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来源:中。教。网z。z。s。tep]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 )
①活性炭 ②氯水 ③二氧化硫 ④臭氧 ⑤过氧化钠 ⑥双氧水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⑥
解析:物质的漂白性主要有三种原理:一是由于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如氯水、臭氧、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等;二是由于物质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如SO2;三是由于物质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色素的能力,如活性炭。所以选C。
答案:C
2.(2013·惠州模拟)(双选)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过量的MnO2与浓盐酸反应
B.过量的Zn与18 mol/L的硫酸反应
C.过量的Br2与FeI2反应
D.过量的H2与N2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
解析:A中浓盐酸变稀后就不再与MnO2反应;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反应。
答案:AD
3.以下关于硫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来源:Zxxk.Com]
A.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B.检查病人胃病所用的钡餐,既可以用BaSO4,也可以用BaCO3
C.浓硫酸不可用来干燥H2S气体,因其具有强氧化性
D.SO2、SO3都为酸性氧化物,都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酸
解析:给病人查胃病只能用BaSO4,而不能用BaCO3,因胃酸中含有盐酸,会与BaCO3反应,生成的可溶性钡盐有毒。[来源:中+教+网z+z+s+tep]
答案:B
4.(2012·天津高考)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的是( )
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D.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解析:本题联系化学与生活,考查物质的性质、用途等。细菌、病毒为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从而可用于杀菌消毒,A项正确;CaO与SO2反应生成固体CaSO3,可起到固硫作用,因此CaO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B项正确;明矾溶于水产生的Al3+水解时形成的Al(OH)3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用于净水,C项错误;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氢气,因此可用作储氢材料,D项正确。
答案:C
5.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所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BaCl2溶液变浑浊
SO2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了BaSO3沉淀
B
Na2S溶液变浑浊[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SO2与Na2S溶液反应产生了S单质
C
KMnO4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D
品红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解析: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SO2溶于水生成H2SO3,进而与Na2S反应生成S单质。
答案:A
6.溶液乙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甲一定具有漂白性
B.溶液乙褪色后,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C.气体甲溶于溶液乙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反应
D.气体甲可能被溶液乙中的某些离子氧化
7.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 ②使用水煤气或干馏煤气作燃料 ③硫酸厂使用V2O15作催化剂,加快SO2的转化速率 ④将块状煤粉碎,提高其燃烧效率 ⑤在煤中加入生石灰后燃用 ⑥循环处理吸收塔放出的尾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⑥[来源:z#zs#tep.com]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⑥
解析:①中天然气的成分是CH4,所以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可以减少SO2的排放;②中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干馏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H4、H2、CO等,所以用水煤气或干馏煤气作燃料也可以减少SO2的排放;③中硫酸厂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并不能减少SO2的排放;④中将煤粉碎,能提高燃烧效率,但不能减少SO2的排放;⑤在煤中加入CaO,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可以减少SO2的排放;⑥在硫酸工业中循环处理吸收塔中的尾气,可以提高SO2的利用率,减少SO2的排放,所以能够减少SO2的排放的有①②⑤⑥,即C项组合正确。
答案:C
8.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最严密的是( )
A.检验试液中的SO: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B.检验试液中的SO: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C.检验试液中的I-:试液深黄色溶液深黄色溶液
D.检验试液中的CO:试液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9.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H2SO3、NH),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呈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A.Br- B.SO
C.H2SO3 D.NH
解析: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3,因H2SO3不稳定,分解产生的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加热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有NH3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③加入氯水时溶液显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Br-,再加BaCl2有白色不溶于HNO3的沉淀生成,说明此时溶液中含SO,但可能是原溶液含有的,也可能是氯水氧化H2SO3产生的,故不能确定的为SO。
答案:B
10.(2013·银川模拟)宁夏的硒砂瓜现今已享誉区内外,西瓜富含硒元素,有延年益寿、抗衰老、抗癌作用,因之得名“硒砂瓜”。二氧化硒(Se)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HNO3或浓H2SO4反应生成SeO2以回收Se。在回收过程当中涉及到如下化学反应:①SeO2+4KI+4HNO3―→Se+2I2+4KNO3+2H2O;②Se+2H2SO4(浓)―→2SO2↑+SeO2+2H2O。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eO2、H2SO4(浓)、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SeO2>I2
B.①中Se是氧化产物,I2是还原产物[来源:中_国教_育出_版网]
C.反应①中KI是氧化剂,SeO2是还原剂
D.反应①中每有0.6 mol I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2.4NA
