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苍山荀子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化 学
命题人:杨胜文 审题人:范传汉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8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O-16 Fe-56 N-14 Na-23 K-39
Ca-40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之一是绿色奥运,提倡合理利用燃料防止污染。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将水变为油的新型燃料
B.氢气是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的燃料
C.乙醇是比汽油更环保、但不可再生的燃料
D.石油和煤是工厂经常使用可再生的矿物燃料
2.下列实验可以获得预期效果的是
A.用金属钠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少量水 B.用溴水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C.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和溶液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含阳离子总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醛完全燃烧所得CO2分子数为 0.2NA
C、1 mol甲基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0NA
D、5.6 g铁粉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4、在含有、、、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固体并加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是
A. B. C. D.
5.已知KOCN中碳为+4价,在KOCN + KOH + Cl2 → CO2 + N2 + KCl + H2O 反应中,如果有6 mol Cl2 完全反应,则被氧化的KOCN的物质的量是
A.2 mol B.3 mol C.4 mol D. 6 mol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化钠和稀硫酸反应Na2S+2H+ H2S↑+2Na+
B.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C.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D.亚硫酸钡与盐酸反应BaSO3+2H+Ba2++SO2↑+H2O
7.在指定环境中,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Fe2+、NO3-、SO42-、Na+
B.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后仍无色的溶液中:CO32-、K+、ClO-、AlO2-
C.在c(H+)/c(OH-)= 1×1013的溶液中:NH4+、Ca2+、C1-、K+
D.加入铝粉后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NH4+、Na+、NO3-、SO42-
8.在t℃下,有100 g密度为ρ g·cm-3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将溶液蒸发掉40 g 水,再冷却到原温度,析出不含结晶水的晶体12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 g
B.在t℃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
C.在t℃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D.将t℃下100 g KNO3饱和溶液蒸发掉50 g水,再降温至(t - 10)℃,析出晶体15 g
9.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 ②Ba2 + ③Cl一 ④Br一 ⑤SO32一 ⑥SO42一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⑥
C.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⑤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
11.1986年,人们成功的用如下反应制得了氟:
①2KMnO4+2KF+10HF+3H2O2=2K2MnF6+8H2O+3O2
②K2MnF6+2SbF5=2KSbF6+MnF4
③2MnF4=2MnF3+F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③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①H2O2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
C.氧化性:KMnO4>O2
D.每生成1mol F2,上述反应共转移2mol电子
12、m g H2和n g He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与He的体积比为m∶2n
B.同温同压下,若m=n,则H2与He的分子数之比为2∶1
C.同温同压下,同体积时,H2与He的质量比m/n>1
D.同温同压下,H2与He的密度比为2∶1
13、在某澄清、透明的浅黄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八种离子:H+、、、、、、、,在检验方案设计时初步分析其溶液中最多可含离子(不包括 OH-)有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14.将一定量的钠铝合金置于水中,合金全部溶解,得到20 mL pH = 14 的溶液,然后用1 mol · L-1的盐酸滴定,至沉淀质量最大时,消耗盐酸40 mL ,原合金中钠的质量为
A.0 . 46 g B . 0 . 69 g C.0 . 92 g D.0 . 23 g.
15.已知: H2O (g) = H2O (l); △H = -Q1 kJ/mol
C2H5OH (g) = C2H5OH (l); △H = -Q2 kJ/mol
C2H5OH (g) + 3O2 (g) =2CO2 (g) + 3H2O (g) ; △H = -Q3 kJ/mol
若使23g 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热量为( )
A.Q1+ Q2 +Q3 B.0.5(Q1 + Q2 +Q3)
C.0.5Q1 —1.5Q2 + 0.5Q3 D.1.5Q1 —0.5Q2 + 0.5Q3
16.下列有关反应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
为241.8kJ
B.C(石墨,S)==== C(金刚石,S);△H>0,所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碳的燃烧热为 y KJ/mol,当7.2 g 的碳在12.8 g 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 的热量,则可求出 1 mol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时
△H=0.5 y-2.5x)KJ/mol
D.己知2C(s)+2O2(g)=2CO2(g);△H1 2C(s)+O2(g)=2CO(g);△H2 则△H1>△H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17.(11分) 请按要求填空:
(1)用已准确称量的10.6gNa2CO3固体配制 1.00 mol·L-1Na2CO3溶液100mL,所需要的仪器为: 。
(2)除去KCl溶液中的SO42-离子 ①依次加入的试剂为(填溶质的化学式): ;②如何判断SO42-离子已沉淀完全? 。
(3)某未知溶液X中可能含有K+、Fe2+、NH4+、Cl-。检验其中是否含有K+,通常有如下实验方案: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X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则证明其中不含K+。对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和疏漏之处加以纠正、补充: 、 。
18.(14分)为测定碳酸钙纯度(设含杂质SiO2),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请回答每个方案中的问题。
