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化学第三部分 (1)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航天飞机上的隔热陶瓷瓦属于复合材料
B.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相同
C.食醋可去除水垢,NH4Cl溶液可去除铁锈
D.SO2和NO2都能使雨水的pH < 5.6,造成酸雨
8.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6O2与18O3互为同位素
B.氧元素与其他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均能形成酸性氧化物
C.氧与钠形成的稳定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D.O2变成O3以及16O变成18O的变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选C。同位素是原子之间的关系,故A错;氧元素与C元素能形成的非成盐氧化物CO,故B错;Na2O和Na2O2(其阴离子为O)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故C正确;O2变成O3是化学变化,16O变成18O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有机化合物中每个碳原子最多形成4个共价键
B.油脂、淀粉、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用溴水既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也可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D.乙烯和苯均能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乙烯和苯分子中均有碳碳双键
10.下列关于C、Si、S、Cl四种非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两结合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B.在自然界中都能以游离态存在
C.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较:CH4 < SiH4 < H2S < HCl
D.最高价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00 L 1.00 mol·L-1盐酸中含有6.02×1023个HCl分子
B.1.00 L 1.00 mol·L-1 Na2CO3溶液中,CO32-所带电荷总数为2×6.02×1023
C.78.0 g Na2O2与水完全反应,产生11.2 L氧气(标准状况)、转移6.02×1023个电子
D.配制1.00 L 1.00 mol·L-1的CuSO4溶液,可将250.0 g CuSO4·5H2O溶于1.00 L水中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发生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发生的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Na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
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黄色沉淀
Ksp(AgCl) < Ksp (AgI)
B
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氯水中含有H+和HClO
C
将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
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在锌的作用下,铜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D
向某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为Na2CO3溶液
【解析】选B。因Ksp(AgCl)>Ksp (AgI),故应先生成黄色沉淀,故A错;氯水中含有H+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HClO使红色退去,故B正确;C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构成了原电池,解释是不正确的;D中的溶液也可能是Na2SO3。
13.有关下列两种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溶液①:0.2 mo1·L-1 CH3COONa溶液 溶液②:0.1 mo1·L-1H2SO4溶液
A.相同温度下,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溶液① <溶液②
B.加水稀释溶液①,溶液中变大
C.等体积混合溶液①和溶液②,所得溶液中c(CH3COO-) + 2c(SO42-) = c(Na+)
D.25℃时,向溶液②中滴加溶液①至pH = 7,溶液中c(Na+) > c(SO42-)
28.(14分)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又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
(1)已知:①CH4(g) + H2O(g) = CO(g) + 3H2(g) △H = 206.2 kJ·mol-1
②CH4(g) + CO2(g) = 2CO(g) + 2H2(g) △H = 247.4 kJ·mol-1
甲烷和H2O(g)反应生成H2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
N2(g) + 3H2(g)2NH3(g) △H = - 92.4 kJ·mol-1。
某温度下,把10 mol N2与28 mol H2置于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内,1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氮气的平衡转化率为60%,则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H2)=
mol·L-1·min-1,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欲增大氮气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种措施即可)。
(3)下图所示装置工作时均与H2有关。
①图1所示装置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图2所示装置中,通入H2的管口是 (选填字母代号)。
③某同学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将玻璃管内固体物质冷却后,溶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入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同学据此得出结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O和H2。该结论 (填“严密”或“不严密”),你的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29.(14分)SO2是硫酸工业尾气的主要成分。实验室中,拟用下图所示流程,测定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 L的硫酸工业尾气中SO2的含量:
(1)步骤①中加入H2O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 mol H2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
(2)步骤③的操作依次是:过滤、 、 、称重。
(3)一定温度下,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步骤②逐滴加入Ba(OH)2溶液的过程中,BaSO4的溶度积常数 (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溶液中SO42-浓度的变化情况为 (填序号)
①d→c→e ②b→c→d
③a→c→e ④d→c→a
(4)该V L尾气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用含有V、m的代数式表示)。
30.(14分)纳米碳酸钙应用非常广泛。实验室中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向饱和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制得纳米碳酸钙。
供选择的药品:①石灰石②氯化铵③氢氧化钙④饱和氯化钙溶液⑤浓硫酸⑥6 mol·L-1盐酸 ⑦饱和食盐水 ⑧饱和NaHCO3溶液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装置D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中盛放的溶液是 (填药品序号)。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所得碳酸钙颗粒是否为纳米级。
。(简述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3)通入适量气体后,C装置中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显 (填“酸”、“碱”、“中”之一)性,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上述装置存在一处缺陷,该缺陷为 。
【选做部分】
31.(8分)[化学—化学与技术]
煤是重要的能源,也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
(1)煤燃烧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
(2)下图是对煤燃烧产生的废气进行常温脱硫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①废气脱硫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在煤中直接添加一种物质,可有效减少煤燃烧产生的SO2该物质是 。
③石膏在工业生产中的用途是 (写出一种用途即可)。
(3)煤经过 (填加工方法)可以得到炉煤气、煤焦油和焦炭。煤焦油经过 (填加工方法)可得到芳香族化合物。煤也可以用氢化法转化成燃油,氢化法的本质是 。
32.(8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氨和水都是常用的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成对电子数之比为 。
(2)NH3分子可结合一个H+形成铵根离子(NH4+)。
①NH3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
②NH3分子与H+结合的过程中未发生改变的是 。(填序号)
a.微粒的空间构型 b.N原子的杂化类型 c.H—N—H的键角
(3)将氨气通入CuSO4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继续通过量氨气,沉淀溶解,得到蓝色透明溶液。该过程中微粒的变化是:[Cu(H2O)6]2+→Cu(OH)2→[Cu(NH3)4]2+。
[Cu(H2O)6]2+和[Cu(NH3)4]2+中共同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
(4)在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则冰晶体中氢键的“键能”是
kJ·mol-1(已知冰的升华热是51 kJ·mol-1,水分子间范德华力的能量为11 kJ·mol-1);水变成冰晶体时,密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33.(8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香豆素是重要的香料、医药中间体。某研究小组设计的合成香豆素路线如下:
(1)上述合成路线中,反应⑤的反应类型是 。
(2)H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D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的吸收峰有 个。
(3)B与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已知芳香族化合物I是G的同分异构体,且I中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则I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