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高考规律探秘与命题大猜想
考题探秘
题号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7
基本概念(同位素、共价键、有机物、阿伏加德罗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半径比较
化学键、分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阿伏加德罗常数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
8
识别官能团(碳碳双键、羰基、羧基等)
操作和装置(滴定管、定容、电解、煅烧)
限定条件下的粒子共存
限定条件下的粒子共存
9
仪器(保存硝酸、分液、量取、温度计)
粒子共存问题(限定条件:pH=1)
速率和平衡(图像题呈现:K~T、转化率~pH、v~T、n~n)
速率和平衡(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平衡常数的知识及平衡的移动)
10
粒子共存问题(无限定条件)
速率和平衡(K、转化率、标志、催化剂)
化学实验(铁的变价、沉淀的转化、金属的钝化、试纸的变色)
化学实验仪器的选择
11
速率和平衡(图像题呈现:K~T、K~n、转化率~T、转化率~n)
电化学(质子酸电池:电子流向、正极反应式、电子的计算、阳离子的迁移方向、Vm)
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共性与特性
电化学(原电池及电解池工作原理)
12
电解制Cu2O(电极及反应、电子的计算)
化学图像(金属与酸的反应)
原电池(电极反应、阳离子移动方向、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的比较
13
粒子浓度关系(三大守恒、动态过程)
离子浓度比较(钠及其化合物)
溶液平衡(酸碱中和滴定、水的电离、守恒关系)
元素化合物知识及沉淀的先后顺序
25
物质结构、元素推断题
考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氢化物稳定性、第一电离能的比较、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考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酸性强弱比较、化学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考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晶体熔点、氢化物稳定性的比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核磁共振氢谱、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6
有机合成推断题
考查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官能团与性质
考查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官能团、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考查有机化学的命名、同分异构体、官能团及性质
考查炔烃、酸、醇、酯等组成性质及其转化,涉及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简式、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7
工艺流程题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pH试纸的使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考查物质间的转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仪器的选择、过滤操作、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
考查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8
实验探究题
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速率的计算、实验设计
考查银镜反应实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设计、实验评价
考查实验设计、水解知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考查化学平衡、沉淀的转化、实验探究设计、计算
可以看出高考不回避考试热点和传统题型,不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抓住主干知识,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对知识的深度挖掘不大,但是对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没有偏难怪出现,处处体现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就好像课后习题一样的亲切。
从选择题上看,着重关注了几大知识板块: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物质的量(传统题型,渗透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气体摩尔体积及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无机两大反应(传统题型,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化学原理(热化学方程式、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仪器使用。
从第Ⅱ卷上看,相较以往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考查,高考淡化了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应用的考查,而是把这些元素化合物当作载体,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化学实验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题不仅考查了物质的提纯、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以及常见气体的制备等实验基础知识,还通过仪器装置的选择考查了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设计等方式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由近三年高考可知读图和识图、数据分析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是新课标高考重点关注的能力要求。还注重了热化学方程式、燃料电池、化学平衡常数、水解和电离等知识的融合。
