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化学常用计量
真题试做
1.(2012课标全国理综,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2.(2012课标全国理综26题部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x的化学式,可用离子交换和滴定的方法。实验中称取0.54 g的FeCl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OH-用0.40 mol·L-1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 mL。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x中x值:______(列出计算过程);
(2)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n(Fe)∶n(Cl)=1∶2.1,则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
3.(2011课标全国理综,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1.00 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制1.00 L 1.00 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溶于1.00 L水中
D.电解58.5 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 L氯气(标准状况)、23.0 g金属钠
4.(2011课标全国理综26,部分)0.80 g 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 ℃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 ℃所得样品,于570 ℃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若在0.10 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 mol·L-1。
5.(2010全国新课标卷,10)把5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A.0.1(b-2a) mol·L-1 B.10(2a-b) mol·L-1
C.10(b-a) mol·L-1 D.10(b-2a) mol·L-1
考向分析
近几年所考查的热点:①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②有关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式的计算;③有关守恒的应用。
热点例析
热点一、阿伏加德罗常数
【例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①6.8 g熔融的KHSO4中含有0.1NA个阳离子
②1 L 1 mol·L-1的盐酸中,含HCl分子数为NA
③常温常压下,11.2 L的CH4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④0.1 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转移0.2NA个电子
⑤62 g Na2O溶于水中,所得溶液中有NA个O2-
⑥1 L 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NA
⑦标准状况下,22.4 L氩气含有原子数为2NA
⑧常温常压下,32 g O2、O3的混合物含有2NA个氧原子
⑨1 L 1 mol·L-1的酒精溶液,含有NA个分子
⑩1 mol Fe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3NA个电子
归纳总结 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题,实质上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间的换算,在做题时要特别注意:
1.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定非标准状况下(如25 ℃、1.01×105 Pa)气体体积,让考生用22.4 L·mol-1进行换算,误入陷阱。
2.物质状态:22.4 L·mol-1使用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命题者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CCl4、己烷等。
3.单质组成: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含有单原子分子(如He、Ne等)、三原子分子(如O3)等。
4.氧化还原反应:命题者常用一些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来迷惑考生,如Na2O2与H2O反应、Cl2与NaOH溶液反应、Fe与盐酸反应、1 mol氯气与过量铁反应、电解硫酸铜溶液等。
5.物质结构:如Na2O2是由Na+和O构成,而不是Na+和O2-;NaCl为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没有分子;苯中不含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6.电离、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数目或浓度时常设置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
7.摩尔质量:特殊物质如2H2O、18O2等。
即时训练1 (改编自2012河南豫南九校联考,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8 g Na2O2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A
C.0.1 mol钠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完全生成Na2O和Na2O2混合物时,失去电子数为0.1NA
D.1 L 0.5 mol·L-1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CO数目为0.5NA
热点二、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例2】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MgO。取碱式碳酸镁4.66 g,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 g和标准状况下CO2 0.896 L,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
方法技巧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个中心”:我们在做有关物质的量计算的题时,为了方便思维,更好地把题中所给信息联系在一起,必须要抓住“一个中心”,即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应先把题中所给数据单位化成用摩尔单位表示的数据,总之一句话“求啥先求摩,见啥就化摩”;
(2)“两个前提”:在应用Vm=22.4 L· mol-1时,一定要注意“标准状况”和“气体状态”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
(3)“三个守恒”:①原子守恒,②电荷守恒,③得失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
即时训练2 200 mL某硫酸盐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1.5NA个,含金属离子NA个,则该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2.5 mol·L-1 B.5 mol·L-1 C.7.5 mol·L-1 D.2 mol·L-1
热点三、守恒思想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例3】(2012湖北武汉调研,13)黑火药(硫黄、木炭和硝酸钾的混合物,杂质忽略不计)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现有黑火药样品124 g,燃烧后生成33.6 L(标准状况下)气体和由K2CO3、K2SO4组成的固体混合物。33.6 L气体中CO和CO2占,其余气体为N2。则该黑火药中硫黄的质量为( )。
A.22 g B.16 g C.11 g D.8 g
思路点拨 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一种常用方法,守恒法中的三把“金钥匙”——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它们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如①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不变,②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相等)建立关系式,从而达到简化过程,快速解题的目的。
即时训练3 将15 mL 2 mol·L-1 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L-1 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
A.4 B.3 C.2 D.1
误区警示
1.解答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的常见错误
(1)思维定势错解:错误认为只要不是标准状况下的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选项均错误。
(2)忽视物质的状态,错误认为SO3、CCl4等在标准状况下为气体。
2.混淆各物理量的单位
物理量
摩尔质量
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质量
单位
g· mol-1
相对比值
L· mol-1
g
3.混淆溶液浓度的不同表示方法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有直接关系,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如100 g 98%的浓硫酸加水100 g,浓度变为49%。
4.混淆所需溶液的体积与配制溶液的体积
如实验中需9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实际应该配制100 mL(由于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应该称量4.0 g NaOH固体。
5.忽视有关物质是否完全反应
在做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目时,如果直接(或间接)给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物质的量,一定要讨论哪种物质过量,用量少的物质进行计算,因为量少的物质完全参加反应。
跟踪练习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
1.常温常压下,1 g H2中含有NA个H原子
2.常温常压下,11.2 L H2中含有NA个H原子
3.标准状况下,1 mol H2的体积为22.4 L· mol-1
4.100 g 18 mol·L-1 的浓硫酸与100 g水混合后,溶液浓度为9 mol·L-1
5.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的质量为46 g
6.1 mol铁与1 mol 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1.(2012湖北黄冈质检,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所得物质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NA
B.同一温度下,1 L 0.5 mol·L-1的NH4Cl溶液与2 L 0.25 mol·L-1的NH4Cl溶液所含NH个数相等且小于0.5NA
C.27 g Al在标准状况下的22.4 L Cl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总数为3NA
D.常温下,1 L 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氧原子数为0.3 NA
2.(2012上海化学,11)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 L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n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
