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2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移动
1.(2009广东会考)在一定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O和水蒸气通人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 CO2(g)+H2(g),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对该平衡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等于零 B.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D.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2.(2009广东会考)压强对合成氨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下表是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与NH3含量的一些实验数据:
压强/MPa
10
20
30
60
100
NH3含量(体积分数)/%
81.5
86.4
89.9
95.4
98.8
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断:随着压强增大,平衡时NH3含量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3.(2010宁德质检)已知:CO(g) + H2O(g) H2(g) + CO2(g)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400
500
830
1000
平衡常数K
10
9
1
0.6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恒温时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 C.830℃时,反应达到平衡,[CO]=[CO2] D.400℃时,恒容反应器中投入CO、H2O、H2、CO2物质的量分别为5 mol、1 mol、2 mol、3mol, 反应向逆方向进行
4.(2010广州调研)工业制硝酸的其中一步反应为氨的氧化,反应方程式为:4NH3(g) + 5O2(g) 4NO(g) + 6H2O(g) △H=-1025 kJ/mol氧化过程中还伴随有N2O、N2等物质生成。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c(NH3)·c(O2)=c(NO)·c(H2O) B.反应达到平衡后,3ν正(NH3)=2ν逆(H2O) C.其它条件不变,温度越高,氨的转化率越高 D.寻找合适的催化剂是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NO产率的有效措施
温度
平衡浓度/ (mol L-1)
c(NH3)
c(CO2)
T1
0.1
T2
0.1
5.(2012西城期末)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某容积恒定的真空容器中,发生反应: H2NCOONH4(s)2NH3(g)+CO2(g)在不同温度下,该反应平衡状态部分数据见右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T2>T1,则该反应的ΔH<0 B.向容器中充入N2,H2NCOONH4质量增加 C.NH3体积分数不变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D.T1、T2时,H2NCOONH4转化的Δn(T2)=2Δn(T1)
6.(2012海淀期末)2SO2(g) + O2(g) 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容积均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2(g)和O2(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起始物质的量
n(SO2) / mol
0.4
0.8
0.8
n(O2) / mol
0.24
0.24
0.48
SO2的平衡转化率/ %
80
α1
α2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该温度下,平衡常数值为400C.平衡时,丙中c(SO3)是甲中的2倍 D.平衡时,甲中O2的转化率大于乙中O2的转化率
7、高温及一定催化剂作用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 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容器体积变为原来2倍,CO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 + H2CO + H2O △H>0
8.(2011四川高考)可逆反应①X(g)+2Y(g )2Z(g) 、②M(g)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C.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5/11 D.在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体积分数相等
9.(2011江苏高考)700℃时,向容积为 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 CO2+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反应时间/min
n(CO)/mol
H2O/ mol
0
1.20
0.60
t1
0.80
t2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1?mim-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 molH2O,到达平衡时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 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 D.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0.(2011东城一模)在1100℃,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 Fe(s)+CO2(g) ?△H=a kJ/mol(a >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生成1 mol Fe,则吸收的热量小于a kJ B.若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C.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 mol/L,则c(CO2)=0.0263 mol/L
11.(2011安徽联考)如图所示,隔板K1固定不动,活塞K2可自由移动。T℃时,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向容器M、N中各充入l mol N2和3 mol H2,初始M、N的容积和温度相同,并保持温度不变。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M>N B.H2的体积分数:M>N C.容器N中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有1.2mol NH3,此时N的容积为VL, 则该反应在此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 D.该反应在T℃时的平衡常数K:M=N
12.(2011苏北二研)如右下图所示,图Ⅰ是恒压密闭容器,图Ⅱ是恒容密闭容器。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在Ⅰ、Ⅱ中分别加入2 mol X和2 mol Y,开始时容器的体积均为V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状态(提示:物质X、Y的状态均未知,物质Z的状态为气态): 2X(?)+ Y(?)aZ(g)。此时Ⅰ中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质Z的化学计量数a = 2 B.若Ⅱ中气体的密度如图Ⅲ所示,则X、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 C.若X、Y均为气态,则在平衡时X的转化率:Ⅰ>Ⅱ D.若X为固态、Y为气态,则Ⅰ、Ⅱ中从开始到平衡所需的时间:Ⅰ>Ⅱ
13.(2010苏北一研)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2(g)+3Y2(g) 2XY3(g) △H=-92.6 kJ·mol-1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X2
Y2
XY3
①
1
3
0
放热23.15 kJ
②
0.6
1.8
0.8
Q(Q>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相等 B.达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mol·L-1 C.容器②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 D.若容器①体积为 0.20 L,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23.15 kJ
14.(2011海淀期中)某温度下,反应2CH3OH(g) CH3OCH3(g) + H2O(g)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浓度/(mol·L-1)
0.44
0.6
0.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起始浓度为1.04 mol/L B.此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C.平衡时CH3OH的浓度为0.04 mol/L D.平衡时CH3OH的转化率小于80%
15.(2010江苏高考)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2NH3(g) ΔH=-92.4kJ/mol
容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mol N2、3mol H2
2mol NH3
4mol NH3
NH3的浓度(mol·L-)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kJ
吸收bkJ
吸收ckJ
体系压强(Pa)
p1
p2
p3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c1>c3 B.a+b=92.4 C.2p2<p3 D.α1+α3<1
〖答案〗1、 C 2、 A 3、 B 4、 BD 5、 D 6、 B 7、 D 8、 B 9、 BC 10、 D 11、 A 12、 BC 13、 AC 14、 C 15、 BD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