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化 学 试 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I:12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As:7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俄罗斯科学家用铪和钨两种核素精确测定了地球和月球的年龄,得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它们是根据Hf(铪-182)和W(钨-182)两种核素的含量比例得 出的。下列有关铪-182和钨-182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位素 B.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C.中子数相等 D.电子数相等
2.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脚印”等焰火让全世界为之欢呼、倾倒,这主要是利用了化学中“焰色反应”的有关知识。
B.神七宇航员所穿航天服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三鹿毒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是一种“伪蛋白”,其分子结构如右图所
示,其化学式为C3H6N6。
D.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质”的美籍华裔
科学家钱永健等人。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形成的不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
3.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4.短周期元素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所在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所在族序数的二倍,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4倍,则A、B、C依次是
A
B
C
A.Be、Na、Al B.C、Al、P
C.O、P、Cl D.B、Mg、Si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的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C.凡是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6.某工厂废液中含有少量硫酸,拟选用下列物质(见下表)中和后再排放,如果要求花最少的钱来中和相同量的废硫酸,则应选择
物质价格表
物 质
CaCO3
Ca(OH)2
NH3
NaOH
市场参考价/(元/kg)
1.8
2.0
6.5
11.5
A.CaCO3 B.Ca(OH)2 C.NH3 D.NaOH
7.在N2 + 3H2 2NH3的反应中,在5s中N2由6mol/L减至2mol/L。则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2.4 mol/(L·s) B.1.6mol/(L·s) C.0.8 mol/(L·s) D.0.08 mol/(L·s)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
B.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使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达最大值:
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C.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Mg2++2HCO3-+Ca2++2OH-=CaCO3↓+2H2O+MgCO3↓
D.向100 mL 0.1 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0.012 mol Cl2:
10Fe2++14Br-+12Cl2=10Fe3++7Br2+24Cl-
9.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根据NaHCO3溶解度比NaCl、Na2CO3、NH4HCO3、NH4Cl都小的性质,运用CO2 +NH3 +H2O+NaCl=NaHCO3↓+NH4Cl的反应原理制备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气体是NH3,B气体是CO2
B.把纯碱及第Ⅲ步得到的晶体与某些固体酸性物质(如酒石酸)混合可制得发酵粉
C.纯碱可广泛地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中
D.第Ⅳ步操作是将晶体溶于水后加热、蒸发、结晶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0.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D.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3.6 g熔融的KHSO4中含有0.2 NA个阳离子
B.标准状况下,11.2 L氯仿中含有的C-Cl键的数目为1.5NA
C.常温常压下,92 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58.5g氯化钠晶体中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
12.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H4)2Fe(SO4)2·6H2O晶体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Cl-、NO3- B.K+、Ba+、OH-、I-
C.Cu2+、Al3+、Br-、HCO3- D.Fe3+、Mg2+、Cl-、SO42-
13.关于右图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铝是负极,铝片上析出无色气体
B.石墨是阳极,石墨棒上析出黄绿色气体
C.溶液中两电极间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
D.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最后沉淀溶解。
14.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等杂质
B.用加入浓溴水的方法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物
C.制备FeCl3溶液时,先将固体溶于较浓盐酸,再加水稀释
D.用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酸溶液的pH
15.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着某一反应,X气体(2 mol)、Y气体(10 mol)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YX
B.t1时,Y的浓度是X浓度的1.5倍
C.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t3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16.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1);△H=-Q kJ·mol-1;Q>574
B.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分别参加反应①②,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同
C.若用0.2mol CH4还原足量的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足量的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6 mol
17.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反应aA(g)+bB(g) hH(g)达到平衡后,
A、B、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和hmol。已知a+b=2h,若保持温度不变,将三者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平衡不移动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B的体积分数减少 D.amol/L<c(A)<2amol/L
18.现有常温下的四份溶液:①0.01 mol/L CH3COOH;②0.01 mol/L HCl;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③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B.将②、③混合,若有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C.将①、④混合,若有c(CH3COO-)>c(H+),则混合液一定呈碱性