A. B. C. D.
3.下列叙述的两个量,一定相等的是( )。
A.0.1 mol·L-1 NaCl与0.05 mol·L-1 Na2CO3溶液中的Na+数目
B.质量相等的金刚石与C60中的碳原子数目
C.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SO2与SO3的分子数目
D.pH都为3的稀盐酸与FeCl3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数目
4.把V L含有MgSO4与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5.某含铬(Cr2O)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经干燥后得到n mol FeO·FeyCrxO3。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 mol
B.处理废水中的Cr2O的物质的量为nx/2 mol
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为3nx mol
D.在FeO·FeyCrxO3中,3x=y
6.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3O22O3。
(1)在臭氧发生器中装入100 mL O2,经反应3O22O3,最后气体体积变为95 mL(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则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为______ g·L-1。
(2)将8 L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6.5 L,其中臭氧为______ L。
参考答案
命题调研·明晰考向
真题试做
1.D 解析:1 mol的NO2和CO2中均含2 mol O原子,A正确。乙烯与环丁烷的最简式均为CH2,含有n(CH2)==2 mol,即含碳原子数为2NA,B正确;同理,C选项中n(NO2)==2 mol,所含原子总数为6NA,正确;D选项不是标准状况下,错误。
2.答案:(1)n(Cl)=0.025 0 L×0.40 mol·L-1=0.010 mol
0.54 g-0.010 mol×35.5 g·mol-1=0.19 g
n(Fe)=0.19 g/56 g·mol-1=0.003 4 mol
n(Fe)∶n(Cl)=0.003 4∶0.010≈1∶3,x=3
(2)0.10
解析:(1)由Cl-与OH-发生交换可得:
n(Cl-)=n(OH-)=n(H+)=2.50×10-3×0.40 mol,n(Cl-)=×x
两式相等,解得x≈3。
(2)混合体系的计算:设n(FeCl2)=x mol、n(FeCl3)=y mol,列方程组x+y=1、2x+3y=2.1,解得:x=0.9 mol、y=0.1 mol,所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100%=10%。
3.B 解析: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存在NaCl分子,A错误;Na+的最外层已经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B正确;C选项最后溶液不是1 L,错误;由原子守恒可知,58.5 g NaCl只能生成0.5 mol氯气,在标准状况下是11.2 L,D错误。
4.答案:(1)CuSO4·5H2OCuSO4·(5-n)H2O+nH2O
250 18n
0.80 g 0.80 g-0.57 g=0.23 g
n=4
200 ℃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H2O
(2)CuSO4CuO+SO3↑ CuSO4·5H2O 102 ℃
(3)2H2SO4(浓)+CuCuSO4+SO2↑+2H2O
(4)0.2
解析:由问题(2)(3)可知低于258 ℃时,CuSO4·5H2O只失去结晶水;(4)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Cu2++H2S===CuS↓+2H+
1 2
0.1 mol·L-1 x mol·L-1
x=0.2
5.D 解析:原溶液中含n(Ba2+)=5n(SO)=5a mol、n(Cl-)=5n(Ag+)=5b mol,依据电荷守恒可知n(K+)=n(Cl-)-2n(Ba2+)=(5b-10a) mol,所以钾离子浓度为,D正确。
精要例析·聚焦热点
热点例析
【例1】 答案:⑧
解析:①错,KHSO4是一种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K+、H+、SO,而在熔融条件下,它的电离方程式是KHSO4===K++HSO,阳离子只有K+,为0.05NA个。②错,HCl在溶液中全部电离,没有HCl分子存在。③错,常温常压下,11.2 L CH4的物质的量不等于0.5 mol。④错,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有一半的-1价O得电子,另一半失电子,0.1 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转移0.1NA个电子。⑤错,O2-在溶液中不存在。⑥错,醋酸是弱电解质,不可能完全电离,离子总数小于2NA。⑦错,氩是单原子分子,1 mol氩气含有原子数为NA。⑧正确,质量和物质的量与温度、压强无关,32 g O2、O3的混合物,可以理解为是32 g氧原子,n(O)=32 g/16 g·mol-1=2 mol,N(O)=2NA。⑨错,1 L 1 mol·L-1的酒精溶液包括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含有NA个乙醇分子。⑩错,Fe和盐酸反应生成Fe2+,1 mol Fe和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2NA个电子。