命题方向猜想
第一部分:选择题
第Ⅰ卷仍将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兼顾知识覆盖面。对起到调节考生心态、覆盖知识面、稳定平均分等功能的Ⅰ卷而言,考生只要集中注意力,迅速进入到考试状态正常发挥即可。
方向猜想一 化学用语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例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2NA
B.12.5 mL 16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C.7.8 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等于0.1NA
D.0.5 mol雄黄(As4S4,结构如图)含有NA个S—S键
考点猜想“NA型”试题成了新高考的名副其实的传统保留题型,该题型具有包容量大,区分度好的特点,所以2013年“NA型”题目必是命题的热点。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1)化学用语;(2)原子结构、离子结构、物质结构;(3)化学键;(4)元素化合物的性质;(5)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6)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7)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等。
易考易误提示:
1.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定非标准状况下(如25 ℃、1.01×105 Pa)气体体积。让考生用22.4 L·mol-1进行换算,误入陷阱。
2.物质状态:22.4 L·mol-1使用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命题者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水、SO3等。
3.单质组成: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含有单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等)、三原子分子(如O3)等。
4.氧化还原反应:命题者常用一些反应中得失或转移电子数目来迷惑考生,如Na2O2与H2O反应、Cl2与NaOH溶液反应、Fe与盐酸反应、1 mol氯气与过量铁反应、电解硫酸铜溶液。
5.物质结构;如Na2O2是由Na+和O构成,而不是Na+和O2-;NaCl为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没有分子;苯中不含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6.电离、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数目或浓度时常设置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
【精练1】判断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核反应堆爆炸产生的131I与127I两核素互为同素异形体
②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③在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75NA
④NaCl的电子式为Na+∶∶-
⑤88.0 g干冰中含有的电子对数为8.0NA
⑥25 ℃时,pH=11的Na2CO3的水溶液中水所电离出来的H+数为10-3NA
A.①③ B.②⑥ C.③⑤ D.④⑥
方向猜想二 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例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KAl(SO4)2·12H2O溶液混合:Ba2++6OH-+2Al3++SO===BaSO4↓+2Al(OH)3↓
B.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
AlO+CO2+2H2O===Al(OH)3↓+HCO
D.将适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2ClO-+CO2+H2O===CO+2HClO
考点猜想解离子共存问题关键是题干中限制条件的挖掘,往往有①无色透明溶液;②酸性溶液;③碱性溶液;④酸碱性不确定:如能与Al反应后放出H2的溶液、由水电离的H+(或OH-)的浓度为1×10-12 mol·L-1的溶液;⑤指定离子或分子环境。注意在离子检验判定中的延伸运用。
书写离子方程式要先掌握好拆与不拆。一般能拆的有强酸(HNO3、H2SO4、HCl、HI、HBr、HClO4等)、强碱[NaOH、KOH、Ba(OH)2、Ca(OH)2]、可溶性盐,其他大多数不能拆开。注意试剂加入的量多少以及顺序的不同;电解方程式的电极材料影响、电子守恒或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等。
命题的题型丰富灵活,内容丰富,主要涉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物判断和电子守恒;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盐类水解的原理,简单方程式的计算等。
【精练2】(改编自2012北京理综,7)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CO===CaCO3↓+2OH-
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Ca2++2OH-===CaCO3↓+CO+2H2O
方向猜想三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及有机反应类型判断
【例3】乙烷CH3CH3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共有( )
A.6种 B.7种 C.8种 D.9种
考点猜想有机物结构与有机物同分异构体判断在必修模块的考查要求不高,所以涉及的知识点也很窄,有:同分异构体的简单判断;烷烃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简单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
【精练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香烃,其可能的结构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B.分子式为C4H8O2且可与NaHCO3反应生成CO2的有机化合物有2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乙烯和聚乙烯都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方向猜想四 电化学
