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训练(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2012·济南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航天飞机上的隔热陶瓷瓦属于复合材料
B.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相同
C.食醋可去除水垢,NH4Cl溶液可去除铁锈
D.SO2和NO2都能使雨水的pH<5.6,造成酸雨
解析:选B。明矾净水是由于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而“84”消毒液可用于消毒是由于其中的NaClO具有强氧化性,二者的原理不同。
2.(2012·日照模拟)氧可与许多元素形成化合物,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7.2 g CaO2晶体中阴离子数目为0.2NA
B.4.0 g HO中所含电子数为2NA
C.6.2 g Na2O溶于100 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
D.标准状况下,将22.4 L NO2通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解析:选B。7.2 g CaO2晶体中的阴离子(O)数目为NA=0.1NA,A错误;H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分子中电子数为10,B正确;C项中不能确定溶液的体积,错误;NO2与水发生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1 mol NO2与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D错误。
3.(2012·潍坊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能氧化氢氧化铜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
B.甲烷、苯、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羊毛、蚕丝、棉花和亚麻等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D.乙酸、甲酸乙酯和羟基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B。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中,氢氧化铜被还原,A错;棉花和亚麻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C错;乙酸、甲酸甲酯和羟基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错。
4.(2012·山东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解析:选D。中和滴定实验时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会造成结果偏大,选项A错误;NaOH溶液应该盛放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选项B错误;苯的密度比水小,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在上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选项C错误;蒸发NaCl溶液时,当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溶液,选项D正确。
5.(2012·江南十校联考)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W/c(H+)=0.1 mol·L-1的溶液中:Na+、SiO、I-、CO
B.2%的氨水中:Ag+、K+、F-、NO
C.pH=1的溶液中:NH、Na+、SO、CH3COO-
D.0.1 mol·L-1的NaHSO4溶液中:K+、Fe2+、Cl-、Cr2O
解析:选A。Ag+与氨水可以反应生成沉淀或Ag(NH3)2OH,B错误;CH3COO-与H+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Cr2O在酸性溶液中能氧化Fe2+,D错误。
6.(2012·潍坊模拟)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Mg、Al、Si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故失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强
B.钚(Pu)属于过渡元素,能跟氟形成PuF6,据此可推测Pu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C.HF、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D.14C与14N质量数相同,可以互称为同位素
解析:选C。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之间的互称,14C与14N的原子数不同,D项错误。Na、Mg、Al、Sn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A错误。过渡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2个,B错误。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e溶于一定量稀硝酸溶液中可能有Fe3+和Fe2+生成
B.Al(OH)3既能溶于盐酸也能溶于烧碱溶液
C.Cu和过量的S反应生成Cu2S
D.NaHCO3和Na2CO3受热都分解出CO2
解析:选D。A项中Fe少量时生成Fe3+,Fe过量时生成Fe2+,A项正确;Al(OH)3呈两性,既能溶于盐酸也能溶于烧碱溶液,B项正确;Cu与S反应生成Cu2S,与S的弱氧化性有关,而与S是否过量无关,C项正确;Na2CO3受热不分解,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8.(12分)(2012·江苏高考)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1)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土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l3 (g)+3C(s)===3AlCl(g)+3CO(g) ΔH=a kJ·mol-1
3AlCl(g)===2Al(l)+AlCl3(g) ΔH=b kJ·mol-1
①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ΔH=________ 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②Al4C3是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Al4C3与盐酸反应(产物之一是含氢量最高的烃)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铝合金(Mg17Al12)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可在氩气保护下,将一定化学计量比的Mg、Al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获得。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Mg17Al12+17H2===17MgH2+12Al。得到的混合物Y(17MgH2+12Al)在一定条件下可释放出氢气。
①熔炼制备镁铝合金(Mg17Al12)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6.0 mol·L-1HCl溶液中,混合物Y能完全释放出H2。1 mol Mg17Al12完全吸氢后得到的混合物Y与上述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根据盖斯定律,将题中所给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可得所求反应,反应的ΔH=(a+b)kJ·mol-1。②含氢量最高的烃为CH4,根据C原子守恒,3个C原子需要结合12个H原子形成3个CH4分子。再由Al原子守恒,4个Al原子需要结合12个Cl原子形成4个AlCl3分子,所以Al4C3与HCl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2参加反应。
(2)①镁、铝都是活泼的金属,其单质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通入氩气作保护气,以防止二者被氧化。②1 mol Mg17Al12完全反应,吸收的H2为17 mol,在盐酸中会全部释放出来。镁铝合金中的镁和铝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生成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7 mol、18 mol,则生成的氢气一共为52 mol。
答案:(1)①a+b ②Al4C3+12HCl===4AlCl3+3CH4
?2?①防止Mg、Al被空气氧化 ②52