解析:由氧化剂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故由①知,氧化性:SeO2>I2,由②知H2SO4>SeO2,故A正确;①中SeO2是氧化剂,Se是还原产物;KI是还原剂,I2是氧化产物,每有0.6 mol I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1.2NA,故B、C、D错。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0分)
11.(8分)用如下装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A B C
若在装置A中选用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制取SO2气体(根据需要可以加热),并通过装置B完成表中所设计实验,请填写表中空白:
B中棉花的位置
①
②
③
④
所蘸试剂
石蕊试液
品红溶液
淀粉和碘水混合液
氢硫酸[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现象
褪色
浅黄色
体现SO2的性质
解析:①SO2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原因是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体现了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②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有漂白性;③SO2与I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I2+2H2O===H2SO4+2HI,反应中SO2作还原剂,体现了还原性;④SO2与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SO2+2H2S===3S↓+2H2O,反应中SO2作氧化剂,体现了氧化性。
答案: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zzstep.com]
溶液变红
溶液褪色
溶于水显酸性
漂白性
还原性
氧化性
12.(8分)下列A~I九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在常温下为黑色固体单质,常温下C、E、F都是无色气体。[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zzstep.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来源:Zxxk.Com]
(1)C的固体名称________,F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与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转变为H和I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中A在常温下为黑色固体单质,可推测A为碳单质,因A+B―→C+D+E,其中C、E为无色气体,可推测是碳单质与浓酸之间的反应,再结合框图转化关系与反应条件,推测E为SO2,C为CO2,则进一步确定Ⅰ中含SO,H中含Cl-,F为O2,G为Na2CO3,则B为浓硫酸,将以上推测代入题中验证,可知推测正确。
答案:(1)干冰 O2
(2)C+2H2SO4(浓)2SO2↑+CO2↑+2H2O
(3)CO+2H+===CO2↑+H2O
SO2+Cl2+2H2O===4H++SO+2Cl-
13.(8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实验,结果都认为自己的试样(无色溶液)中含有SO。
甲的实验为:
(1)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A中若含有________(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乙的实验为: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2)丙认为乙的实验也不严谨,因为试样B中若含有______(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丙的实验为:
若丙方案合理,则回答:
(3)其中试剂Ⅰ是________,现象Ⅰ是________;试剂Ⅱ是________,现象Ⅱ是________。(若你认为丙方案不合理,以上四空可以不填)
解析:SO的检验中要排除干扰离子Ag+、SO、HSO的干扰。(1)中可能有Ag+;(2)中可能有SO或HSO。
答案:(1)Ag+ (2)SO或HSO
(3)盐酸 无明显变化 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14.(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实验中甲同学将a g Cu片和12 mL 18 mol·L-1浓H2SO4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Cu与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内盛品红溶液,当C中气体集满后,D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实验装置D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试用最简单的方法加以解决(实验用品自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4)F中应放置的液体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5)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Cu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足量药品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Fe粉 B.BaCl2溶液
C.Ag D.Na2CO3溶液
(7)甲同学向A中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一种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请问该气体单质是__________(填名称),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浓H2SO4与Cu反应产生的SO2使品红溶液褪色,SO2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B装置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所以F中应盛放饱和NaHSO3溶液,以减小SO2的溶解。随着反应进行,浓H2SO4的浓度不断减小,稀H2SO4与Cu不反应,所以虽然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Cu完全溶解。要使Cu片全部溶解,应该加入氧化剂,通入的单质气体应为O2,不引入新的杂质。
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品红溶液褪色 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塞在试管口 (3)F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4)D (5)随着反应进行,浓H2SO4的浓度不断减小,稀H2SO4与Cu不反应 (6)AD (7)氧气 2Cu+2H2SO4+O2===2CuSO4+2H2O
15.(12分)一定量的浓硫酸与足量Zn充分反应时,有SO2和H2生成。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研究。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微热试管A,观察到C、D、E中均有气泡产生;随后气泡量减少,品红溶液褪色,D中先出现浑浊后浑浊消失;反应较长时间后,C、D、E中的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
请回答:
(1)装置A中需用浓H2SO4,用一种简单的方法确定一瓶H2SO4一定是浓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B、C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接________、________接b,c接________、________接d;D、E两支试管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较长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浑浊消失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中.教.网z.z.s.tep]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