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化学第三部分 (6) 1.2012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国际安全委员会经检测,福岛核电站仍发生少量泄漏。其中尤其13153Ⅰ和铯13755Cs等放射性元素泄漏严重。下列叙述正确是: A.碘有28种同位素之多,因此碘元素相对原子量为上述多种同位素的核素相对原子质量的个数百分比的平均值 B.13153Ⅰ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差为78 C.13755Cs中137为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CsⅠ为共价键性化合物 4.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高至65℃以上,溶液变澄清。 C6H5ONa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5.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 △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间为t1时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维持温度、反应体系体积不变,t1时充入SO3(g) B.维持压强不变,t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C.维持温度不变,t1时扩大反应体系体积 D.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时充入SO3(g) 6.十七大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验室中“通风厨”能排出有害的气体,能防止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 B.减少碳水化合物、氮氧化物的排放可以有效的防止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C.处理废弃塑料制品较为合理的方法是用化学方法将废弃塑料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 D.对废弃电池进行集中回收后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重金离子的污染 7.丙醛、己烷、1—己醇、醋酸丁酯的混合物,能吸附于中性氧化铝柱上,并能用逐渐增加极性的溶剂淋洗下来。首先被淋洗下来的化合物是 A. 丙醛 B. 己烷 C. 1—己醇 D. 醋酸丁酯 10.2012年伦敦奥运会坚决反对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有关该物质及其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分子中所有氢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B.1 mol该物质与H2反应时,最多消耗7 molH2 C.加入浓溴水,既可发生取代反应,又可发生加成反应 D.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可证明其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11.某研究小组开展课外研究发现,将适量Zn与一定浓度氯化铁溶液反应,开始可以观察到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后期,溶液的pH升高到6左右,金属表面出现黑色粉末,溶液变成浅绿色。试管底部出现灰绿色悬浮物。收集少量黑色粉末与稀硫酸作用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反应没有发生的是 A. FeCl3+3H2O=Fe(OH)2(+3HCl B. Zn+2HCl=ZnCl2+H2( C. 3Zn+2FeCl3=3ZnCl2+2Fe D. 4Fe(OH)2+O2+2H2O=4 Fe(OH)3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l2和H2混合气体原子数为2NA B.1molNa2O2和足量的水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300 mL2 mol·L-1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NA D.电解食盐水若产生2g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13.某种甜味剂A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由于它热值低、口感好、副作用小,已在9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A的结构简式为 HOOCCH2CH—C—NH—CH—C—OCH3 下列有关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的分子式为:C14H13O5N2 B.A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中和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C.A物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中,一定含有醇类 D.在一定条件下,1molA最多能与1L2mol·L-1NaOH溶液反应 16.F2和Xe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氧化性极强且极易水解的XeF2、XeF4和XeF6三种化合物。如XeF4与水可发生如下反应:6XeF4+12H2O==2XeO3+4Xe↑+24HF+3O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XeF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八电子结构 B.上述反应中只有XeO3分子为氧化产物 C.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XeF4按已知方式水解,每生成4molXe,转移12mol电子 17.在一密闭容器里进行下列反应A(g)+B(g)  2C+D(g)此反应符合下列两个图象,则此反应符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是固体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是气体 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是气体 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是固体或液体 18.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液体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以NH4HCO3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H3 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CO2、NO等气体 19.在一接近中性的含Na+的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4+、Fe2+、Br-、CO32-、I-、SO32-六种离子中的某几种。进行以下实验:①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黄色;②向呈橙黄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由此可以推知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A. NH4+、Br-、CO32- B. NH4+、I-、SO32- C. Fe2+、I-、SO32- D. Fe2+、CO32-、I- 23. X、Y是下列浓度均为0.1mol/L的溶液中的某一种:①混有少量盐酸的MgSO4溶液 ②Al2(SO4)3溶液 ③明矾溶液 ④Ba(OH)2溶液 ⑤NaOH溶液。现向溶液X中逐滴加入溶液Y,得到的沉淀量与所加Y溶液的体积的关系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符合该图象的共有几种组合。 A.5种 B.6种 C.8种 D.10种 24.将0.51 mol铜与25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 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300 mL5 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 全部转化成沉淀。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产生NO气体0.24 mol B.产生NO2气体0.26 mo1 C.原HNO3浓度为8 mol/L D.原HNO3浓度为2 mol/L 第II卷 25.(15分)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B、C属于同一周期元素,A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优质气体燃料,B元素的氢化物是用途最广的溶剂。B元素可分别与A、C、D、E组成RB2型化合物。已知在DB2中,D与B的质量比为7:8;在EB2中,E与B的质量比为1:1。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元素的名称 ;写出DB2的晶体类型 ;写出AB2的结构式 。 (2)熔点比较:B的氢化物 E的氢化物(选填“<”、“=”、“>’”),解释原因: 。 (3)C和D结合可生成一种超硬物质。本身具有润滑性,耐磨损,抗腐蚀,抗氧化,抗冷热。