【即时训练1】 C 解析:A选项中的阴离子为0.1 mol O,B选项中的水为液体,D选项中存在CO的水解;C选项中Na只要发生化学反应均是从0价→+1价,所以只有C选项正确。
【例2】 答案:n(CO2)==4.00×10-2 mol
n(MgO)==5.00×10-2 mol
n(H2O)==5.00×10-2 mol
n(MgO)∶n(CO2)∶n(H2O)=(5.00×10-2)∶(4.00×10-2)∶(5.00×10-2)=5∶4∶5
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为Mg(OH)2·4MgCO3·4H2O
解析:依据信息可知MgO为2.00 g,首先算出MgO、CO2的物质的量,再分别求出MgO、CO2的质量,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水的质量及物质的量,从而求出其物质的量之比,推算出化学式。
【即时训练2】 A 解析:若金属元素用A表示,则根据题意,硫酸盐的化学式为A2(SO4)3,200 mL溶液中含NA个A3+,即为1 mol,则A2(SO4)3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其浓度为0.5 mol/0.2 L=2.5 mol·L-1。
【例3】 D 解析: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5 mol,n(CO)+n(CO2)=1 mol、n(N2)=0.5 mol,依据N守恒黑火药中含有1 mol KNO3,质量为101 g;设n(K2CO3)=x、n(K2SO4)=y,依据K守恒可知x+y=0.5 mol,依据质量守恒124 g=101 g+12 g+12 g·mol-1x+32 g·mol-1y,解得y=0.25 mol。
【即时训练3】 B 解析:首先求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n(Na2CO3)= 0.015 L×2 mol · L-1 =0.03 mol、n(MCln)= 0.04 L×0.5 mol · L-1=0.02 mol,M的化合价为+n,依据化合价守恒可知2×0.03 mol=n×0.02 mol,即n=3,故选B。
误区警示
【跟踪练习】 答案:√ × × × × ×
解析:1.没有涉及气体体积,物质的质量与状态无关,正确;3.单位错误;4.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质量没有直接关系,100 g水的体积大于100 g浓硫酸的体积,错误;5.乙醇是液体,错误;6.Cl2不足,应用Cl2求解转移的电子数,错误。
创新模拟·预测演练
1.A 解析:A选项中均是双原子分子,无论反应如何进行,原子总数不变,正确;B选项n(NH4Cl)相同,但溶液的浓度越稀水解程度越大,所以前者中的NH大于后者中的NH,错误;C选项中Cl2量不足,应该用Cl2计算,错误;D选项溶液中的水也含有氧原子,错误。
2.D 解析:依4NH3+5O2===4NO+6H2O可知1 mol NH3参加反应转移5 mol电子,V L氨气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为×5×NA=n,解得NA=。
3.B 解析:A项,不知溶液体积;C项,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D项,盐酸抑制水的电离、FeCl3促进水的电离,所以只有B正确。
4.D 解析:注意混合液分成两等份,由Mg2++2OH-===Mg(OH)2↓、Ba2++ SO===BaSO4↓可知原溶液中含有n(Mg2+)= mol=a mol、n(SO)=2b mol,依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n(K+)=2n(SO)-2n(Mg2+)=2(2b-a) mol。
5.A 解析:由氧化剂Cr2O、还原剂FeSO4·(NH4)2SO4·6H2O及反应过程可知铬、铁化合价为O·yxO3。铬降低3价、铁升高1价,依据化合价守恒可知3x=y,依O·yxO3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x=0.5、y=1.5;依据铁、铬守恒可知A错误、B正确。
6.答案:(1)1.5 (2)3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变,等于反应前100 mL O2的质量,则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为:d=(0.1 L/22.4 L· mol-1×32 g· mol-1)/0.095 L=1.5 g·L-1。
(2)应根据差量法计算:反应过程中体积减小8 L-6.5 L=1.5 L
3O2~2O3 ΔV
3 2 1
x L 1.5 L
解得x=3。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