【例4】随着矿石能源的紧缺,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市场的主角。电动汽车以LiFePO4电池作为动力,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电池反应为:FePO4+Li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电解质为含Li+的导电固体。下列有关LiFePO4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的负材料为Li
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C.放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
D.充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
考点猜想从近三年新课标试题分析,电化学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主要涉及:
(1)判断“原电池、电解池或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池的阴阳极,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判断电解产物,判断过程中各个电极附近的pH的变化;
(4)“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5)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精练4】(2012山东理综,13)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D.图d中,Zn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方向猜想五 电解质溶液与离子浓度大小
【例5】室温下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再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考点猜想该类试题涉及面广,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特别是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的电离和水解知识。有关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涉及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涉及电解质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的实质。注意有关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溶度积)、pH等的计算。
【精练5】常温下将HA和HB两种一元酸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稀释时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HA是一种弱酸
B.稀释前,c(HA)=10c(HB)
C.在M点的两种溶液中:c(B-)=c(A-),且c(B-)+c(H+)>c(A-)+c(OH-)
D.在NaB和HB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c(B-)>c(Na+)>c(H+)>c(OH-)
方向猜想六 有机物性质与有机化学反应判断
【例6】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乙烯中的二氧化硫可以通过酸性KMnO4溶液除去
B.在混有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
C.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3CHCH2,能使溴水褪色,其原因是发生加成反应
D.C2H4Cl2可以通过取代反应生成也可以通过加成反应生成
考点猜想有机物性质与有机化学反应判断作为必修模块在考试说明中要求不高,因此题目的难度较小。主要涉及: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依据各类代表物性质,主要是着眼于几种官能团的性质立意,结合生活生产中的物质命题,根据结构推测物质的性质;能区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精练6】(2012山东理综,10)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方向猜想七 元素周期律、元素推断
【例7】(2012浙江理综,9)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乙===丁+己,甲+丙===戊+己;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B.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
C.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1 mol电子
D.1.0 L 0.1 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
考点猜想该部分知识的命题,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丰富的。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常与物质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结合在一起考查。
【精练7】(2012北京石景山模拟,9)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2+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2+>Z2-
C.同主族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弱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第Ⅱ卷——情景试题主导,凸显能力立意,着重化学素养考查
