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荣达学校08-0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袁健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N-14 Ca-4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45 分) 1.为了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苯甲酸(苯甲酸钠)溶入水中重结晶 B.NaHCO3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后过滤 C.苯(苯酚),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 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后过滤 2.三聚氰胺被人称为“蛋白精”。它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最后生成三聚氰酸[C3N3(OH)3]。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其反应原理为: C3N3(OH)3  3HNCO; 8HNCO+6NO2  7N2+8C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C.1 mol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 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 3.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 ) A.二氧化硫的含量 B.蛋白质的含量 C.亚硝酸盐的含量 D.三聚氰胺的含量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 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 倾倒液体对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5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B 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C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 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 6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 100mL 0.1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 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 两溶液中分别加人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右所示: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苯乙酸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B.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C.该化合物的1H核磁共振谱中会在三个位置上出现特征峰 D.它可以和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8. 短周期元素W、X、Y、Z,W元素的一种原子无中子,X与Z同主族、与Y同周期,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0.4倍,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XY2与ZY2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相同 B.ZY2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强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C.XW4与XY2均为只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D.常温下Z的单质很稳定,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强碱反应 9.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 A. 位于短周期的X元素的阳离子与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两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一定是X③ C.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②最大 D.向等体积的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100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①>②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8分)A、B、C、D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1)若A是可溶性强碱,B是正盐,D不溶于稀硝酸,则B的化学式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B是正盐,D既可溶于盐酸又可溶于NaOH溶液。 当A是NaHCO3时,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w w w.k s 5 u.c o m (3)若A是碳化钙(CaC2),A与B的溶液反应时只生成气体C、CaCO3和水;C的燃烧热为1300kJ·mol-1。则B的化学式为 ;C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7.(6分) (1).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Hess)指出:“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著名的“盖斯定理”。现已知在101KPa下CH4、H2、C(固)的燃烧热分别为890.83KJ ·mol-1、285.83 KJ·mol-1和393.51 KJ·mol-1,则反应C(s)+2H2(g)=CH4(g)的反应热△H= , (2).氯化银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25℃时,氯化银的Ksp=1.8×10-10。现将足量氯化银分别放入:①100 mL蒸馏水中;②100 mL 0.1mol·L-1盐酸中;③100 mL 0.1mol·L-1氯化铝溶液中;④100 mL 0.1mol·L-1氯化镁溶液中。充分搅拌后,相同温度下,银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在0.1mol·L-1氯化铝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最大可达到 mol·L-1。 18、(10分)阅读下列实验内容,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某学生为测定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实验如下:用1.00mL待测硫酸配制100mL稀H2SO4溶液;以0.14mol·L-1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稀H2SO4 25.00mL,滴定终止时消耗NaOH溶液15.00mL。 (1)该学生用标准0.14mol·L-1 NaOH溶液滴定硫酸的实验操作如下: A、用酸式滴定管取稀H2SO4 25.00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 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D、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3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①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 ; ②该滴定操作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 ③在G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 。 (2)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滴定结果(填“偏小”、“偏大”或“恰好合适”) 。 (3)配制准确浓度的稀H2SO4溶液,必须使用的主要容器是 (4)如有1mol/L和0.1mol/L的NaOH溶液,应用_____ _的NaOH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溶液注入 (选填“甲”或“乙”)中。 (6)观察碱式滴定管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结果会导致测得的稀H2SO4溶液浓度测定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计算待测硫酸(稀释前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结果到小数点后二位) 。 19.(9分)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 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 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 20.(6分)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 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 化合物。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 ,其二氯取代产物有 种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1摩尔乙烯基乙炔能与3摩尔Br2发生加成反应 c 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d 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3)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结构简式: (4)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 、 21.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A和3molB,保持温度为20℃,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A(g)+2B(g) 3C(g),达平衡后生成0.5 mol C,平衡混合气中C的体积分数为ω;若将温度升高到50℃后,其他条件均不变,当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1.2 mol。问: (1)20℃时,平衡混合气中C的体积分数ω=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减少”或“不变”),该反应的焓变△H    0(填“>”、“<”或“=”); (3)20℃时,若在同一容器中加入2molA和6molB,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 mol, 此时平衡混合气中C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4)20℃时,若在同一容器中加入1molA、5molB和 mol C,则平衡混合气中C的体积分数仍为ω,平衡时体系中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2.(6分)现有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20mL,在该溶液中滴入0.05mol/L的Ba(OH)2溶液时,生成BaSO4的质量和溶液的pH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求: ⑴最初混合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 ⑵在A点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 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第五次质量检测 化学答题卷 姓名 班级 考号 得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A B B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C C B   二、非选择题 16(8分) (1) (NH4)2SO4 Ba(OH)2+(NH4)2SO4= 。 (2) Al3+ +3HCO3-= 。 (3) Ca(HCO3)2 C2H2 g+2.5O2 g= 。 17.(8分) 每空2分,共6分。 (1)-74.34 KJ ·mol-1 (2)①>②>④>③ 6×10-10 18 (10分) (1)①ECDBAGF;②酚酞;③无色变为浅红色(或粉红色)且半分钟不褪去。 (2)偏大 (3)100.00mL容量瓶 (4)0.1mol/L;溶液浓度越稀,误差就越小 (5)乙 (6)偏小 (7)4.20mol/L 9 (1)K=c(CH3OH)/c(CO)·c2(H2) 减小 (2)2nB/3tBmol·(L·min)-1 (3)b c (4)Cu2O+CO2Cu+CO2 20(1)C4H4 1 (2)d (3) (4)  21.(10分)⑴ 0.125 4.69 ⑵增大 > ⑶0.25 不变 (以上每空1分) (4)6 1.25 (每空2分) 22. 0.05mol/L 0.2mol/L 1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