D.将四份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③>④,①>②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4分)
19.(10分)某活动课程小组拟用50mL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制备Na2CO3溶液。为了防止通入过量的CO2气体生成NaHCO3,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取25 mL 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
b.小火煮沸溶液1~2 min,赶走溶解在溶液中的CO2气体;
c.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mL)NaOH溶液,使其充 分混合反应。
(1)此方案能制得较纯净的Na2CO3,写出c步骤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此方案第一步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2)加入反应物前,如何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 。
(3)若用大理石与盐酸制CO2,则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 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 _ _______ ________。
(4)在实验室通常制法中,装置A还可作为下列__________(填序号)气体的发生装置。
①CH4 ②H2 ③Cl2 ④CH2=CH2
(5)已知所用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室温下该溶液密度为1.44 g / mL,假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不考虑实验误差,计算用此种方法制备所得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已知Cu(OH)2沉淀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溶解在氨水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 + 4NH3·H2O [ Cu(NH3)4 ]2+ + 2OH- + 4H2O
有下列实验操作:
(1)操作1:在盛有0.1mol/L、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2mol/L、3mL的NaOH溶液,结果出现蓝色的悬浊液,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操作2:在盛有0.1mol/L、3mL的Cu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2mol/L、3mL的氨水,结果也出现蓝色的悬浊液,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在上述两种悬浊液中分别加入2mol/L的氨水溶解,请从平衡移动的角度思考哪一种悬浊液更易溶解成为澄清溶液? (填“操作1”或“操作2”),理由是
。
(4)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上述观点(或理由)的可靠性:
。
21.(14分)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
由此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于2mol/L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填实验现象)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4分)
22.(12分)我国中医药已有数千年历史,其独特的疗效使得经深加工的中药产品正逐步进入国际市场,但国外在进口中药时对中药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毒元素的含量等各项指标检查是非常严格的,因此把好出口中药的质量关是非常重要的。以下介绍了分析实验室对中草药中可能的残余有毒元素As的检验方法和步骤(As在中草药中主要以As2O3的形式存在):
①取1000g中草药样品进行前期处理制得待测溶液,此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As元素将转化为H3AsO3;
②将待测溶液转移入250mL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0.2 %的淀粉溶液;
③用标准碘溶液滴定待测溶液至终点,消耗20.25mL标准I2溶液,其间发生反应:
H3AsO3+ I2+ H2O→H3AsO4+ I-+ H+(未配平)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如何对少量的中草药样品进行前期处理制得待测溶液?
。
(2)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_ _H3AsO3+_ _I2+_ _H2O— _ _H3AsO4+_ _I-+_ _H+
(3)0.2%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如何判断滴定到达终点? 。
(4)题中所用标准碘溶液并非将碘单质直接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得,而是由0.1070g纯KIO3、过量的KI以及酸混合,并将其准确稀释到1000 mL而制得,请用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说明标准碘溶液的形成过程 。
(5)我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限定:绿色中药的砷含量不超过2.000mg/kg,试通过计算说明该中草药样品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金属钛(Ti)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时耐酸碱腐蚀而被广泛用作高新科技材料,被誉为“未来金属”。以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钛酸亚铁)为主要原料冶炼金属钛同时获得副产品甲的工业生产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钛铁矿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之一是TiOSO4,反应中无气体生成。副产品甲是 。
(2)上述生产流程中加入Fe屑的目的是 ,检验副产品甲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法是 。
(3)上述生产流程中所得到的金属钛中混有少量杂质,可加入 溶解后除去。
(4)最近,用熔融法直接电解中间产品乙制取金属钛获得成功。写出电解乙制取金属钛的化学方程式 。
24.(12分)通过火法冶金炼出的铜是粗铜,含杂质金、银、铁、锌,不适合电器及其他仪器使用,必须进行电解精炼。表1为几种物质的溶度积。
表1:几种物质的溶度积
物 质
Fe(OH)2
Fe(OH)3
Zn(OH)2
Cu(OH)2
溶度积Ksp
8.0×10-16
4.0×10-38
3×10-17
2.2×10-20
(1)在精炼铜时,阳极是 (填“纯铜板”或“粗铜板”);金、银失电子能力比铜弱,因此以单质的形式沉积在电解槽 (填“阳极”或“阴极”)的槽底,阴极电极反应方程式是 。
(2)在精炼铜的过程中,Cu2+浓度逐渐减少,c(Fe2+)、c(Zn2+)会逐渐增大,所以需定时除去其中的Fe2+、Zn2+。甲同学设计了除杂方案(见下图)。
①试剂a是 ,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 。
②操作①是 ,根据溶度积,除杂方案中能够除去的杂质金属阳离子是 。
③乙同学在查阅课本时发现,“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Fe3+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除杂方案中也应该将溶液PH调至7~8。你认为乙同学的建议是否正确?(填“是”或“否”) ,
理由是 。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25.(9分)有机物A为茉莉香型香料。
(1)A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C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如右图(其中R代表烃基)。 A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甲基,A的结构简式是 。
(3)B不能发生的反应是(填编号) 。
A.氧化反应 B.加成反应
C.取代反应 D.水解反应