首先强调的是解Ⅱ卷仍然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说解Ⅰ卷的关键是“仔细”,那么解Ⅱ卷则是智慧和胆识的较量,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不求“面面俱到”,却要“笔过留分”,知道取舍是很明智的。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第Ⅱ卷多采用以新颖、鲜活的真实情景为背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融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化学实验等于一体的综合考查方式,尤以无机综合题为甚。强调①应用性——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问题(包括环境、能源等)作背景;②新颖性——全新的信息,一定是学生没有见过的(乃至是中学老师所难得一见的),涉及原理、实验手段等;③综合性——往往包含无机(甚至包括有机)、实验、计算等;④适度的探究和开放。具体分析如下。
方向猜想一 元素化合物与化学理论
命题规律剖析:元素化合物的考查主要是对Cl、S、N、X、Na、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考查,往往以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通过元素与物质的推断,与基本理论、原理相融合,综合考查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原理、简单计算、化学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近几年对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考查的频点较高。
要灵活把握“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要善于将抽象的未知元素转化为具体元素或有确定位置关系的元素,进而运用元素周期律进行解答。
【例8】(改编自2012江西宜春模拟统考,28)A、B、C、D、E五种物质(或离子)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1)若A为单质,C、D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0.05 mol·L-1 E溶液中只有3种离子,且溶液中的=1012。
①若B为气态氢化物,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A→C的反应中,每转移1 mol e-就会放热143.5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单质,B、C均属于盐类,D是一种白色沉淀。
①若B溶液呈黄色,与硫氰化钾溶液混合后显红色;E是一种不溶性碱。则:
(Ⅰ)B→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选用一种试剂R与E反应实现E→C的转化,则R为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B的水溶液呈酸性,C的水溶液呈碱性。将金属A的粉末与硝酸钠溶液混合后加入足量40%的氢氧化钠溶液,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E均为化合物,且均含有元素Y。A是淡黄色固体;B、C两溶液在等物质的量浓度时,C溶液的pH较小。电解D的水溶液是最重要的工业生产之一,D→E→C也是工业制备C的普遍方法。Y的单质与钾的合金可在核反应堆中用作热交换液。5.05 g Y钾合金溶于200 mL水生成0.075 mol氢气,计算并确定该Y钾合金的化学式(列出计算过程)。
方向猜想二 化学理论
命题规律剖析:历年来化学理论都是高考的热点,该部分知识的命题,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丰富的。但实行新高考后,考试方向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平衡常数的考查成了高考的“新宠”,成了高考的增长点。主要是将平衡常数与化学计算、平衡移动原理相结合,判断外界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和盖斯定律的应用等。
【例9】我国成功研制的“汽车汽油—甲醇双燃料电子喷射系统”,实现发动机对汽油的最低需求量。
(1)科学家们提出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2可制取甲醇。已知在常温常压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CO(g)+2H2(g)===CH3OH(g) ΔH1=-90 kJ·mol-1
②CO(g)+H2O(g)===CO2(g)+H2(g) ΔH2=-41 kJ·mol-1
写出由二氧化碳、氢气制备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2.5 mol H2在图示条件下测得CO2和CH3OH(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③下列对二氧化碳、氢气制备甲醇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加快
B.当3v正(H2)=v逆(CO2)时,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可提高CO2和H2的转化率
D.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可使n(CH3OH)/n(CO2)增大
(3)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下图所示的燃料电池装置。
①该电池工作时,OH-向___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该燃料电池作为电源,电解精炼铜。若粗铜中含锌、银、金等杂质,则通电一段时间后,阳极减少的质量将(填“大于”“等于”或“小于”)_________阴极增加的质量。当阴极质量增加64 g时,该燃料电池理论上需消耗O2的体积为_________L(标准状况下)。
方向猜想三 化学实验
命题规律剖析:化学实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近三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就可以证明,更加重视学科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实现实验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考试内容主要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的综合。往往以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应用为载体,通过综合实验,完成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与评价、定量实验的综合考查。
【例10】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有机成分及钙、铁等微量金属元素,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方案用以测定某品牌茶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并检验铁元素的存在(已知CaC2O4为白色沉淀物质)。首先取200 g茶叶样品焙烧得灰粉后进行如下操作: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文献资料显示,某些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完全沉淀的pH为:
离子
Ca2+
Fe3+
完全沉淀时的pH
13
4.1
实验前要先将茶叶样品高温灼烧成灰粉,其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从滤液A→沉淀D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保证实验精确度,沉淀D及E需要分别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回母液中,试判断沉淀D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C溶液时所发生的反应为:
5C2O+2MnO+16H+===10CO2↑+2Mn2++8H2O。
现将滤液C稀释至500 mL,再取其中的25.00 mL溶液,用硫酸酸化后,用0.100 0 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KMnO4溶液10.00 mL。
①此步操作过程中需要用到下列哪些仪器(填写序号)______;
②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
③滴定到终点,静置后,如下图读取KMnO4标准溶液的刻度数据,则测定的钙元素含量将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原茶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6)可以通过检验滤液A来验证该品牌茶叶中是否含有铁元素,所加试剂及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命题方向猜想
【例1】C 解析:A项H+数为NA,错因没有理解pH的含义,误认为硫酸是二元酸;B项浓硫酸与Cu反应随着反应不断消耗浓硫酸和水的生成,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故B项错误;C项中Na2O2中的阴离子为O;D项从图中可以看出,黑球能形成3个共价键,黑球为As原子,白球为S原子,因此分子中不存在S—S键。
【精练1】C 解析:①是原子与原子之间互为同位素,错误;②漏掉了“n”,错误;③0.5 mol NO与0.5 mol O2发生反应2NO+O2===2NO2,生成0.5 mol NO2,还余0.25 mol O2,正确;④漏掉了“[ ]”,错误;⑤1 mol CO2中含有4 mol电子对数,88.0 g干冰为2 mol CO2,正确;⑥不知溶液的体积,错误。
【例2】C 解析:A项是关于量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KAl(SO4)2·12H2O溶液混合,Ba2+和OH-完全反应,所以Ba2+和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A错;B项中,由于碘离子具有还原性,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发生反应2Fe(OH)3+6H++2I-===2Fe2++I2+3H2O,B错;D项中,生成物错误,CO应结合Ca2+生成碳酸钙。
【精练2】B 解析:有澄清石灰水时,Ca(OH)2应该拆开,A错误;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S的溶解度,所以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可以转化为Ag2S,B正确;过氧化钠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白色黏稠物应该是氢氧化钠,C错误;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不可能存在CO,D错误。
【例3】D 解析:乙烷CH3CH3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氯代物有一氯代物、二氯代物……六氯代物,根据乙烷的结构和同分异构体的含义知,一氯乙烷有1种、二氯乙烷有2种、三氯乙烷有2种、四氯乙烷有2种、五氯乙烷有1种、六氯乙烷有1种,共有9种氯代乙烷。
【精练3】D 解析:A选项,分子结构符合C6H5—C4H9,首先写出C4H9—的两种碳链异构:①C—C—C—C、②,再分别加上—C6H5,①式有2种加法、②式有2种加法,共4种,正确;B选项,分子结构符合C3H7—COOH,—C3H7有两种,正确;C选项,苯发生消去反应,苯环上下来一个H原子,上去一个—NO2,属于取代反应,正确;D选项,聚乙烯无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错误。
【例4】A 解析: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Li+向正极移动;电池充电时属于电解池,正极接电源正极,为阳极,失电子,D错误。
【精练4】B 解析:图a中,铁棒发生化学腐蚀,靠近底端的部分与氧气接触少,腐蚀程度较轻,A项错误;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CuZn合金作正极,腐蚀速率减小,B对;图c中接通开关时Zn作负极,腐蚀速率增大,但氢气在Pt极上放出,C项错误;图d中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NH4Cl水解显酸性,与Zn反应,D项错误。
【例5】B 解析:依CH3COOHCH3COO-+H+,加水稀释,平衡右移,n(CH3COO-)、n(H+)增大,但c(CH3COO-)、c(H+)均减小,A、C错误;上述平衡的常数为K=,水的离子积KW=c(OH-)·c(H+),温度不变,上述两常数均不变,由K÷KW可知B正确;因为醋酸为弱酸,所以醋酸的浓度远远大于NaOH的浓度,最终溶液显酸性,D错误。
【精练5】C 解析:从图中读取信息,稀释10倍HA的pH增大1,符合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的情况,HA为强酸,故A项错;B选项,从图中知,HB是弱酸,所以不完全电离,没有c(HA)<10c(HB),故错;C选项,依据电荷守恒c(H+)=c(A-)+c(OH-)、c(H+)=c(B-)+c(OH-),在M点的两种溶液中,c(H+)相等,所以c(A-)+c(OH-)=c(B-)+c(OH-),即c(B-)=c(A-),而溶液呈酸性,c(H+)>c(OH-),所以c(B-)+c(H+)>c(A-)+c(OH-),答案正确;D中,由于NaB和HB的比例无法确定,各离子浓度关系也无法确定,故D错误。
【例6】D 解析:酸性KMnO4溶液也可氧化乙烯,A不正确;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B不正确;丙烯的结构简式不能省略碳碳双键,应为CH3—CH===CH2,C不正确。