9.(16分)(2012·枣庄模拟)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C装置制备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氨气可以选用________作为干燥剂,收集时采用________法。若采用D装置制备氨气,那么所选药品是____________。
(2)若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来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请选择合适的仪器装置并按连接顺序排列____________。若在G中盛有品红溶液,通入氯气时,可看到品红溶液褪色,由此可得出“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的结论,你认为此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____。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3)B、H、J连接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以制得并进行NO2的有关实验。
①写出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用H装置验证NO2与H2O的反应,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a、b,再打开止水夹c,使烧杯中的水进入具支试管的可能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装置是固体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可用熟石灰与氯化铵共热制取NH3;干燥氨气可以选用碱石灰。收集氨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若采用D装置制备氨气,分液漏斗中可盛装浓氨水,烧瓶中可盛装碱石灰或CaO等。
(2)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得的氯气中含有两种杂质:HCl和水蒸气。可使气体先通过饱和食盐水以除去HCl,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气体。欲证明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是由于HClO的强氧化性,必须做对照实验,即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
(3)反应3NO2+H2O===2HNO3+NO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只要设法使NO2与水接触,引发反应,则烧杯中的水即可进入具支试管。
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碱石灰 向下排空气 浓氨水、生石灰(或固体烧碱等)
(2)AFEGJ 不合理 没有先证明干燥的Cl2无漂白性
(3)①Cu+2NO+4H+===Cu2++2NO2↑+2H2O
②微热具支试管,使具支试管内气体逸出,待NO2与H2O反应后,引发烧杯中的水沿导管流入具支试管中
10.(14分)(2012·海淀模拟)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液体燃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利用CO2与H2反应制得:2CO2(g)+6H2(g)CH3CH2OH(g)+3H2O(g) ΔH<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当温度T1>T2时,所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________________(填“>”、“<”或“=”)K2。
(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描述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生成1 mol CH3CH2OH(g)的同时生成3 mol H2O(g)
b.容器中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4)在工业生产中,可使H2的转化率和化学反应速率同时提高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合理措施即可)。
(5)工业上,常以乙醇为原料生产乙醛。根据如图所示信息,该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醇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某乙醇燃料电池以乙醇为燃料,使用酸性电解质溶液,则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直接书写即得K=。
(2)该反应的ΔH<0,是放热反应,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K1<K2。
(3)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生成1 mol CH3CH2OH(g)的同时都会生成3 mol
H2O(g),故a错误。由于是恒容容器,所以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气体的总质量和
体积均保持不变,故气体的密度也保持不变,故c错误。由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
知,只要平衡发生移动,气体分子总数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当容器中气体分子总数不
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4)欲使H2的转化率和化学反应速率同时提高,可增大CO2的浓度或增大压强。
(5)观察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6)由于电解质溶液显酸性,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H5OH+3H2O-12e-===2CO2+12H+。
答案:(1)K=
(2)<
(3)bd
(4)增大CO2浓度(或增大压强)
(5)放热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6)CH3CH2OH-12e-+3H2O===2CO2+12H+
11.(16分)(2012·青岛模拟)某实验小组用工业上废弃固体(主要成分为Cu2S和Fe2O3)混合物制取粗铜和Fe2(SO4)3晶体,设计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1)除酒精灯和铁架台或三脚架外,①中所需的仪器和夹持仪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①和⑥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
(2)试剂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x与溶液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取少量的溶液B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某种强氧化剂,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溶液变红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褪色,该同学猜测溶液褪色的原因是溶液中的SCN-被过量的氧化剂氧化所致。
现给出以下试剂:1.0 mol·L-1硫酸溶液、1.0 mol·L-1 NaOH溶液、0.1 mol·L-1
Fe2(SO4)3溶液、20%KSCN溶液、蒸馏水。请你设计合理实验验证乙同学的猜测是否
合理。简要说明实验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用实验制得的Fe2(SO4)3晶体配制0.1 mol·L-1的Fe2(SO4)3溶液,在称量出
Fe2(SO4)3晶体后,溶解该晶体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灼烧时所需仪器除题给仪器外还有坩埚,夹持仪器为坩埚钳,①和⑥中都用到玻璃棒。[来源:Z&xx&k.Com]
(2)溶液B为FeSO4溶液,加入试剂x得到Fe2(SO4)3溶液,则x为氧化剂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4)配制0.1 mol·L-1的Fe2(SO4)3溶液,要加入稀硫酸抑制Fe3+的水解。
答案:(1)坩埚 坩埚钳 玻璃棒
(2)H2O2 2Fe2++H2O2+2H+===2Fe3++2H2O
(3)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20%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乙同学的猜测是合理的,若不变红色,说明猜测不合理(或滴加过量的0.1 mol·L-1Fe2
(SO4)3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合理,若变红色,说明猜测不合理)
(4)将称量的晶体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和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
[来源:学科网ZXXK]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