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化学第一部分专题5 元素及化合物解题方法与技巧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化学科考试说明》的规定,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共有100多个知识点,而且这部分知识多数是描述性的,内容繁杂、零碎和分散,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难以掌握和运用。
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内容繁多,但其中有许多内容和化学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复习时可以用化学理论去统率和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而不需死记硬背。例如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可以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可以推测知一种盐的水溶液是中性、酸性还是碱性;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顺序表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可以推测某一反应是否发生;根据化学平衡和沙特列原理,可以知道如何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的进行……因此,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对那些可以从化学理论上加以概括的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理论知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是学好元素化合物的法宝,高考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综合考查仍是高考的主流。
【考点透视】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
(一)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
1.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2.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3.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网络
1.氯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请写出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硫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请写出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3.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4.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二.元素化合物特征现象:
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
2.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3.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4.特征反应现象:
5.既产生淡黄色沉淀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2O32-+2H+=S↓+SO2↑+H2O (Na2S2O3 +
H2SO4)
6.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并产生淡黄色沉淀: 2FeCl3+H2S=2FeCl2+S↓+2HCl
7.通CO2变白色浑浊:石灰水(过量变清)、Na2SiO3、饱和Na2CO3、浓苯酚钠、NaAlO2
三、金属基本反应:
2.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单质:Al、Si
(2)化合物: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如: Al3+ Al(OH)3 AlO2-
(3)A—
3.置换反应:
(1)金属→金属
(2)金属→非金属
4.分解反应:
(1)
(2)硝酸盐
(3)电解反应:电解
四、非金属知识归纳
1.非金属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
4.分解反应:
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
铵盐
5.特征网络:
通式:
①
②
③
④
6.特征反应
(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
①
②铵盐:
【专题训练】
1.(12分)氨气的喷泉实验基本操作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
A.使倒置烧瓶下端的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中事先加入酚酞试液)
B.取带有喷嘴和止水夹的长玻璃管、吸满水的胶头滴管,先后插入双孔橡皮塞
C.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
D.取一根带尖嘴的玻璃管,玻璃管的另一端用橡胶管与另一玻璃管相连,并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
E.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
F.将圆底烧瓶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
G.将止水夹移到下端玻璃管上
H.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塞子塞紧瓶口
(1)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填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H→A→________G→________。
(2)喷泉实验前如何证明圆底烧瓶中几乎充满了氨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喷泉的颜色可因为烧杯中的液体或圆底烧瓶中气体的改变而不同,试填写下表以实现喷泉的颜色变化:
烧瓶中的气体
烧杯中的液体
烧杯中液体的颜色
喷泉的颜色
NH3
水+酚酞
无色
红色
红色
无色
蓝色
紫色
无色
蓝色
(4)标准状况下,用排气法收集CO2气体到250 mL烧瓶中,烧杯中盛有0.25 mol/L的NaOH溶液,喷泉实验完成后,进入烧瓶的溶液体积为烧瓶容积的4/5。试判断此时烧瓶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是____________(不考虑由胶头滴管挤入烧瓶中引发实验所用的NaOH溶液)。
根据你的判断,从以下两空选答其中一空:
若溶质只有一种,请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
若溶质不止一种,请写出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________。
【答案】 (1)D→B→E→H→A→F→G→C(或E→D→B→H→A→F→G→C)
(2)将烧瓶倒立,用蘸有浓HCl的玻璃棒靠近瓶口,若有白烟产生,证明氨气已充满(或者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看是否变蓝)
(3)
烧瓶中的气体
烧杯中的液体
烧杯中液体的颜色
喷泉的颜色
NH3
水+酚酞
无色
红色
HCl
NaOH溶液+酚酞
红色
无色
SO2(CO2)
NaOH溶液+石蕊
蓝色
紫色
NO2+O2
KI-淀粉试液
无色
蓝色
(4)NaOH和Na2CO3 c(NaOH)∶c(Na2CO3)=18∶5
2.(12分)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H2O已略去)。
已知:
(a)A、B、C、D是非金属单质,其中B、C、D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b)反应①、②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
(c)化合物E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化合物K是常用的氮肥。
(d)化合物L具有漂白性,可由Cl2与NaOH溶液反应而制得。
(e)化合物J由两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
