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 考点16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1.(2011全国素质复赛)已知在pH约为4的环境中,Cu2+、Fe2+几乎不水解,而Fe3+完全沉淀。工业上制CuCl2是将浓盐酸用蒸气加热到 80℃左右,再慢慢加入粗氧化铜(含少量杂质Fe3O4),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欲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下述方法中,可行的是 A.加人纯Cu将Fe 2+还原为Fe B.向溶液中通入H2S使Fe2+沉淀 C.向溶液中通入C12,再通入NH3,调节pH为4左右 D.向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纯净的CuO粉末调节pH为4左右 2.(2011南平质检)某温度下,将Fe(OH)3(s)、Cu(OH)2(s)分别置于蒸馏水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金属阳离子浓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适量浓NH3·H2O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c、d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不相等   C.Cu(OH)2在c点比在d点代表的溶液中溶解程度小   D.该温度下,氢氧化铁的Ksp[Fe (OH)3]大于氢氧化铜Ksp 3.(2011青岛一模)已知25℃时,电离常数Ka(HF)=3.6×10-4,溶度积常数Ksp(CaF2)=1.46×10-10。现向1 L0.2mol·L-1HF溶液中加入1 L0.2 mol·L-1CaCl2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0.1 mol·L-1HF溶液中pH=1 B.Ksp(CaF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C.加入CaCl2溶液后体系中的c(H+)浓度不变 D.该体系中有CaF2沉淀产生 4.(2011延庆)根据以下叙述制备氯化铜:先将浓盐酸用蒸气加热至80℃左右,慢慢加入含有FeO杂质的CuO粉,充分反应,使其溶解。已知:FeS不溶于水,但溶于酸; 溶液中被沉淀离子 Fe3+ Fe2+ Cu2+  完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 ≥3.7 ≥9.6 ≥6.4  在除去溶液中的Fe2+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A.可直接加碱,调整溶液的pH≥9.6   B.加入纯铜粉,将Fe2+还原为Fe C.先将Fe2+氧化成Fe3+,再调整溶液pH至3~4      D.通入H2S使Fe2+直接沉淀 5.高纯铜(纯度可达99.99%)广泛应用于电器工业。某粗铜样品中含Fe、Ni、Ag、Au等四种金属杂质,可用电解法进行精炼制得高纯铜。 (1)请在下图1中标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名称    (2)已知Ni的金属活动性介于Fe和Sn之间。则精炼完成后,在阳极底部的沉积物中可回收到的金属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若在实验室中完成此实验,可用铅蓄电池做电源。铅蓄电池的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4H++2SO42- 2PbSO4+2H2O 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上图2所示连接进行充电,充电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__________(填化学式),B电极上生成________(填化学式);充电完毕,铅蓄电池的正极是________极(填“A”或“B”) (3)电解完毕后,某兴趣小组欲对电解液中的离子进行分离,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相关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①结合右图分析,相同温度下Ksp[Cu(OH)2]、 Ksp[Ni(OH)2]、Ksp[Fe(OH)2]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离过程中,使上述溶液的pH逐渐增加,则溶液中的Cu2+、Fe3+和Ni2+沉淀的先后顺序依次 为             。 6.(2011龙岩质检)某溶液中同时存在Mg2+、Fe2+、Mn2+和Al3+四种金属离子(浓度均为0.1mol/L)。现用碱调节溶液pH,根据右表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l3+最先转化为Al(OH)3沉淀 B.加碱过程中,Fe2+、Mn2+几乎同时转化为沉淀 C.要使Mg2+转化为沉淀,溶液pH应大于9 D.pH=14时,四种金属离子全部以沉淀形式存在 7.(2011郑州三模)某温度时,Ag2S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点对应的Kap等于c点对应的Kap B.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使溶液从a点变到b点 C.该温度下,Ag2SO4的溶度积常数(Kap)为1.6×10-5(mol·L-1)2 D.0.02mol·L-1的AgNO3溶液与的0. 2mol·L-1的Na2SO4溶液等体积 混合不会生成沉淀 8.(2011苏北二研)用广谱高效的二氧化氯(ClO2)替代液氯进行消毒,可避免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有机氯代物。 (1)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硫酸酸化后反应制得,在该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有效氯含量是含氯消毒剂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效氯含量的定义为:从HI中氧化出相同量的I2所需Cl2的质量与指定含氯消毒剂的质量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则ClO2的有效氯含量是                。 (3)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对用ClO2消毒过的自来水进行氯元素含量的测定(假定ClO2全部转化为Cl-),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向30.00 mL水样中加几滴K2CrO4溶液作指示剂,用0.001000 mol·L-1AgNO3溶液滴定,当有砖红色Ag2CrO4沉淀出现时,达滴定终点,此时用去AgNO3溶液12.12 mL。 ①水样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②已知Ksp(AgCl) = 1.78×10-10,Ksp(Ag2CrO4) = 2.00×10-12。如在滴定终点时,测得溶液中CrO42-的浓度是5.000×10-3 mol·L-1。试计算此时溶液中Cl-的浓度是多少。 9.(2011浙江样卷)某同学为试验CuS在不同酸中的溶解性,取4份黑色CuS粉末试样置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醋酸、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溶液。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CuS不溶于醋酸溶液;②CuS不溶于浓盐酸;③CuS不溶于浓硫酸;④CuS在浓硝酸中溶解,溶液变蓝,并有红棕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根据上述现象,该同学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CuS不溶于弱酸,能溶于强酸 B.CuS不溶于非氧化性酸,能溶于氧化性酸 C.CuS溶于硝酸,是因为硝酸氧化性强于硫酸,S2-被氧化,使溶解沉淀平衡往溶解方向移动 D.CuS溶于硝酸,是因为硝酸的酸性大于硫酸和盐酸的酸性,S2-结合H+,放出H2S气体,使溶解 沉淀平衡往溶解方向移动 10.(2011济南调研)已知,常温下,KSP(AgCl)=1.8×10-10 mol2·L-2,KSP(AgI)=8.3×10-17 mol2·L-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SP比在纯水中的KSP小 B.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沉淀由白色转化为黄色 C.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K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先产生AgI沉淀 D.向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晶体,有AgCl析出且溶液中c(Ag+)=c(Cl-) 11.(2011福州一检)实验室常用硫酸铜溶液吸收气体中的硫化氢:CuSO4+H2S=CuS↓+H2SO4,该反应可以推测 A.CuS易水解 B.CuS可溶于盐酸 C.相同温度下氢硫酸饱和溶液中硫离子(S2-)浓度比CuS饱和溶液中大 D.强酸可以制取弱酸 12.(2009泉州水平测试)在AgCl沉淀中加过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有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A.加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Ksp(AgCl)减小 B.加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Ag+ 和I-的浓度之积等于Ksp(AgI) C.加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Ag+ 和Cl- 的浓度之积小于Ksp(AgCl) D.Ksp(AgI)<Ksp(AgCl) 13.(2011海淀期中)100℃时,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1。降至室温后析出mg KCl晶体(晶体中不含结晶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ω1一定大于ω2  C.降温前后,溶液中KCl的物质的量未发生改变  D.100℃的原溶液中,结晶和溶解的速率可能相等 14.(2010山东高考)某温度下,Fe(OH)3(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Ksp[Fe(OH)3]<Ksp[Cu(OH)2]  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  D. 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15.(2010北京高考)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6.(2010海南高考)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 ,K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AgCl>AgI> Ag2CrO4       B.AgCl> Ag2CrO4>AgI      C.Ag2CrO4>AgCl>AgI       D.Ag2CrO4>AgI>AgCl 17.(2010杭州一测)将氨水滴加到盛有AgCl浊液的试管中,AgCl逐渐溶解,再加入NaBr溶液又产生了浅黄色沉淀。对上述过程,下列理解或解释中正确的是  A.Ksp(AgCl)<Ksp(AgBr)  B.若在AgCl浊液中直接加入NaBr溶液,也会产生浅黄色沉淀  C.上述实验说明AgCl没有NaBr稳定  D.因为Ksp(AgCl)>Ksp(AgOH),故氨水能使AgCl溶解 18.(2010福州质检)已知298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取适量的MgCl2溶液, 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13.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的c(H+)=1.0×10-13mol·L-1  B.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13 mol·L-1   C.所加的烧碱溶液pH=13.0   D.所得溶液中的c(Mg2+)=5.6×10-10 mol·L-1 19.(2010济南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B.Ksp大小取决于难溶电解质的量,所以离子浓度改变时,沉淀平衡会发生移动   C.所谓沉淀完全就是用沉淀剂将溶液中某一离子完全除去   D.