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教网] 1.(2011年安徽理综)电镀废液中Cr2O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Cr2O(aq)+2Pb2+(aq)+H2O(l)2PbCrO4(s)+2H+(aq) ΔH<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A项,平衡常数大小与温度有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项正确;B项,pH增大,c(H+)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r2O转化率增大,故B项错误;C项,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D项,增大反应物Pb2+的物质的量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另一反应物Cr2O的物质的量减小,故D项错误。 答案:A 2.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解析: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得出化学方程式为CO2+H2CO+H2O(g);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值;在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多种,H2浓度变化不确定。 答案:A 3.(2011年福建理综)25 ℃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ΔH>0 D. 2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解析:体系中有过量的锡且金属活泼性:Sn>Pb,向平衡体系中加入铅后,c(Pb2+)不变,A错误;加入少量Sn(NO3)2固体,c(Sn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Pb2+)增大,B错误;升温使c(Pb2+)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Δ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和图示数据得平衡常数K===2.2,D正确。 答案:D 4.(2011年大纲全国理综)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 mol N2和8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来源:zzstep.com] A.5% B.10% C.15% D.20% 解析:N2(g)+3H2(g) 2NH3(g) 起始:2 mol  8 mol   0mol 转化:mol 8×25%mol mol 平衡:mol  6 mol   mol N2%=×10%=15%。 答案:C 5.(2012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一次模拟)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NH3(g) ΔH<0,若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则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v(N2)正=3v(H2)逆 B.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C.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D 6.可逆反应N2(g)+3H2(g)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解析: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同一可逆反应的正(或逆)反应速率之比总是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故A项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当2v正(N2)=v逆(NH3)或者3v正(N2)=v逆(H2)时,可说明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B、D两项不正确,C项正确。 答案:C 7.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分别为:[来源:中。教。网z。z。s。tep] t ℃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 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到830 ℃,此时测得CO2为0.4 mol时,该反应为平衡状态 D.某温度下,如果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判断此时的温度是1 000 ℃ 解析:A项,由平衡常数表达式不难得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正确;B项,由表格可知,温度越高,K值越小,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正确;C项,设体积为1 L,830 ℃时Q==≠1,故未达到平衡状态,C不正确;D项,将=变形得:=0.6,D正确。[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zzstep.com] 答案:C[来源:学科网ZXXK] 8.(2012年江苏卷)温度为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0 50 150[来源:学科网]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和0.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解析:前50 s的平均速率v(PCl3)==0.0016 mol/(L·s),A项错误;平衡时c(PCl3)==0.1 mol/L,升高温度重新平衡后c(PCl3)=0.11 mol/L,则说明平衡右移,ΔH>0,B项错误;达平衡后,PCl5为0.8 mol,PCl3为0.2 mol,Cl2为0.2 mol,若向容器中充入1 mol PCl5、0.2 mol PCl3和0.2 mol Cl2,相当于在平衡的基础上又加入0.2 mol PCl5,则平衡右移,v(正)>v(逆),C项正确;若向4.0 L的容器中加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相当于2 mol PCl5),则与原平衡等效,此时PCl3的转化率为80%,加压使容器变为2.0 L,平衡PCl3+Cl2PCl5右移,PCl3的转化率增大,即大于80%,D项错误。 答案:C[来源:Z。xx。k.Com] 9.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起始浓度 甲 乙 丙  c(H2)/(mol/L) 0.010 0.020 0.020  c(CO2)/(mol/L) 0.010 0.010 0.02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解析:甲:       H2(g)+CO2(g)H2O(g)+CO(g) 起始量/(mol/L) 0.010 0.010   0    0 变化量/(mol/L) x   x    x    x 平衡量/(mol/L) 0.010-x 0.010-x x    x K== 解得x=0.006 0 mol/L c(H2)=0.010 mol/L-x=c(CO2)=0.004 0 mol/L c(H2O)=c(CO)=0.006 0 mol/L α(H2)=×100%=60% 又因乙组中H2的起始浓度大于甲组,故乙组中的反应相当于在甲组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0.010 mol/L的H2,使平衡又继续正向移动,导致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因此A正确;丙可看做是2个甲合并而成的,又因H2(g)+CO2(g)H2O(g)+CO(g)是平衡不受压强影响的反应,故丙组达到平衡时,物质的转化率不变,仅各物质的浓度是甲组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的2倍,所以B正确,C错误;由于甲、乙、丙组中,丙的浓度最大,甲的浓度最小,所以丙反应速率最快,甲反应速率最慢,故D正确。 答案:C 10.把3 mol A和2.5 mol B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2D(g),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变小,测得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 min) B.平衡时,C的浓度为0.25 mol/L C.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20% D.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0.8倍 解析:压强变小,说明为缩体反应,x+2<3+1 x=1 3A(g) + B(g)C(g) + 2D(g) 起始:1.5 mol/L 1.25 mol/L 0     0 转化:0.75 mol/L 0.25 mol/L 0.25 mol/L 0.5 mol/L 平衡:0.75 mol/L 1 mol/L 0.25 mol/L 0.5 mol/L v(A)==0.15 mol/(L·min) 2(B)=×100%=20% ==。 答案:D 11.(2012年北京卷)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反应A:4HCl+O22Cl2+2H2O (1)已知:①反应A中,4 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 kJ的热量。 ②  ①H2O的电子式是________。 ②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断开1 mol H—O键与断开1 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kJ,H2O中H—O键比HCl中H—Cl键(填“强”或“弱”)________。 (2)对于反应A,下图是在4种投料比[n(HCl)∶n(O2),分别为1∶1、2∶1、4∶1、6∶1]下,反应温度对HCl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  ①曲线b对应的投料比是________。 ②当曲线b、c、d对应的投料比达到相同的HCl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与投料比的关系是________。 ③投料比为2∶1、温度为400 ℃时,平衡混合气中Cl2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__。 解析:(1)主要考查利用键能求化学反应热,ΔH=Ek(反应物)-Ek(生成物) 设H—Cl键键能为Ek1,H—O键键能为Ek2 4Ek1+498 kJ/mol-2×243 kJ/mol-4Ek2=-115.6 kJ/mol 故Ek1-Ek2=-32 kJ/mol,由于Ek1<Ek2,则H—O键比H—Cl键强。 (2)题中所给n(HCl)/ n(O2)中,O2的物质的量固定,随着HCl的物质的量增加,HCl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故b投料比为4∶1,由b、c、d曲线可知,投料比越高,对应的反应温度越低。c为投料比为2∶1时的曲线,温度为400 ℃时,HCl平衡转化率为80%,设初始投入HCl的物质的量为2n,O2的物质的量为n。 4HCl+O22Cl2+2H2O 初始  2n   n 转化了 1.6n 0.4n 平衡时 0.4n 0.6n    0.8n  0.8n n(Cl2)平%=×100%=30.8%。 答案:(1)①H∶O,∶H ②4HCl(g)+O2(g)2Cl2(g)+2H2O(g) ΔH=-115.6 kJ/mol ③32 强 (2)①4∶1 ②投料比越高,对应的反应温度越低 ③30.8% 12.(2010年山东)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Ⅰ.SO2+2H2O+I2===H2SO4+2HI Ⅱ.2HIH2+I2 Ⅲ.2H2SO4===2SO2+O2+2H2O (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应Ⅰ中SO2氧化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循环过程产生1 mol O2的同时产生1 mol H2 (2)一定温度下,向1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0~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________。该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________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       b.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 b.CuSO4 c.Na2SO4 d.NaHSO3 (4)以H2为燃料可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2H2(g)+O2(g)===2H2O(l) ΔH=-572 kJ·mol-1 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 kJ电能时,生成1 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水的电离平衡和化学计算。 (1)a项错误,反应Ⅲ在常温下向左进行;b项,SO2的还原性比HI强;c项,根据盖斯定律Ⅰ×2+Ⅱ×2+Ⅲ得总反应:2H2O===2H2+O2,循环过程中消耗了H2O;d项,根据总反应产生1 mol O2的同时产生2 mol H2。 (2)由题干数据分析该反应: H2 + I2 === 2HI 起始: 0 0 1 mol 转化: 0.1 mol 0.1 mol 0.2 mol[来源:学&科&网Z&X&X&K] 平衡: 0.1 mol 0.1 mol 0.8 mol 0~2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I)==0.1 mol·L-1·min-1 平衡常数K==64 第三问,若开始加入HI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相当于先将HI加入到2 L的容器(达到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一致,即HI的浓度、H2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同),再将体积压缩至1 L,因为该反应为等体积反应,加压平衡不移动,所以HI浓度为原来的2倍,H2的体积分数不变;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加入HI的物质的量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 (3)Zn与稀H2SO4反应,c(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若向原溶液加入NaNO3,Zn与H+、NO反应不生成H2;若加CuSO4,Zn+CuSO4===ZnSO4+Cu,Zn与Cu,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若加Na2SO4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若加NaHSO3,HSO消耗H+生成H2O和SO2,减缓反应速率。 (4)生成1 mol液态水,理论上放热=286 kJ,则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100%=80%。 答案:(1)c (2)0.1 mol·L-1·min-1 64 b (3)向右 b (4)80% 13.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1)有人认为:该研究可以提高合成氨反应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的效率,从而提高原料的转化率。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在某温度时,K=0.4。 ①若出现下列状态,反应将向哪个方向进行以达到平衡状态(在后面空白处填“向左进行”、“向右进行”或“已经达平衡状态”)。 (A)c(N2)=c(H2)=1 mol·L-1,c(NH3)=0.5 mol·L-1,________可以达到平衡。 (B)c(N2)=0.3 mol·L-1,c(H2)=0.1 mol·L-1,c(NH3)=0.03 mol·L-1,________可以达到平衡。 ②若该反应升高温度再达到平衡时,K为0.2,则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 解析:(1)催化剂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即不能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2)①(A)Qc===0.25K,故反应向左进行,可以达到平衡。 ②升高温度再达到化学平衡时,K=0.2<0.4,据K=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1)否 催化剂只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2)①(A)向右进行 (B)向左进行 ②放热 14.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CO(g)+2H2(g)CH3OH(g)达到平衡状态。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根据上图,升高温度,K值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00 ℃时,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化学平衡,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用nB、tB表示)。 (3)判断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v生成(CH3OH)=v消耗(C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来源:学科网ZXXK] d.CO、H2、CH3OH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4)300 ℃时,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填字母)。 a.c(H2)减小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CH3OH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c(H2)/c(CH3OH)减小 解析:(1)根据所给图像可知500 ℃时CH3OH的量比300 ℃时CH3OH的量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值减小。 (2)由于v(CH3OH)∶v(H2)=1∶2,可先求出v(CH3OH)再导出v(H2)。 (3)A项中均为同一方向的速率,故不可判断。B项中由于气体的总质量为定值,且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故密度一直不变,不可判断。 (4)体积压缩后,v正、v逆均增大,但v正增加得比v逆快,平衡右移;CH3OH物质的量增加;由于V减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增加,但c(CH3OH)比c(H2)增大的多,所以c(H2)/c(CH3OH)减小。 答案:(1) 减小 (2)mol/(L·min) (3)cd (4)cd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