请按要求填空: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结构式________;H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L的溶液与化合物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J的化学式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突破口是E。由于B、C、D是非金属单质,且其中A不是气体,结合“化合物E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不难推出E为SO2,A为S,B为O2;再根据“反应②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及“FH2SO4,K”,且“K是常用的氮肥”可推出F为NH3,则C、D为N2、H2;再结合“JC”和“J由两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可推出C只能为N2,J为N2H4;又根据“L具有漂白性;可由Cl2与NaOH溶液反应而制得”可推出L为NaClO。
3.(12分)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Cl-、Mg2+、Ba2+、CO、SO,为了确定溶液中所含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取三份100 mL上述水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896 mL(标准状况);
(3)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
根据上述实验,请回答:
(1)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哪些离子的浓度能确定,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如何确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6分)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氨气性质实验。利用下图完成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其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向,A、B表示两种纯净、干燥的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己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和干燥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KMnO4、Na2O2、NH4Cl、NH4HCO3、P2O5、碱石灰、生石灰、蒸馏水、浓硫酸、浓氨水。
根据上图中装置和反应现象请回答:
(1)若乙中盛有P2O5,此时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丁中盛有P2O5,此时甲装置中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
(2)检验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己装置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停止甲、丙装置中的反应,并关闭a、b两个活塞,将己装置浸入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简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己装置中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氨气在纯氧中安静地燃烧,如图,将过量O2与NH3分别从a、b两导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先通入O2,后通入NH3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分)某地污水中含有Zn2+、Hg2+、Fe3+、Cu2+4种阳离子。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从该污水中回收金属铜的方案如下图所示:(提示:Zn(OH)2溶于NaOH溶液)。
甲
乙
丙
+
(1)三种实验方案中能制得纯净铜的方案是________。
(2)在能制得纯净铜的方案中,会导致环境污染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污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2分)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图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请回答:
(1)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请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B为黄绿色气体,则B为Cl2,C为无色气体,且能与Cl2反应,产物为E,E溶于水后又能和固体A反应,重新生成无色气体C,初步推测C为H2,E为HCl,A为金属单质。F为金属氯化物。据F+BD。而D是A和Cl2反应得到的金属氯化物,推断A为变价金属(Fe或Cu),结合A与盐酸反应能制取H2,故A为Fe,B为Cl2,C为H2,其他物质依次可推出。
【答案】 (1)Fe Cl2 H2
(2)2Fe+3Cl22FeCl3
(3)Fe+2HCl===FeCl2+H2↑
(4)2FeCl2+Cl2===2FeCl3
7.(10分)已知:2Fe3++2I-===2Fe2++I2,2Fe2++Br2===2Fe3++2Br-。
(1)含有1 mol FeI2和2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2 mol Cl2,此时被氧化的离子是________,被氧化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如果向原溶液中通入3 mol Cl2,则被氧化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含a mol FeI2和b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c mol Cl2,当I-、Fe2+、Br-完全被氧化时,c为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8.(12分)粉末状试样A是由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A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B生成;
②另取20 g A全部溶于0.15 L 6.0 mol·L-1盐酸中,得溶液C;
③将①中得到的单质B和溶液C反应,放出1.12 L(标况)气体,同时生成溶液D,还残留有固体物质B;
④用KSCN溶液检验时,溶液D不变色。
请填空:
(1)①中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中的单质B是________。
(2)②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溶液D的体积仍视为0.15 L,则该溶液中c(Mg2+)为________,c(Fe2+)为________。
【答案】 (1)加少量KClO3,插上Mg条并将其点燃 Fe
(2)Fe2O3+6HCl===2FeCl3+3H2O MgO+2HCl===MgCl2+H2O
(3)Fe+2H+===Fe2++H2↑ Fe+2Fe3+===3Fe2+
(4)0.67 mol·L-1 2.3 mol·L-1
9.(12分)蛇纹石矿可以看做MgO、Fe2O3、Al2O3、SiO2组成。由蛇纹石制取碱式碳酸镁的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1)蛇纹石加盐酸溶解后,溶液里除了Mg2+外,还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Mg(OH)2
开始沉淀pH
1.5
3.3
9.4
(2)进行Ⅰ操作时,控制溶液pH=7~8(有关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上表)
Ca(OH)2不能过量,若Ca(OH)2过量可能会导致______溶解、________沉淀。
(3)从沉淀混合物A中提取红色氧化物作颜料,先向沉淀物A中加入________(填入物质的化学式),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4)物质循环使用,能节约资源。上述实验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化学式)。
(5)现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产品aMgCO3·bMg(OH)2·cH2O中a、b、c的值,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可用试剂:浓硫酸、碱石灰):
①样品称量 ②高温分解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MgO称量
(6)18.2 g产品完全分解后,产生6.6 g CO2和8.0 g MgO,由此可知,产品的化学式中: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