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9.2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 A.0.2 mol中子 B.0.4 mol电子 C.0.2 mol质子 D.0.4 mol分子 2.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②⑤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解析】金属钠熔点低,放在燃烧匙里加热,先熔化为光亮的小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燃烧后生成浅黄色的Na2O2。 【答案】C 3.2008年9月27日,宇航员翟志刚成功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行走,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宇航员出舱时,呼吸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太空服中的呼吸面具。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的是( ) A.HNO3 B.H2O2 C.KClO3 D.Na2O2 4.将钠投入下列溶液中,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是( ) ①水 ②NaOH溶液 ③0.1 mol·L-1盐酸 ④0.1 mol·L-1 FeCl3溶液 A.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解析】Na与H2O反应的实质是置换水电离出的H+,故把Na放入四份溶液中时,盐酸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远大于H2O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Na在盐酸中速率最快,反应最剧烈。其次是FeCl3水溶液,由于Fe3+水解呈酸性,使FeCl3溶液中H+的浓度比纯水中大。而NaOH水溶液呈碱性,H+的浓度最小,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B.Na2O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生成NaOH,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C.Na2CO3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而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造发酵粉等 D.NaCl的性质稳定,可用作调味品  6.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A.最后溶液变蓝色 B.溶液先变蓝色最后褪色 C.溶液仍为紫色 D.因为Na2O2与石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无气泡产生 【解析】 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而Na2O2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溶液最终褪色。 【答案】B 7.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错误的是( ) A.钠跟水反应: 2Na+2H2O 2Na++2OH-+H2↑ B.碳酸钠溶液跟盐酸反应: CO32-+2H+ H2O+CO2↑ C.二氧化碳跟过量苛性钾反应: CO2+2OH- CO32-+H2O D.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钡按等物质的量在溶液中反应: H++SO42-+Ba2++OH- BaSO4↓+H2O 8.有关Na2CO3 和NaHCO3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相同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CO2少 B.将石灰水加入NaHCO3溶液中不产生沉淀,加入Na2CO3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C.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会出现浑浊 D.Na2CO3中含少量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9.将4.34 g 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 mL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电后恰好完全反应,则Na、Na2O、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4∶3∶2 B.1∶2∶1 C.1∶1∶2 D.1∶1∶1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H2O 2NaOH+H2↑、2Na2O2+2H2O 4NaOH+O2↑、O2+2H2放电2H2O计算可知,Na与Na2O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只有A项符合。 【答案】A 10.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下述物质,长期放置于空气中(最终物质不考虑潮解情况),最后质量增加的大小关系是( ) ①氧化钠 ②过氧化钠 ③氢氧化钠 ④亚硫酸钠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解析】根据变化计算增重:①Na2O 44 g Na2CO3、②Na2O2 28 g Na2CO3、 ③NaOH 13 g 12Na2CO3、④Na2SO3 16 g Na2SO4。 【答案】B 11.使5.6 L CO2气体迅速通过Na2O2固体后得到4.48 L(标准状况下)气体,这4.48 L气体的质量是( ) A.6.4 g B.8.2 g C.6.2 g D.8.8 g 12.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 Na2CO3可与盐酸 反应Ⅰ对,Ⅱ对,有  B 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错,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 Ⅰ对,Ⅱ对,有  D 过氧化钠可为航天员供氧 Na2O2能与CO2和H2O反应生成O2 Ⅰ对,Ⅱ对,有   13.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 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 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 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14.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放入少量过氧化钠,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的pH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的pH不变,有O2放出 C.溶液的c(Na+)增大,有O2放出 D.溶液的c(OH-)增大,有O2放出 【解析】因烧碱溶液已饱和,所以溶液的pH、c(OH-)和c(Na+)都不变,而过氧化钠可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O2。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4分) 15.(10分)某同学设计出一种隔绝空气让钠与水反应的方法,使同学们能仔细观察到各种实验现象。该方法简便、安全、现象明显、有趣味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往100 mL的大试管中先加入40 mL煤油,取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这时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漏斗加入约40 mL滴有酚酞的水。根据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怎样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 (2)金属钠投入煤油后的现象是 。 (3)加入水后的现象及原因是 。 (4)大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5)简述检验产生气体是否是氢气的方法: 。  (2)沉到底部 (3)剧烈反应,产生气泡,钠在两种液面间反复运动,直至消失;其原因为钠的密度介于煤油与水之间,且反应中产生气体 (4)下层溶液变红色 (5)打开止水夹,检验纯度,然后在导管口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16.(12分)(2012·深圳模拟)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流程来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杂质。  (1)步骤1所需玻璃仪器是 ;步骤3的操作名称是 。 (2)对检验碳酸钠粉末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只含有氯化钠 假设2: 只含有 。 假设3: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都含有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 限选以下试剂: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酚酞试液、稀硝酸、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过量试剂A的名称是 。 ②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4:   步骤5:    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4:取少量滤液于试管,往其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 如果酚酞变红,假设2或假设3成立。如果酚酞不变红,假设1成立。  步骤5:用试管取少量滤液, 往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假设2成立。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假设1或假设3成立;结合步骤4如果酚酞变红,假设3成立   17.(8分)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 。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 (填化学式)。 (2)2NaHCO3 △ Na2CO3+CO2↑+H2O 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对比实验,而Ⅲ则不行(3)NaHCO3 18.(16分)用图1装置可以进行钠与水的反应,并可检验生成的气体。钠的密度为0.97 g/mL,煤油的密度为0.87 g/mL,水的密度为1 g/mL,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是 。 (2)按图示添加液体,打开右边胶塞,向煤油中加一小块钠,立即塞好胶塞,钠的位置在 处(填a、b、c)。 (3)反应进行时,钠在煤油层和水层界面之间上下跳动。若将水改成CuSO4溶液,U形管中还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 (4)实验中点燃氢气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 (5)若用图1测钠的相对原子质量M,设参与反应的钠质量为m,用电子天平称量反应过程数据如下表,则M的数学表达式是 。 读数次数 质量(g)  U形管[ +玻璃仪器 +液体 第1次 192.214   第2次 196.164   第3次 196.028   第4次 196.010   第5次 196. 010   (6)用图2也可以测钠的相对原子质量M,在室温和一个大气压强下,测a g金属钠与水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体积,即可求得钠的相对原子质量M,则本实验中测量气体体积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