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山东省高密市高一化学期中质量检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Cl 35.5 Rn 222
第Ⅰ卷(选择题共49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A.HCl B.KOH C.CaCl2 D.CO2
2.下列各组中,在一定条件下前面的元素可以把后面的元素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的是
A.Cu、Fe、Ag B.Na、Cu、Hg C.Cl、Br、I D.S、F、I
3.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B.①②③为同素异形体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4.用锌片与1mol·L-1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A.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B.加入少量NaCl溶液
C.不用锌片,改用锌粉 D.加入少量1 mol·L-1硫酸
5.化学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 B.锂电池 C.镍镉电池 D.锌锰电池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6.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A.D316O+ B.7Li+ C. 16OD- D. 16OH-
7.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粒子不显电性 B.该粒子质量数为4
C.与氢元素的质子数相同 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
8.已知下列元素的半径为:
原子
N
S
O
Si
半径r/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A.0.80× B.1.10×
C.1.20× D.0.70×
9.已知:①硫酸比次氯酸稳定②硫酸的酸性弱于高氯酸③H2S 比HCl易被氧化④HCl比 H2S更容易由单质合成⑤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上述事实能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10.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
11.下列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固体二氧化锰,能产生气体的是
A.3%的H2O2溶液 B.1mol/L NaOH溶液
C.1mol/L KClO3溶液 D.0.1mol/L 盐酸
12.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OH--2e=ZnO+H2↑,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负极,并被氧化 B.正极,并被还原 C.负极,并被还原 D.正极,并被氧化
13.下列元素一定为主族元素的是
A.最外层有3个电子的元素 B.最高正价为+7价的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电子层数的元素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酸的元素
14.任何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下列反应可逆性最小的是
A.H2 + F2 = 2HFB.H2 + Cl2 = 2HClC.H2 + Br2 = 2HBr D.H2 + I2 = 2HI
15.人们利用化学反应制取了大量的物质,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世界。例如,利用盐酸与氯酸钠(NaClO3)反应制取一种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来替代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消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HCl+5NaClO3=5NaCl+6ClO2+3H2O。在该反应中
A.NaClO3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B.HCl中的氯元素全部被氧化
C. ClO2中只含有共价键 D.ClO2是离子化合物
16.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合成氨,已知在时间t内,氨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在此时间内,用氢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45mol·L–1·s–1,则t是
A.0.44s B.1s C.1.33s D.2s
17.向固定容积的绝热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A、B两种气体,发生如下反应A(g)+B(g)=2C(g),完全反应后容器内压强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混合气体总分子数增多 B.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C.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18.某元素构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有3种,其分子量分别为158、160、162。在天然单质中,此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由此推断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此元素有三种同位素B.其中质量数为79的同位素原子占原子总数的1/3
C.其中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80D.此元素的单质的平均分子量为160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1分)
三. (本题包括2个小题, 共16分)
18.(6分)某中学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金属氧化物A也能催化氯酸钾的分解,且A和二氧化锰的最佳催化温度均在500℃左右。于是对A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定量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收满500mL氧气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
表一 用MnO2做催化剂
实验序号
KClO3的质量(g)
MnO2的质量(g)
反应温度(℃)
待测数据
1
8.00
2.00
500
2
8.00
2.00
500
表二 用A做催化剂
实验序号
KClO3的质量(g)
A的质量(g)
反应温度(℃)
待测数据
1
8.00
2.00
500
2
8.00
2.00
500
请回答:
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应是 。
完成此研究后,他们准备发表一篇研究报告,请你替他们拟一个报告题目:
。
19.(10分)据下列信息完成所需回答的问题:
(1)氧化物A是高熔点白色固体,A在融熔状态下电解得到单质C;
(2)氧化物B是黑色固体,B与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单质D;
(3)单质C与单质D反应生成M,其中单质C不溶于冷的浓硝酸。
(4)M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沉淀G;
(5)G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溶液N;G与盐酸反应得到溶液M。
请填空:
(1)A是 ;D是 (填化学式)
(2)元素C位于周期表的位置是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浓盐酸 ,
G+NaOH溶液
四. (本题包括3个小题, 共21分)
20.(5分)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期表中位于第8纵行的铁元素属于第________族。
(3)周期表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___纵行。
(4)所含元素超过18种的周期是第__________、_________周期。
21.(6分)化学键的键能是指气态原子间形成1mol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如H(g)+I(g)→H-I(g)+297KJ即H-I键的键能为297KJ·mol-1,也可以理解为破坏1mol H-I键需要吸收297KJ的热量。一个化学反应一般都有旧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KJ·mol-1):
键能
键能
键能
键能
H-H
436
Cl-Cl
243
H-Cl
432
H-O
464
S=S
255
H-S
339
C-F
427
C-O
347
C-Cl
330
C-I
218
H-F
565
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数据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①半径越小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即键能越大)_______(填“能”或“不能”)②非金属性越强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________(填“能”或“不能”)。能否从数据找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 ;试预测C-Br键的键能范围_________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