[方案I](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2)加入过量盐酸;(3)收集并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 V mL。
问题:如果称量样品时,砝码底部有一处未被实验者发现的残缺,那么测定的碳酸钙的纯度会 (偏高、偏低、无影响)
[方案II](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2)用c mol/L 盐酸 V mL(过量)溶解样品;(3)取溶解后的溶液mL,用C′mol/L NaOH溶液滴定,恰好用去V′mL。
问题1:加盐酸后是否需要滤出SiO2后再用NaOH滴定 (填选项编号)。
A.需要 B.不需要 C.均可
问题2:碳酸钙纯度计算公式 。
[方案Ⅲ](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2)高温(1000℃)煅烧直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称量,质量为M′g。
问题:为什么要煅烧至1000℃且“直至质量不再改变”? 。
[方案IV](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2)加入足量Cmol/L盐酸V mL使之完全溶解;(3)过滤并取滤液;(4)在滤液中加入过量C′mol/L Na2CO3溶液V′mL;(5)将步骤(4)中的沉淀滤出、洗涤、干燥、称重为M′g。
问题1:此方案中不需要的数据是 (填选项编号)。
A.C、V B.C′、 V′ C. M′ D. M
问题2:为减少实验误差,必要的操作是 (填选项编号)。
A.精确测定Na2CO3溶液体积V′ mL
B.精确配制浓度C′mol/LNa2CO3溶液
C.将步骤(3)所得滤渣洗涤,洗涤液也应并入(4)中
D.将步骤(3)所得滤渣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M′′g备用
综上所述,你认为4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 ,其它方案的缺点分别是:
方案IV:沉淀的洗涤、干燥、称量操作过程复杂,容易造成较大误差;
方案 ; 。
方案 ; 。
19.(8分)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为防止在大灾之后疫病流行,全国各地向灾区运送了大量的各种消毒剂、漂白剂等。
(1)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广谱消毒剂,它可由KClO3在H2SO4存在下与SO2反应制得。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用途的新型氧系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与下列物质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其中过碳酸钠只发生了氧化反应的是 。
A.MnO2 B.KMnO4溶液 C.稀盐酸 D.Na2SO3溶液
(3)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lO2 → ClO2↑+ H+ +Cl-+H2O(未配平)。当1 mol HClO2发生分解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是 。
(4)有Fe2+、NO3-、Fe3+、NH4+、H+和H2O六种粒子,分别属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则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0.(10分)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可能有Na+、Ca2+、Ba2+、ClO- 、HSO4- 、CO32-、Cl- 。分别取它们的溶液进行实验,主要操作及现象如下:①向A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②将B和C的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将B和D的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的E溶液,有气泡产生的同时还有白色沉淀存在。 ④A和E溶液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D 。
(2)写出A ~ E溶液中,能与铝发生置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向B的溶液中,缓慢滴入少量稀的E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
21.(12分)有机化合物A只含C、H两种元素,且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与A相关的反应如下:
(1)指出反应类型:A→B E→F G→H
(2)写出和E同类别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3)写出反应方程式:(要求注明反应的条件)
①E→G
②E→F
③C与足量的 COOH
(4)在G中最多有 个原子处在同一个平面.
22.(5分)120℃时,3.88g 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无色无味的某气体A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并放出氧气,测得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2.28g,试通过计算推断A的组成及物质的量.
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17.(11分)
(1) ;(4分)
(2)① ;(3分)
②
。(2分)
(3) 、 。(2分)
18.(14分)
[方案I] (1分)[方案II] (2分) 。(2分)
[方案Ⅲ] 。(2分)
[方案IV] (2分) (2分) (1分)
方案 ; 。(1分)
方案 ; 。(1分)
19.(8分) 每空2分
(1) 。
(2) 。 (3) (4) 。
20.(10分)每空2分
(1) A 、C 、D 。
(2)
(3)
。
21.(12分)
(1) (1分 ) (1分 ) (1分 )
(2) (2分 )
(3) ① (2分 )
② (2分 )
③ (2分 )
(4) (1分 )
22.(5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1
2
3
4
5
6
7
8
B
C
D
C
C
D
C
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B
C
B
B
C
D
C
17、(11分)⑴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4分)(每个1分,错写不给分)
⑵①BaCl2、K2CO3、HCl(3分)②取所得溶液的上层清液1~2滴于滴定板上,再滴入1-2滴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SO42-已沉淀完全(2分)
(3)铂丝或无锈铁丝蘸取溶液(1分), 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1分)
18.(14分)方案Ⅰ:偏低(1分) 方案Ⅱ: ① B (2分) (2分)方案Ⅲ:保证CaCO3完全分解(2分)方案Ⅳ:①A、B(2分)②C (2分)方案Ⅱ(1分)方案Ⅰ:气体体积难以准确测量(1分)方案Ⅲ:实验室难以提供1000℃的高温(1分)
19.(8分)(1)2ClO3-+SO2 = 2ClO2+SO42- (2分) (2)B (2分)
(3)0.8×6.02×1023 (2分) (4)1︰8 (2分)
20.(10分)每空2分
(1) A NaClO、 C CaCl2、D BaCl2 (2)6H++2Al ===2Al3++3H2↑
(3) CO32-+H+======HCO3-
21.(12分) (1)加成 酯化(取代) 加聚(每空1分,共3分)(2)
(对一个得0.5分,错一个或多写一个倒扣0.5分,本小题不记负分,共2分)
(每个方程式2分,共6分) (4)10 (1分)
22.(5分)
由质量守恒定律知:m(O2)= m(A)—△m=3.88g-2.28g=1.6g,n(O2)=0.05mol,由2A~O2知,n(A)=0.1mol,所以M(A)==38.8g/mol。故A为H2O(g)与CO2的混合气体。(3分)
又n(H2O)+ n(CO2)=0.1mol, 18n(H2O)+ 44n(CO2)=3.88g,解得n(H2O)=0.02mol ,n(CO2)=0.08 mol 。即 A 是由0.02mol H2O(g)和0.08 mol CO2组成的。(2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