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 (4)B元素可分别与A、E形成多种阴离子。某溶液是由其中若干种阴离子组成的无机钠盐溶液,为了检验该溶液中的阴离子,分别取两份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溶液,只产生无色气体; ②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的稀HNO3 ,白色沉淀质量减少。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26.(15分)下列转化关系中,A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单质,B是常温下呈液态的化合物,E是人类最早用于战争的有毒气体,J是一种红褐色沉淀(图中部分产物未标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 ,H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 。 (3)图中反应①~⑧中未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 (填字母)。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E.氧化还原反应 F.离子反应 G.放热反应 (4)写出两个有B参加且与反应①属于同种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 。 (5)已知D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写出单质D在空气中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27.(15分)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下列所给试剂,选择制取氨气的装置是(填对应字母) ;写出制备氯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二氧化锰、碱石灰、浓盐酸、浓氨水、烧碱、生石灰 (2)已知,E装置是用于使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发生反应的装置,试说明该装置的设计意图: 。 (3)根据实验目的,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装置的接口字母): ( )接( ) ,( )接( f ),( g )接( ) ,( )接( ) ,( )接( ) ;其中,G装置的作用是 。 (4)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相混合就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5)请你评价此套装置有何缺点 。 28.(15分)某有机物A(只含C、H、O三种元素)是一种重要化工生产的中间体。已知: ①A的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83倍,分子中碳原子总数是氧原子总数的3倍。 ②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其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且取代基碳链上无支链; ③A可与NaHCO3溶液作用,产生无色气泡; ④A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⑤A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试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A的分子式 ;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 (2)D的结构简式为 。 (3)写出A→C和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并注明反应类型: A→C: ,反应类型: ; A→B: ,反应类型: 。 (4)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共有 个。 ①苯环上只有两个邻位取代基 ②能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两种物质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4【试题解析】由于硅酸是不溶于水的弱酸,通CO2过量,沉淀也不会消失 【试题答案】B 5【试题解析】两平衡时反应速率相同,说明两平衡应该为等效平衡。只有D符合要求。 【试题答案】D 6【试题解析】“通风厨”能排出室内有害的气体,不能减少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 【试题答案】A 7【试题解析】丙醛、己烷、1—己醇、醋酸丁酯四种物质中极性最强的是丙醛,极性最弱的是己烷。用增加极性的溶剂淋洗下来。首先被淋洗下来的化合物是极性最弱的己烷。 【试题答案】B 8【试题解析】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是正确的如铵盐,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也是正确的如稀有气体。有机物中不一定都含有氢元素 如四氯化碳。 【试题答案】B 12【试题解析】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既有溶质蔗糖还有溶剂水分子,分子数是两者的总和 【试题答案】C 13【试题解析】A答案中C原子数错误,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所以B错误。1molA中含有1mol -COOH,1mol 酰氨键和1mol 酰氧键能消耗3mol NaOH。故只有C答案正确。 【试题答案】C 18【试题解析】蒸馏是用于分离两相溶的液体混合物,主要考查蒸馏的适用范围。B装置中导管插入到试管中水面一下,无法防止倒吸。D装置中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CO2、NO等气体应从a口进入 【试题答案】C 19【试题解析】由实验①知道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I-、Br-二者居其一或二者都由。实验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证明一定不含I-。CO32-水解呈碱性,而题干中给定溶液接近中性证明存在NH4+。 【试题答案】A 20【试题解析】硫酸铜溶液电解析出铜、氧气和硫酸,要想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加入的物质必须恰好与生成的硫酸完全反应。本题中加入的CuO恰好与生成的硫酸完全反应,所以答案为B。 【试题答案】B 23【试题解析】由于题中只给出部分图像,由图中开始生成沉淀,最终还有沉淀可以知道①与④、①与⑤、③与④三种组合,由于每组中每一试剂都能够相互滴加共有 六种组合。 【试题答案】B 24【试题解析】设NO和NO2 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为xmol,NO2 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x+y=0.5mol ①0.51 mol铜完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与NO和NO2混合气体得电子数相等则3x+y=0.51×2②联立①②得 x=0.26mol y=0.24molHNO3的总物质的量n=0.5mol +0.3L×5 mol/L =2mol则c(HNO3)== 8 mol/L 【试题答案】C 26【试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借以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最佳方式。做这类题关键之处就是寻找突破口,即特殊的颜色,现象及其转化。人类最早用于战争的有毒气体是 氯气,所以E是氯气。红褐色沉淀J是氢氧化铁。A为Fe,H为FeCl3。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必是Fe和水蒸气的反应。B为水蒸气,D为H2,F为氯化氢。 【试题答案】共15分) (1)Fe3O4 (2分) FeCl3 (2分) (2)Fe2+ +2NH3·H2O=Fe(OH)2↓+2NH4+ (2分) (3)B(2分) (4)2Na+2H2O=2NaOH+H2 ↑ (2分) 2F2+2H2O=4HF+O2 ↑ (2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5)2H2(g)+O2(g)=2H2O(1); ΔH=-571.6 kJ/mol (3分) (其他计量数与晗变值相对应的合理答案可给分) 28【试题解析】本题以计算入手求算出分子式,结合性质,由反应机理推知官能团位置,再经过综合分析和验证,确定有机物的结构。由题意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6,又知道分子中碳原子总数是氧原子总数的3倍,不妨假设氧原子总数为3,则碳原子数目为9,分子式就为C9H10O3(氧原子总数为4时,分子中无氢原子,不合题意)。A可与NaHCO3溶液作用,产生无色气泡说明A中含有-COOH;A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说明A中含有-OH;由于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其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且取代基碳链上无支链,说明-OH不再苯环上;A→C失2分子水形成三个六元环,说明-OH在2号碳原子上。 【试题答案】(15分) (1) C9H10O3 (2分) 羟基和羧基 (1分) (2) (2分)(3)A→C:方程式 (2分)酯化反应 (取代反应)(1分)  A→B:方程式 (2分) 消去反应 (1分)  (4) 5个 (2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