【精练6】C 解析:油脂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错误;甲烷和氯气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而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项错误;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乙醇、乙酸中的官能团分别为羟基、羧基,D项错误。
【例7】C 解析: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 ℃),可知丁为强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强碱只能是NaOH,所以丁为NaOH;由己为单质、甲、乙、丙为化合物可知甲为Na2O2、乙为H2O、丙为CO2、戊为Na2CO3、己为O2;由此可推出X为H、Y为C、Z为O、W为Na。
【精练7】A 解析:由X2+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可知X、Z分别为ⅡA族、ⅥA族元素,结合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可知X、Y、Z分别为Mg、S、O;“同层比核”Mg2+核电荷数大于O2-,所以离子半径X2+<Z2-,B错误;Be的金属性小于Mg,C错误;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酸性强,D错误。
【例8】答案:(1)①2H2S+3O2===2SO2+2H2O
②S(g)+O2(g)===SO2(g) ΔH=-574.0 kJ·mol-1
(2)①(Ⅰ)2Fe3++Fe===3Fe2+(合理答案给分) (Ⅱ)4Fe(OH)2+O2+2H2O===4Fe(OH)3
(Ⅲ)氢碘酸(或HI) 2Fe(OH)3+6H++2I-===2Fe2++I2+6H2O
②8Al+3NO+5OH-+2H2O===3NH3↑+8AlO
(3)设上述合金中含a mol钠、b mol钾
a+b=0.075×2
23a+39b=5.05 a=0.050 mol b=0.10 mol
该钠钾合金化学式为NaK2
解析:(1)0.05 mol·L-1 E溶液中的=1012,可知c(H+)=0.1 mol·L-1,E为二元强酸(H2SO4);A、B、C、D分别为S、H2S、SO2、SO3;②B→C的反应为S+O2SO2,1 mol S参加反应转移4 mol e-,所以1 mol S参加反应放出574.0 kJ热量;(2)①B为Fe3+,所以单质A为Fe、白色沉淀D为Fe(OH)2、不溶性碱E为Fe(OH)3、C为Fe2+;(Ⅲ)Fe(OH)3→Fe2+的过程既需要酸,也需要还原剂,常见的有HI;②金属A既可以形成显酸性的盐、也可以形成显碱性的盐,所以A为Al,B、C分别为Al3+、AlO、白色沉淀D为Al(OH)3、E为Al2O3,Al、NO、OH-反应生成NH3,在碱性条件下铝元素应以AlO的形式存在,用水配平即可;(3)淡黄色固体化合物A为Na2O2,浓度相同时B的碱性大于C,所以B、C分别为NaOH、Na2CO3;侯德榜制碱法及电解D是水溶液可知D为NaCl、E为NaHCO3,所以金属Y为Na。
【例9】答案:(1)CO2(g)+3H2(g)===CH3OH(g)+H2O(g)
ΔH=-49 kJ·mol-1
(2)①0.225 mol·(L·min)-1 ②144 ③CD
(3)①负 O2+2H2O+4e-===4OH- ②大于 11.2
解析:(1)首先写出CO2(g)+3H2(g)===CH3OH(g)+H2O(g),然后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上述方程式,即ΔH=-49 kJ·mol-1。
(2)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平均反应速率v(CO2)=(1 mol-0.25 mol)÷1 L÷10 min=0.075 mol·(L·min)-1,所以v(H2)=3v(CO2)=0.225 mol·(L·min)-1。
②反应达到平衡时,c(CO2)=0.25 mol·L-1,c(CH3OH)=c(H2O)=0.75 mol·L-1,c(H2)=0.25 mol·L-1,所以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③对于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49 mol·L-1。
A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B项,当v正(H2)=3v逆(CO2)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CO2和H2的转化率;D项,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CH3OH)/n(CO2)增大。
(3)①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氧气得电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OH-;②由于粗铜中含锌、银、金等杂质,则通电一段时间后,阳极减少的质量将大于阴极增加的质量。当阴极质量增加64 g时,说明有1 mol Cu析出,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该燃料电池理论上需消耗0.5 mol O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例10】答案:(1)使样品中的有机物完全分解(或使茶叶中的钙、铁元素溶解完全)(其他合理解释也给分)
(2)Fe3++3NH3·H2O===Fe(OH)3↓+3NH
(3)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已洗涤干净;(其他合理方法也给分)
(4)①BCD ②无色变为紫色或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③偏低
(5)0.2%
(6)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其他合理方法也给分)
解析:(1)要从实验目的(测定茶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方面分析回答;(2)pH=6时,完全生成Fe(OH)3沉淀,而Ca2+还没开始沉淀,注意氨水是弱碱,写分子式;(3)洗涤沉淀D,主要是洗去沉淀中附着的可溶性的物质,如NH、Ca2+等,只要检验最后洗涤液中是否含有上述离子即可;(4)①稀释至500 mL,需要500 mL容量瓶;再取其中的25.00 mL溶液,根据精确度不能选用量筒,所以只能选择滴定管量取;滴定需要锥形瓶;③读数偏低,所以最终结果偏低;(5)加入n[(NH4)2C2O4]=0.06 mol,n(KMnO4)=0.010 L×0.100 0 mol·L-1=1×10-3 mol,所以滤液中剩余的n[(NH4)2C2O4]=n(KMnO4)××=0.05 mol,所以生成的n(CaC2O4)=0.06 mol-0.05 mol=0.01 mol,茶叶中的n(Ca2+)=0.01 mol,原茶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0.2%。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