(4)在浓硫酸存在下,B与乙醇共热生成化合物C13H16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在催化剂作用下,B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
六、选做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0分,考生只能选做一题。26小题为“有机化学基础”内容的试题,27小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的试题)
26.(10分)
信息1:醇发生消去反应时,羟基优先跟相邻碳原子上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一起消去生成烯:
信息2:四烃基乙二醇叫频那醇,频那醇在H2SO4作用下可经脱水、重排反应生成频那酮。其中重排反应是指像CH2=CH-OH→CH3CHO的一类反应,即反应的过程只是原子在分子内的结合方式发生重新排列。
试应用上述信息、并根据下列有关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1)A、C的结构简式为A 、C 。
(2)反应Ⅰ-Ⅴ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填序号) 。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甲和乙合适的结构简式(甲、乙互为同分异构体):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0分)
A、B、C、D为前四周期元素。A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2np2,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C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的P亚层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D元素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2对成对电子。
(1)当n=2时,AB2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中有 个σ键, 个π键。
(2)当n=3时, A与B形成的晶体属于 晶体。
(3)若A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s23p2,A、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4)已知某红紫色络合物的组成为CoCl3·5NH3·H2O。该络合物中的中心离子钴离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作为配位体之一的NH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5)金属铁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 晶胞分别如右图所示。体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Fe原子个数之比为 。
韶关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63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 案
B
D
A
C
D
B
B
D
D
题 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 案
B
C
D
C
AC
B
AC
C
BD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4分)
19.(10分)
(1) HCO3- + OH- == CO32- + H2O (2分)
(2)方法①:可一次检查A、B的气密性:用止水夹夹住B、C间的乳胶管;然后从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中的水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水面,(1分)过一会,观察漏斗内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差,若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1分)
方法②:也可分别检查A、B的气密性:用弹簧夹夹住A、B间的乳胶管,先检查A的气密性:塞紧橡皮塞,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中的水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斗内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1分)然后检查B的气密性: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水,使导管口侵入水中,双手捂住广口瓶片刻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形成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1分)
(3)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吸收HCl气体 (各1分,共2分)
(4)② (2分) (5) 7.2 mol/L (2分, 漏写单位不给分)
20.(10分)
(1)Cu2++2OH—= Cu(OH)2↓ (2)Cu2++2NH3·H2O = Cu(OH)2↓+2NH4+
(3)操作2;操作2中产生的NH4+能结合OH—,使平衡Cu(OH)2+4NH3·H2O
[Cu(NH3)4]2++2OH—+4H2O正向移动。
(4)做对比实验:取操作1所得的悬浊液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NaCl溶液,另一份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H4Cl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每空2分)
21.(14分)
方案一:
(1)在白瓷板(表面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2)排除因盐酸的加入,稀释氢氧化钠溶液而引起pH减小
方案二:
(1)赶走溶液中少量氧气,隔绝氧气(空气)
(2)CO32-+H2O HCO3-+OH-
(3)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稀释,加入酚酞溶液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方案三:
(1)7 (2)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每空2分)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4分)
22.(12分)
(1)取少量样品于坩锅内灼烧成灰,将灰转移至烧杯中并加入蒸馏水煮沸,趁热过滤,取滤液恢复至室温后得待测溶液。 (2分)
(2)1,1,1;1,2,2 (2分)
(3)作为指示剂以判断滴定的终点(1分);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保持半分钟不变色 (2分)
(4)IO3-+5I-+6H+=3I2+3H2O (1分)
(5)不合格 (1分); 2.278mg/kg(3分,计算过程2分,答案1分)
23.(10分)
(1)FeSO4·7H2O (写FeSO4晶体也给分)
(2)防止Fe2+氧化; 取副产品甲少许溶于水,滴加适量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血红色。
(3)稀盐酸(或稀硫酸等)
(4) TiO2 Ti+O2↑ (每空2分,共10分)
24.(12分)
(1)粗铜板(1分), 阳极(1分), Cu2++2e=Cu(2分)
(2)① H2O2 (1分),将Fe2+氧化为Fe3+(2分)
② 过滤(1分), Fe2+(1分)
③ 否(1分),当将溶液PH调至7~8时,Cu2+水解为Cu(OH)2,不能回收CuSO4。或当将溶液PH调至7~8时 ,Cu2+离子将沉淀完全。(2分)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25.(9分)
(1)醛基 (1分)
(2) (2分)
(3)D (2分)
(4)
+HO-C2H5
+H2O (2分)
(5)
n (2分)
六、选做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0分,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26.(10分)
(1)(CH3)2C=C(CH3)2 (CH3)2C(OH)(HO)C(CH3)2 (各2分)
(2)Ⅱ、Ⅴ (2分)
(3)甲、乙分别为频那酮 或
(各2分,若写消去产物不给分)
27.(10分)
(1)非极性; 2; 2 (各1分)
(2)原子 (1分)
(3)P>S >Si (2分)
(4)Co3+ 1s22s22p63s23p63d6 (或[Ar] 3d6); 三角锥形(或四面体形) (各1分)
(5)1∶2 (2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