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当电路中转移NA个电子,阳极溶解32g铜 B.浓度为1mol/L的Al2(SO4)3溶液中Al3+的数目小于2NA C.60 g二氧化硅晶体中含NA个SiO2分子 D.在含有1 molCH3 COO-的醋酸钠溶液中,Na+数目大于NA 2、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常温下,0.1 mol·L-1 H2SO3溶液,若c(OH-)/c(H+)=1×10-8,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1mol·L-1 B.10 mL 0.02 mol·L-1 HCl溶液与10 mL 0.02 mol·L-1 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溶液的pH=12 C.25 ℃时,将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与稀氨水相混合,当溶质为NH3·H2O和NH4Cl时,溶液的pH≥7 D.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时,溶液中c(HCO3- )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 3、如图,将纯Fe棒和石墨棒插入1 L饱和NaCl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M、N用导线直接相连,在溶液中滴人酚酞试液,C电极周 围溶液变红 B.M接电源正极,N接电源负极,当两极产生气体总量为22.4 mL(标 准状况)时,则生成0.001 mol NaOH。 C.M接电源正极,N接电源负极,将C电极换成Cu电极,电解质溶液换成CuSO4溶液,则可实现在铁上镀铜 D.M接电源负极,N接电源正极,若把烧杯中溶液换成1 L 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产生蓝色沉淀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218O中投入Na2O2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18O+ 2Na2O2=4NaOH+ 18O2↑ B.制备Fe(OH)3胶体时,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在加热的同时不断搅拌,直到得到红褐色溶液 C.向Ba(OH)2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过量氨水,又变浑浊 D.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5. 85 g NaCl固体配制成100 mL 0.100 mol ? L-1 NaCl溶液 5、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A.图1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B.图2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图3表示0.1000mol /LNaOH溶液滴定20. 00 mL 0. 1000mol/L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 D.图4表示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体积V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 6、蛇纹石矿可看作由MgO、Fe2O3、Al2O3、SiO2组成。由蛇纹石制碱式碳酸镁的实验步骤如下: 室温下,相关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KSP见下表1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Mg(OH)2  (溶度积)KSP 4.0×10-38 1.25×10-33 1.8×10-11  注:① lg2=0.3,②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 mol·Lˉ1时 ,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滤液I中,不能加过量的Ca(OH)2是为了防止Al(OH)3溶解和Mg2+沉淀 B.滤液I中,加Ca(OH)2后Al3+比Fe3+先沉淀完全 C.室温下,用Ca(OH)2把滤液I的pH调节到4.7时,Al3+刚好沉淀完全 D.称18.2g碱式碳酸镁【aMgCO3·b Mg(OH)2·cH2O】高温加热分解得到6.6g CO2和8.0g MgO,由此可知a=3、b=1、c=3 7、有A、B、C、D四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产生表中的离子(每种物质只含一种阴离子且互不重复) 阳离子 Na+、Ba2+、NH4+  阴离子 CO32―、Cl―、OH―、SO42―  已知:①A、C溶液的pH均大于7,A、B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大;②C溶液和D溶液相遇时只生成白色沉淀,B溶液和C溶液相遇时只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溶液和D溶液混合时无明显现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D是Na2SO4 B.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溶液和C溶液混合,反应后的溶液c(Cl-)>c(Ba2+) C.A的水溶液中可能有:c(OH-)=c(HCO3-)+c(H+)+2c(H2CO3) D.常温下,0.15mol/LC溶液和0.20mol/L盐酸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3,则C溶液和盐酸的体积比约为3:2 8、(15分)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药品 制取气体 量气管中的液体  Ⅰ Cu、稀HNO3  H2O  Ⅱ NaOH固体、浓氨水 NH3   Ⅲ Na2SO3固体、浓H2SO4[来源:学#科#网Z#X#X#K] SO2   Ⅳ 镁铝合金、NaOH溶液(足量) H2 H2O  (1)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液体的操作是 [来源:学科网] (2)该同学认为实验I可通过收集并测量NO气体的体积来探究铜样品的纯度,你认为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3)实验Ⅲ烧瓶中产生的SO2气体通入溴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实验Ⅱ中量气管中的液体最好是__ __(填字母编号,下同) a.浓NaOH溶液 b.氨水 c.煤油 d.氯化铵溶液 e.CCl4 该实验剩余的NH3需吸收处理.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NH3,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有 .  (5)本实验应对量气管多次读数,读数时应注意:①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② ,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6)实验Ⅳ获得以下数据(所有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忽略滴入液体体积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编号 镁铝合金质量 量气管第一次读数 量气管第二次读数  ① 1.0g 10.0mL 346.3mL  ② 1.0g 10.0mL 335.0mL  ③ 1.0g 10.0mL 345.7mL  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__ __. 9、(14分)(1)二甲醚[CH3OCH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一所示。  ①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电池在放电过程中,b对应的电极周围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以上述电池为电源,通过导线与图二电解池相连。 ①X、Y为石墨,a为2L 0.1mol KCl溶液,写出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X、Y分别为铜、银,a为1L 0.2mol/L AgNO3溶液,写出Y电极反应式: (3)室温时,按上述(2)①电解一段时间后,取25mL上述电解后溶液,滴加0.4mol/L醋酸得到图三(不考虑能量损失和气体溶于水,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①结合图三计算,上述电解过程中消耗二甲醚的质量为 。 ②若图三的B点pH=7,则滴定终点在 区间(填“AB”、“BC”或“CD”)。 ③C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 10、(14分)(1)已知: Al和FeO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某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分别为A、B,如图所示。 ①据图判断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物的转化 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其中B历程表明此反应采用的条件为 (选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C.降低温度 D.使用催化剂 (3)1000℃时,硫酸钠与氢气发生可逆反应: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已知K1000℃”或“=”);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四种盐溶液按pH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填序号) 。 a.NH4HCO3  b.NH4A c.(NH4)2CO3 d.NH4Cl 11、(15分)某化合物A由两种阳离子和一种带二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组成,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1:3,其阴离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与CO2相同且摩尔质量是CO2的2倍。A溶液的焰色反应呈紫色。 (1)称量5.0 g A·xH2O晶体,配制成250 mL溶液。操作步骤依次是:称量、_ 、转移、洗涤并转移、定容、__ _。 (2)在A的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呈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可确定A的化学式为 。 (4)取所配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用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 (5)向(4)中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匙锌粉(过量),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过滤及洗涤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呈酸性。然后用0.010 mol.L-lKMnO4。 溶液滴定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0.02 mL。 重复步骤(4)、步骤(5)操作,再次滴定消耗0.010 mol·L-1KMnO4溶液19.98 mL此过程中加入锌粉的作用是____ 。 根据步骤(5)中的实验数据可以汁算测得该晶体中所含的某种金属元素的的质量分数为 。在步骤(4)中,若加入的KMnO4溶液的量不够,则步骤(5)中所测的数据将 (选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Z&X&X&K] 化学答案 DCACCBB 8、(15分)(1)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的凹槽与瓶口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2分) (2)不可行(1分);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2分) ⑶SO2 + Br2 + 2H2O = 4H+ + 2Br- + SO42-(2分), (4)c e (2分) ACDF(全对2分) (5)使量气管与左边装置液面齐平(2分) (6)27%(或0.27)(2分) 9.(14分)(1)①O2+4+4H+=2H2O(2分) ②减小(2分) (2)①2+2H2OCl2↑+H2↑+2(2分) ②Ag - = Ag+ (2分) (3)①0.77g (2分) ②AB(2分) ③c()>c(K+)>c(H+)>(2分) 10 11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