验SO42-离子。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滴入稀盐酸,加入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洗涤干净。 (4)令ZnCO3为amol,Zn(OH)2为bmol 125a+99b=11.2; 81(a+b)=8.1 解之,a:b=1:x=1:1,x=1 【试源】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新课标Ⅱ卷 27.(12分) 用含有A1203、SiO2和少量FeO·xFe2O3的铝灰制备A12(SO4)3·18H2O。,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向铝灰中加入过量稀H2SO4,过滤: Ⅱ。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MnO4溶液,调节溶液的pH约为3; Ⅲ。加热,产生大量棕色沉淀,静置,上层溶液呈紫红色: Ⅳ。加入MnSO4至紫红色消失,过滤; Ⅴ。浓缩、结晶、分离,得到产品。 H2S04溶解A1203的离子方程式是 KMnO4 - 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3)已知: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Al(OH)3 Fe(OH)2 Fe(OH)3  开始沉淀时 3.4 6.3 1.5  完全沉淀时 4.7 8.3 2.8  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mol·L-1 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Ⅱ的目的: (4)己知:一定条件下,MnO4 - 可与Mn2+反应生成MnO2, ① 向 Ⅲ 的沉淀中加入浓HCI并加热,能说明沉淀中存在MnO2的现象是 . ② Ⅳ 中加入MnS04的目的是 【答案】 (1); (2)5、8H+、5、4H2O; (3)将Fe2+氧化为Fe3+,调节pH值使铁完全沉淀; (4)①、生成有黄绿色气体; ②、加入MnSO4,除去过量的MnO4-。 【KS5U解析】 (1)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水; (2)反应中MnO4-→Mn2+,Fe2+→Fe3+, MnO4-系数为1,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 Fe2+系数为=5,由元素守恒可知, Fe3+系数为5,由电荷守恒可知,由 H+参加反应,其系数为8,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有H2O生成,其系数为4,方程式配平为MnO4-+5 Fe2++8H+=Mn2++5Fe3++4H2O; (3)滤液中含有Fe2+,由表中数据可知,Fe(OH)2开始沉淀的pH大于Al(OH)3 完全沉淀的pH值,而Fe(OH)3完全沉淀的pH值小于Al(OH)3开始沉淀的pH值,pH值约为3时,Al3+、Fe2+不能沉淀,步骤Ⅱ是将Fe2+氧化为Fe3+,调节pH值使铁完全沉淀; (4)①、MnO2能将HCl氧化为Cl2,若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说明沉淀中存在MnO2; ②、Ⅲ 的上层液呈紫红色,MnO4-过量,加入MnSO4,除去过量的MnO4-。 【试源】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北京) 13.(9分) X、Y和Z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为密度最小的气体,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周期数的三倍,Z与X原子最处层电子数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X、Y和Z的元素符号分别为 、 、 。 (2)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有 、 。 (3)X和Y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此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与高锰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此化合物还可将碱性工业废水中的CN-氧化为碳酸盐和氨,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 (1)H O Na (2)NaOH Na2O2 (3)H2O2 5 H2O2+2MnO4-+6H+=2Mn2++8 H2O+5O2↑ H2O2+CN-+OH-=CO32-+NH3 [解析]:(1)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推出X为H,Y只能是第二周期元素推出为O,Z与H同族且原子序数大于O推出为Na,(2)3种元素两两组合,再全组合可得结论;(3)第3个空已经给出反应物为H2O2、CN-、OH-,产物为CO32-、NH3,配平即可,此时CN-中C为+2价,N为-3价。 【试源】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海南卷 32.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如下的:  (1)电解精练银时,阴极反应式为 ;滤渣A与稀HNO3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红棕色,该气体变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固体混合物B的组成为 ;在生成固体B的过程中,要控制NaOH的加入量,若NaOH过量,则因过量引起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完成煅烧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 Al2O3 CuAlO2+ ↑ (4)若银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3.5%,理论上5.0kg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 mol CuAlO2,至少需要1.0mol·L-1的Al2(SO4)3溶液 L. (5)CuSO4溶液也可用于制备胆矾,其基本操作是 、过滤、洗涤和干燥。 答案:(1)Ag++e—= Ag,2NO+O2=2 NO2(2)CuO和Al(OH)3,Al(OH)3+OH—= AlO—+2H2O(3)4CuO+2Al2O34CuAlO2+O2↑(4)25.0L (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1)仿照精炼铜的原理可以确定粗银做阳极:Ag—e—= Ag+,纯银做阴极: Ag++e—= Ag。 滤渣A中的金属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NO,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2NO+O2=2 NO2。(2)结合信息和流程图分析可知:硫酸铜、硫酸铝固体与稀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铝,煮沸时氢氧化铜分解为CuO,氢氧化铝不分解,所以B应该为CuO和Al(OH)3,若NaOH过量,两性氢氧化物Al(OH)3就会溶解:Al(OH)3+OH—= AlO—+2H2O。(3)依据题给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判断:CuO转化为CuAlO2,铜元素化合价由+2下降为+1,CuO做氧化剂,所以生成的物质还应有氧气(化合价-2→0),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得失电子守恒可配平反应:4CuO+2Al2O34CuAlO2+O2↑(4)银铜合金中的铜的物质的量n(Cu)=,根据元素守恒可得生成的CuAlO2也是50.0mol,依据方CuAlO2中的Cu和Al个数关系及Al原子个数守恒可得,n[Al2(SO4)3]= 25.0 mol,则需要硫酸铝溶液的体积是25.0L。(5)用溶液制备带结晶水的晶体的一般操作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试源】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广东) 25.(15分) 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3)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取器连接后,放人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 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________ ② 称取Mg(NO3)2固体3 . 79 g置于A中,加热前通人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________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 观察到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 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 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 . 0g ⑤ 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人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 3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 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_______是正确的。 ② 根据D 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退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侧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里进一步研究。 【答案】(1)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或其它合理答案) (2)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避免对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或其它合理答案) 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 (3)①乙 ②2Na2SO3 + O2  2Na2SO4 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或其它合理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Mg(NO)3加热分解后的产物的探究,以及实验基本操作。 (1)Mg(NO3)2中Mg、N、O的化合价分别为+2、+5、-2价,NO2、N2、Mg2N3中氮的化合价分别为+4、0、-3价,O2中氧的化合价是0价。故甲、乙、丙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有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特点。而丁猜想只有化合价的降低,没有化合价的升高,该猜测不成立。 (2)最后一个装置中有气泡,说明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N2将装置中的空气赶出的目的,是防止对分解产物的O2的检验超成干扰。加热操作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3)①Mg(NO3)2易溶于水,Mg3N2能够与水反应:Mg3N2+6H2O=3Mg(OH)2↓+2NH3↑,MgO难溶于水。将固体溶于水,未见明显现象,故乙猜想正确。 ②Na2SO3为弱酸强碱盐,SO32(水解溶液呈碱性:SO32(+H2OHSO3(+OH(,溶液颜色退去,说明氧气能够氧化Na2SO3为Na2SO4:2Na2SO3+O2=2Na2SO4。 未检验到氧气,则是由于NO2、O2与水共同作用可以产生HNO3,被NaOH吸收,导致无法检验O2的存在。 【试源】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福建) 16.(12 分)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新的探索。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 )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1)MgCO3 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加入H2O2 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滤渣2 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4)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 2MgSO4+C=== === 2MgO+2SO2↑+CO2↑ MgSO4+C=== === MgO+SO2↑+CO↑ MgSO4+3C=== === MgO+S↑+3CO↑ 利用右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①D中收集的气体可以是 (填化学式)。 ②B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 (填字母)。 a.NaOH 溶液 b.Na2CO3 溶液 c.稀硝酸 d.KMnO4溶液 ③A中得到的淡黄色固体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产物中元素最高价态为+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16.(12分) (1)MgCO3+2H+===Mg2++CO2↑+H2O (2)2FeSO4+H2O2+H2SO4=== Fe2(SO4)3+2H2O (3)Fe(OH)3 (4)①CO ② d ③3S+6OH-2S2-+SO32-+3H2O 【解析】本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试题,意在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本题考查学生在“工艺流程阅读分析,离子反应议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及基本实验的理解和应用程度,考查学生对新信息的处理能力。酸溶后,加入 H2O2 氧化时,使FeSO 4 转化Fe2(SO4)3 这样在 pH左右除尽铁。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中注意“分步”两字,A中冷凝硫,B中除去 SO2,C 中除去 CO2,D 中收集 CO。 【试源】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江苏卷 26、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2的化合物甲和乙。将6.00 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 L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5 g/L。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乙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2)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丙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乙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可生成Cu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有人提出产物Cu中可能还含有Cu2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Cu2O+2H+==Cu+Cu2++H2O) (5)甲与乙之间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反应产生H2,判断理由是________。 【答案】取少量反应产物,滴加足量稀硫酸,若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证明产物Cu中含有Cu2O;若溶液不变蓝色,证明产物Cu中不含Cu2O。 【解析】“单质气体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5 g/L”——丙为N2,化合物乙分解得到H2和N2,化合物乙为NH4H,NH4H有NH4+和H—构成的离子化合物。6.00 g化合物甲分解得到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0.3 molH2,而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的质量为5.4 g;化合物甲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说明该沉淀可能是Al(OH)3,进而可判定化合物甲为AlH3。涉及的反应为: a.甲、乙受热分解:2AlH3 =======2Al+3H2↑ 2NH4H=========N2↑+5H2↑ b.甲与水反应: 2AlH3+6H2O==2Al(OH)3+6H2↑ c. 2NH4H+5CuO======5Cu+ N2↑+5H2O d. 化合物甲与乙可能发生的反应:2AlH3+ 2NH4H ======2Al+N2↑+8H2↑ 化合物甲和乙的组成中都含—1价H,—1价H还原性很强,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H2; 且2Al+3化合价降低6,2NH4H 中8H+1化合价降低8,化合价共降低14;2AlH3中6H—1和2NH4H中2H—化合价升高8,2NH4H中2N—3化合价升高6,化合价共升高14。 NH4H电子式: 第(4)题的实验设计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的再现: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 实验方案设计的关键是Cu2O溶解而Cu不溶解:①Cu2O为碱性氧化物;②不能选用具有强氧化性的试剂,否则Cu被氧化为Cu2+。 实验方案设计的表述:简述操作步骤,复述实验现象,根据现象作出判断。 点评:本题要求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其计算进行推理,考查了化学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根据题给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并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判断物质的化学性质。本题完全依据2013年《考试说明》样卷对应试题的模式进行命题。 【试源】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浙江卷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