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自选模块(选修ⅠB) 第1讲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  真题试做 1.(2012浙江自选模块,15)(1)可正确表示原子轨道的是__①__。 A.2s   B.2d    C.3px   D.3f (2)写出基态镓(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②__。 (3)下列物质变化,只与范德华力有关的是__③__。 A.干冰熔化  B.乙酸汽化 C.乙醇与丙酮混溶 D.溶于水 E.碘溶于四氯化碳 F.石英熔融 (4)下列物质中,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是__④__,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__⑤__;只存在σ键的分子是__⑥__,同时存在σ键和π键的分子是__⑦__。 A.N2   B.CO2   C.CH2Cl2   D.C2H4 E.C2H6   F.CaCl2   G.NH4Cl (5)用“>”“<”或“=”填空: 第一电离能的大小:Mg__⑧__Al;熔点的高低:KCl__⑨__MgO。 2.(2012江苏化学,21部分)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铜锰氧化物(CuMn2O4)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 (1)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高温灼烧,可制得CuMn2O4。 ①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②1 mol CO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__。 3.(2012福建理综,30部分)(1)元素的第一电离能:Al________Si(填“>”或“<”)。 (2)基态Mn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3)硅烷(SinH2n+2)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关系的原因是。             (4)硼砂是含结晶水的四硼酸钠,其阴离子Xm-(含B、O、H三种元素)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位键存在于 原子之间(填原子的数字标号);m= (填数字)。 ②硼砂晶体由Na+、Xm-和H2O构成,它们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有 (填序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金属键 D.范德华力 E.氢键 考向分析 近几年所考查的热点:①电子排布式、电离能、电负性及有关推断;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理论、氢键;③有关晶胞的计算。  热点例析 热点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例1】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C、Si、N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C、N、O、F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A、B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依据下表数据,写出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 电离能/(kJ·mol-1) I1 I2 I3 I4  A 932 1 821 15 390 21 771  B 738 1 451 7 733 10 540  (3)过渡金属离子与水分子形成的配合物是否有颜色,与其d轨道电子排布有关。一般而言,为d0或d10排布时,无颜色;为d1~d9排布时,有颜色,如[Co(H2O)6]2+显粉红色。据此判断,[Mn(H2O)6]2+__________颜色(填“无”或“有”)。 (4)L原子核外电子占有9个轨道,而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L是______元素。 方法技巧 1.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时,我们除了根据构造原理进行书写外,主族元素可以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书写,如S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其排布式为[Ne]3s23p4;第四周期的副族从K开始数,数到几,价电子数就是几,如Fe,从钾开始数到铁为8,其排布式为[Ar]3d64s2。 2.电负性大小的判断我们常常应用化合价及物质类别判断,如O与Cl的电负性比较:①HClO中Cl为+1价、O为-2价,可知O的电负性大于Cl;②Al2O3是离子化合物、AlCl3是共价化合物,可知O的电负性大于Cl。 3.规律学习是主线,特性特点往往是考点,所以我们在复习时不仅要抓住规律,最重要的是注意特性: (1)电离能、电负性: 规律:在周期表中,电离能、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从上往下逐渐减小。 特性:但同周期主族元素,第ⅡA族(ns2)全充满、ⅤA族(np3)半充满,比较稳定,所以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的ⅢA族和ⅥA族元素。 (2)核外电子排布: 规律:①原子核外电子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②书写时3d在前4s在后,失去电子时,先失4s电子,再失3d电子。 特性:①能级交错(先排4s,再排3d);②24号元素Cr及29号元素Cu价电子层特殊分别为3d54s1、3d104s1,所以Cr原子内有6个未成对电子。 即时训练1 (1)①比较Be、Mg、Al、C四种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比较O、F、Al、S、Cl五种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某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该元素与元素H形成的18电子的X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该元素还可与元素H形成10电子的气体分子Y,将过量的Y气体通入盛有硫酸铜溶液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点二、微粒间的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例2】(1)C60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二者相比熔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 (2)超高导热绝缘耐高温纳米氮化铝在绝缘材料中应用广泛,氮化铝晶体与金刚石类似,每个Al原子与______个氮原子相连,与同一个N原子相连的Al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氮化铝晶体属于________晶体。 (3)金属镍粉在CO气流中轻微加热,生成无色挥发性液态Ni(CO)4,呈正四面体构型。试推测Ni(CO)4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Ni(CO)4易溶于下列____(填写序号字母)。 A.水 B.四氯化碳 C.苯 D.硫酸镍溶液 (4)氯化铝在177.8 ℃时升华,蒸气或熔融状态以Al2Cl6形式存在。下列关于氯化铝的推断错误的是______。 A.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 B.氯化铝为离子化合物 C.氯化铝难溶于有机溶剂 D.Al2Cl6中存在配位键 (5)氢键对物质性质具有一定的影响,下列现象与氢键无关的是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 B.NH3比PH3热稳定性好 C.在稀溶液中,盐酸比氢氟酸的酸性强 D.甘油、浓硫酸都呈黏稠状 思路点拨 (1)判断晶体类型时,应紧紧抓住题中所给信息如:①用类比法,题中的(2)问中(氮化铝晶体与金刚石类似),即可推出氮化铝晶体的立体结构与晶体类型,所以我们要记住几种常见晶体的类型及结构,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氯化钠等。②熔沸点法:原子晶体的熔沸点及硬度很高、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及硬度低,如本题中的(3)、(4)两问。③从组成分析:如金属单质一定是金属晶体。 (2)物质熔沸点判断时,除了要注意晶体类型外:①分子晶体还要注意氢键,能形成氢键的元素为第二周期中的后三种元素:N、O、F,所以凡是含有N—H、O—H、F—H键的化合物均可以形成氢键,如NH3、氨基酸、NH2—NH2、H2O、醇、HF等;注意:氢键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如熔沸点、溶解性等,而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②氢键分为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分子内氢键对熔沸点几乎没有影响。③离子晶体与晶格能有关,离子半径越小和离子所带电荷越多,晶格能越大。④原子晶体之间熔沸点比较一般看共价键键能的大小或键长(原子半径大小)。 热点三、晶体的空间结构和性质 【例3】(1)某金属元素X与氯元素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1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如图2为高温超导领域中的一种化合物钙—钛(氧化物)晶体结构中含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在该晶体中每个钛离子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钛离子有______个,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德国和美国科学家首先制出由20个C原子组成的空心笼状分子C20,该笼状结构是由许多正五边形构成(如图3)。请回答:C20分子共有____个正五边形,共有____条棱边。 思路点拨 1.晶体化学式的求法 晶体的化学式的确定常用“均摊法”,其核心为若晶体中某位置上微粒被n个重复单元共用,那该粒子有属于这个晶胞。如由立方晶胞中:①顶点上粒子有、②棱上粒子有、③面心上粒子有、④晶胞内部粒子完全属于这个晶胞。 2.有关晶胞各物理量的关系 对于立方晶胞,可简化成下面的公式进行各物理量的计算:a3×ρ×NA=n×M,a表示晶胞的棱长,ρ表示密度,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n表示1 mol晶胞中所含晶体的物质的量,M表示相对分子质量,a3×ρ×NA表示1 mol晶胞的质量。 3.记住一些常见晶体的晶胞 如①氯化钠(配位数为6、一个晶胞中有4个Na+、4个Cl-);②氯化铯(配位数为8、一个晶胞中有1个Cs+、1个Cl-);③金刚石(一个晶胞中有4个碳原子)。 4.配位数的计算 同学们在作有关配位数及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原子(或离子)时,慎用“均摊法”,我们常用的方法:①记忆法,如NiO的晶体结构类型与氯化钠的相同,可知Ni、O的配位数均为6;②直接查:如,钛原子位于立方体的中心,六个面上均有一个O,所以Ti的配位数为6。 即时训练2 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晶体密度为a 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CaO晶胞体积为________cm3。 误区警示 1.当出现4s、3d轨道时,虽然电子按4s、3d顺序填充,但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仍把3d放在4s前,而不能按4s3d的顺序书写。 2.误认为形成氢键,物质的熔沸点一定升高,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但分子内氢键的形成并不能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3.误认为氢键与分子的化学性质有关。 4.误认为N的第一电离能比O、F的都大。 跟踪练习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Fe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3d6。 2.Fe2+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3.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4.原子晶体的熔沸点一定大于离子晶体的。 5.金属晶体的熔沸点不一定大于分子晶体的。  1.原子序数小于36的A、B两种元素,它们同周期且同族,B的原子序数比A大1,B元素的常见价态为+2、+3价。