温度一定,当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sp时,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 20.(2009广东高考)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一定时,Ksp(SrSO4)随SO4的增大而减小   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K时Ksp(SrSO4)最大   C.283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283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21.(2009山东聊城一模)已知如下物质的溶度积常数:FeS:Ksp=6.3×10-18mol2·L-2;CuS:Ksp=1.3×10-36mol2·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FeS的溶解度 B.同温度下,向饱和FeS溶液中呈入少量Na2S固体后,Ksp(FeS)变小 C.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最先出现的沉淀是FeS 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做沉淀剂 22.(2010杭州一测)一实验小组的同学查阅了20℃时,一些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物质 Ba(NO3)2 NH4Cl BaCl2 NH4NO3 NaCl Ba(OH)2  溶解度 8.3 27.3 26.3 63.5 26.4 4.3  并做了如下四个实验: 实验一:取氯化钡固体配成饱和溶液,再向其中加入硝酸铵固体至恰好不溶为止。 实验二:向上述溶液中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现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并闻到刺激性气体气味。将所得沉淀反复水洗后分成两份。 实验三:向一份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实验四:向另一份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再加足量稀盐酸。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实验三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3)实验四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2011盐城二研)碱式碳酸镁密度小,是橡胶制品的优良填料。可用复盐MgCO3·(NH4)2CO3·H2O作原料制备。取一定量的含镁复盐放入三颈烧瓶中,并将三颈烧瓶放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如图所示),按一定的液固比加入蒸馏水,开启搅拌器同时加入预定的氨水,待温度到达 40℃时开热解,此时滴加卤水(氯化镁溶液)并继续滴入氨水,保持10分钟,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滤出的固体在 120℃干燥得到碱式碳酸镁产品。 (1)①搅拌的目的是        ,②选择水浴加热方式,其优点是:          。 (2) 40℃复盐开始热解生成MgCO3·3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40℃时,开始滴加卤水的目的是                          。 (4)碱式碳酸镁产品中镁的质量分数(w(Mg)%)越高,产品质量越好,氯的质量分数越高,产品质量越差。分析Cl-含量采用滴定法,先精确称取一定量产品用适量硝酸溶解,经稀释等步骤最终配得一定体积的溶液。 ①测定实验中除用到天平、烧杯、玻璃棒、锥形瓶、滴定管外,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②已知某温度时,一些银盐的Ksp如下表: 难溶盐 AgCl AgBr AgI Ag2CrO4  Ksp 2×10-10 5.4′10-13 8.3′10-17 2×10-12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黄色 砖红色  则滴定时,可用作指示剂的是      (选填序号:a.NaBr  b.NaI  c.K2CrO4)。且滴定时,应将溶液调成中性,不能是强酸性或强碱性,其中不能是强碱性的原因是         。 (5)若已知制得的碱式碳酸镁的质量ag,要确定其组成(不考虑微量杂质),还必需的数据有:      。 ①充分灼烧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②灼烧时,测算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③灼烧时的温度和时间       ④碱式碳酸镁的密度 1. D 2、 A 3、 D 4、 C 5.(1)左  精铜   右  粗铜  电解质为 硫酸铜溶液 ) (2)Ag、Au (3)Pb    PbO2    B  (4)①Ksp[Fe(OH)2] > Ksp[Ni(OH)2] >Ksp[Cu(OH)2] ②Fe3+、Cu2+、Fe2+ 6. D 7、 B 8.(1)2︰1 (2)263%(或2.63) (3)①4.04×10-4 mol·L-1 ②当c(CrO42-) = 5.00×10-3 mol·L-1出现砖红色沉淀时: 由Ksp(Ag2CrO4)和c(CrO42-)=5.00×10-3,得c(Ag+) = 2.00×10-5 mol·L-1 所以,c(Cl-) = 8.90×10-6 mol·L-1 9. C 10、 B 11、 C 12、 A 13、 C 14、 B 15、 D 16、 C 17、 B 18. C 19、 D ? 20、 BC 21、 D 22.(1)NH4++OH-==NH3↑+H2O???Ba2++2OH-==Ba(OH)2↓ (2)沉淀溶解? (3)加入硫酸无明显现象,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或答无明显现象); ????? Ba(OH)2+H2SO4==BaSO4+2H2O?? 23.(1)①使反应物充分混合接触,提高反应速率 ②反应物均匀受热 (2)MgCO3·(NH4)2CO3·H2O+H2OMgCO3·3H2O↓+ CO2↑+2NH3↑ (3)吸收复盐热解放出的NH3和部分CO2。 (4)①容量瓶(一定规格)、胶头滴管 、(移液管) ②c;碱性条件下硝酸银会生成氧化银(或氢氧化银)沉淀。 (5)①②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