用A、B元素的化合物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Ⅰ A(OH)3 棕黄色溶液(滴入KSCN溶液变红)  实验Ⅱ B(OH)3产生气体(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1)A3+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2)B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3)实验Ⅱ中B(OH)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的某种氧化物(AO)的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相似,其密度为a g·cm-3,晶胞的边长为________cm(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2.氢、碳、氧、硫是自然界极为丰富的非金属元素,它们构成了许许多多的化合物。  (1)H、O、S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H2O2的空间构型,H2O2为______分子。 (3)H2S和H2O2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熔点/K 沸点/K 水中溶解度(标准状况)  H2S 187 202 2.6  H2O2 272 423 以任意比互溶  H2S和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甲烷晶体的晶胞如下图所示,该晶胞中含有______个甲烷分子,此晶体在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A、B、C、D、E五种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 元素 相关信息  A A原子的1s轨道上只有1个电子  B B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C C的基态原子2p轨道中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D D是主族元素且与E同周期,其最外能层上有两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E E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E2O和黑色的EO两种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__(填“大”或“小”)。 (3)A、C、E三种元素可形成[E(CA3)4]2+配离子,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配位键 ②金属键 ③极性共价键 ④非极性共价键 ⑤离子键 ⑥氢键 (4)B与D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D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若该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则该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_cm3(写出表达式即可)。  4.有A、B、C、D、E、F六种元素,B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3p轨道全充满,A+比B形成的简单离子少一个电子层,C原子的p轨道半充满,它形成的氢化物的沸点是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最低的;D和E是位于同一主族的短周期元素,E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E在其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46.67%;F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6。请回答: (1)元素X与C、B均相邻,比较C、X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C)________I1(X) (2)写出F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 (3)位于C元素上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D的最高价氧化物是__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1 mol这种氧化物分子中含有________mol π键,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命题调研·明晰考向 真题试做 1.答案:①AC ②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③AE ④BC ⑤G ⑥CE ⑦ABD ⑧> ⑨< 解析:①L层无2d能级,M层无3f能级。 ②基态Ga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Ar]3d104s24p1。 ③A、E只与范德华力有关,B、C、D还与氢键有关,F破坏了共价键。 ④A~G的结构式或电子式分别为  ⑤第一电离能Mg>Al;熔点KCl<MgO;因为二者均为离子晶体,但MgO晶格能大。 2.答案:(1)①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 ②2×6.02×1023个(或2 mol) 解析:Mn原子序数为25,价电子排布为3d54s2,先失去4s上两个电子,即得Mn2+。二氧化碳分子内含有碳氧双键,一个双键中有一个为σ键,一个为π键,则1 mol CO2中含有2 mol σ键。 3.答案:(1)< (2)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 (3)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 (4)①4,5(或者5,4) 2 ②ADE 解析:(1)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逐渐增大趋势,ⅡA和ⅤA族则反常。所以铝的第一电离能小于硅的,一般题目是比较镁铝的电离能,这样设问可见出题求异。 (2)基态Mn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 (3)硅烷是分子晶体,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 (4)①B一般是形成3个键,4号B形成4个键,其中1个键很可能就是配位键,配位键存在4号与5号原子之间。②钠离子与Xm-形成离子键,结晶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 精要例析·聚焦热点 热点例析 【例1】 答案:(1)N>C>Si F>N>O>C (2)1s22s22p63s2 (3)有 (4)Cl 解析:(1)依据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C、Si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弱,所以C的电负性大于Si,C、N属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所以C的电负性小于N的;第一电离能注意N的大于O的;(2)由I2与I3相差很大可知A、B均是ⅡA元素,A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的,所以A在B的上一周期,B只能在第三周期,为Mg;(3)Mn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Mn2+为[Ar]3d5;(4)L原子9个轨道依次为1s、2s、2p、3s、3p中的所有轨道,所以1s22s22p63s23p5。 【即时训练1】 答案:(1)①Al<Mg<Be<C ②F>O>Cl>S>Al (2) 先生成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呈深蓝色 Cu2++2NH3·H2O===Cu(OH)2↓+2NH Cu(OH)2+4NH3===[Cu(NH3)4]2++2OH- 解析:(1)①Be、Mg位于ⅡA族,Be的第一电离能大于Mg的,Mg、Al位于第三周期,但ⅡA族的第一电离能特殊,比ⅢA族的Al大,所以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的,Be、C位于第二周期,所以C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e,Al<Mg<Be<C;②由HClO中的氯、氧的化合价可知氧的电负性大于氯;(2)由s中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可知n=2,即该元素为N,依9+9=18,所以X为NH2—NH2,Y为NH3。 【例2】 答案:(1)金刚石 (2)4 正四面体 原子 (3)分子晶体 BC (4)BC (5)BC 解析:(1)C60是分子晶体、金刚石是原子晶体,所以金刚石的熔点远远高于C60的;(2)由金刚石结构每个C原子均以sp3杂化与其他四个C原子相连形成四个共价键构成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3)由挥发性液体可知Ni(CO)4是分子晶体,由正四面体构型可知Ni(CO)4是非极性分子;(4)由氯化铝易升华可知氯化铝是分子晶体,Al、Cl键不属于离子键应该为共价键,Al原子最外层三个电子全部成键,形成三个Al—Cl σ键,无孤对电子,是非极性分子,易溶于有机溶剂,有空轨道,与氯原子的孤对电子能形成配位键;A、D正确;(5)NH3、PH3热分解断裂的是N—H键、P—H键,与氢键无关;HCl比HF容易电离是因为H—Cl键比H—F键容易断裂,与氢键无关。 【例3】 答案:(1)XCl (2)6 CaTiO3 (3)12 30 解析:(1)X原子均在立方体中,所以1个晶胞中含有4个X,8个顶点和6个面上均有1个Cl,所以1个晶胞中含有×8+×6=4个Cl,化学式为XCl;(2)选取1个钛离子作中心离子,周围与它最近的钛离子在与之相连的3个顶点上,以中心离子为中心作坐标系,每个数轴上有2个最近的钛离子,总共3个数轴;每1个晶胞中Ca2+的个数为1个,Ti4+的个数为8×=1,O2-的个数为12×=3,所以其化学式为CaTiO3;(3)1个碳原子与其他碳原子可以形成3个五边形,1个五边形归5个碳原子共用,所以1个碳原子可以形成个五边形,20个原子可以形成×20=12个正五边形;1个碳原子与其他碳原子可以形成3条棱,每条棱有2个碳原子,1个碳原子可以形成条棱,所以共有×20=30条棱。 【即时训练2】 答案: 解析:一个NaCl晶胞中含有4个Na+和4个Cl-,可知一个CaO晶胞中含有4个Ca2+和4个O2-,所以1 mol CaO晶胞的质量为56×4 g,体积为 cm3,所以1个晶胞的体积为cm-3。 误区警示 【跟踪练习】 答案:× × √ × √ 解析:1.正确的为1s22s22p63s23p63d64s2;2.正确的为1s22s22p63s23p63d6;3.由H2O2可知正确。 创新模拟·预测演练 1.答案:(1)3d5 (2)四 Ⅷ (3)2Co(OH)3+6HCl===2CoCl2+Cl2↑+6H2O (4) 解析:由A、B同周期且同族可知A、B在Ⅷ族,由实验Ⅰ可知A为Fe,B为Co;(3)由实验Ⅱ及B元素的常见价态为+2、+3价,可知Co(OH)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CoCl2、H2O,配平即可;(4)一个NaCl晶胞中含有4个Na+和4个Cl-,可知一个FeO晶胞中含有4个Fe2+和4个O2-,所以1 mol FeO晶胞的质量为72×4 g=288 g,体积为 cm3,所以1个晶胞的体积为 cm3,因为晶胞是立方体,所以由立方体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立方体边长。 2.答案:(1)O>S>H (2)极性 (3)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 (4)4 甲烷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分子间依靠范德华力相结合,因范德华力较弱,故其熔点低,在常温常压下只能以气体形式存在 解析:(2)H2O2的结构为H—O—O—H,氧原子有孤对电子为极性分子;(3)熔沸点、溶解性要从分子的极性及氢键的角度分析,H2S和H2O2均是极性分子且分子量相同,所以只能从氢键角度分析;(4)一个晶胞中含有×8+×6=4个甲烷分子。 3.答案:(1)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2)大 (3)①③ (4)8  解析:A为H、B为F、C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3为N、E为Cu、D为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最外层有两个电子,所以为Ca;(2)N的2p轨道半充满比较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O的;(3)[Cu(NH3)4]2+中存在铜与氨分子之间的配位键还有氮氢之间的极性共价键;(4)选择右面面心的D(Ca),在此晶胞中有4个B(F-)离子与之配位,同理与此晶胞右面紧连的晶胞中也有4个;此晶胞中含有8个F-、Ca2+为×8+×6=4个,所以1 mol晶胞的质量为78×4 g,一个晶胞的质量为 g,除以密度即得体积。 4.答案:(1)>(或大于) (2)[Ar]3d64s2或1s22s22p63s23p63d64s2 (3)NH3分子间形成氢键 (4)非极性 2 原子晶体 解析:B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3p轨道全充满,可知B为Cl,A为Na;C原子的p轨道半充满,可知C为ⅤA族元素,且氢化物沸点最低,所以C为P;D、E为ⅣA族元素,由E在其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46.67%,可知E为Si、D为碳,X为S。(1)P原子3p轨道半充满,第一电离能大于S的;(2)26-18=8,价层电子数为8,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3)NH3中N原子与3个H原子形成3个σ键。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