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阶段测试试卷(A)——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Ca-40 Cu-64
第Ⅰ卷(共6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萤石(CaF2)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固体。下列实验事实能说明CaF2一定是离子晶体的是
A.CaF2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性极弱
B.CaF2的熔点较高,硬度较大
C.CaF2固体不导电,但在融化状态下可以导电
D.CaF2在有机溶剂(如苯)中的溶解度极小
2.利用核聚变发电,月球上储量丰富的3He是最安全、最清洁的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3He、4He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②3He核聚变是化学变化;③3He和4He形成的晶体类型相同,所含化学键不同;④3He液化是物理变化;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HClO的电子式:???????????????? B. 乙醚的分子式:C2H6O
?
C.光气COCl2的结构式:??????????????? D.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3
4.将SO2通入CuSO4和NaCl的浓溶液中,溶液颜色变浅,析出白色沉淀,取该沉淀分析,知其中含Cl:35.7%,Cu:64.3%,SO2在上述反应中作用是
A.酸 B.漂白剂 C.氧化剂 D. 还原剂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奥运场馆“鸟巢”使用的Q460特殊钢属于合金
B.奥运期间使用的大型遥控飞艇内充的是又轻又安全的氢气
C.奥运场馆“水立方”用的新研制涂料氮化镓属于新型有机材料
D.奥运吉祥物“福娃”制品内的填充物聚酯纤维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1mol/L CH3COONa溶液中存在NA个CH3COO-离子
B.在标准状况下,22.4LCHCl3含有3NA个氯原子
C.1 mol Cl2参加化学反应获得的电子数都是2NA
D.1 mol NO2气体降温后颜色变浅,其所含的原子数仍为3NA
7.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均为C7H8O,其中与氯化铁溶液混合后显色与不显色的结构分别有
A.2种和1种 B.2种和3种 C.3种和1种 D.3种和2种
8.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图形相符合的是
?
?
?
9.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若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投入的n(NH3):n(O2)=4:5
B.反应达到平衡后,对体系一直进行加压,平衡总是逆向移动
C.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向压强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
D.当v正(NH3):v正(NO) =l:1时,说明该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10.在一无色未知液中已检出有Al3+存在,在此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NH4+、NO3—、Cl— B.K+、Na+、HCO3—、Br—
C.Na+、H+、NO3—、S— D. K+、Fe2+、NO3—、Cl—
11.强酸和强碱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aq)+OH-(aq) →H2O(l)+57.3 kJ
已知:①HCl(aq)+NH3·H2O(aq)→NH4Cl(aq)+H2O(l)+a kJ
②HCl(aq)+NaOH(s)→NaCl(aq)+H2O(l)+b kJ w w w.k s 5 u.c o m
③HNO3(aq)+KOH(aq)→KNO3(aq)+H2O(l)+c kJ
则a、b、c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A.a>b>c B.b>c>a C.a=b=c D.无法比较
12.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或转化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A.2Na218O2+2H2O→4Nal8OH+O2↑
B.2KMnO4+5H218O2+3H2SO4→K2SO4+2MnSO4+518O2↑+8H2O
C.NH4Cl+2H2ONH3·2H2O+HCl
D.K37ClO3+6HCl→K37Cl+3Cl2↑+3H2O
13.已知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Mg(OH)2;就溶解或电离出S2-的能力而言,FeS>H2S>CuS,则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Mg2+ + 2HCO3- + 2Ca2+ + 4OH- → Mg(OH)2↓+ 2CaCO3↓+ 2H2O
B.Cu2+ + H2S → CuS↓+ 2H+
C.Zn2+ + S2- + 2H2O → Zn(OH)2↓+ H2S↑
D.FeS + 2H+ → Fe2+ + H2S↑
14.二元酸H2A在水中发生电离:H2A→H++HA-和HA-H++A2-,则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存在的关系式错误的是
A.NaHA:c(Na+)>c(HA-)>c(OH-)>c(H+)
B.NaHA:c(Na+)= c(A2-)+ c(HA-)
C.Na2A:c(Na+)> c(A2-)>c(OH-)>c(H+)
D.H2A:c(H+)= c(HA-)+ 2c(A2-)+ c(OH-)
15.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铜片上发生了还原反应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 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w w w.k s 5 u.c o m
A.将氯化铝和硫酸铝溶液蒸干灼烧后均得到氧化铝
B.向足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0.56克生石灰,可得固体0.74克
C.由碱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降低
D.向稀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溶液pH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醋酸钠水解呈碱性
1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凡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中,其键角均为109°28′
C.有新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原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离子晶体一定含有离子键
三、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8.下列为某同学利用相关数据所进行的推测,其中正确的是
A.根据电解质的电离度数据推测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B.用沸点数据分析分子的稳定性w w w.k s 5 u.c o m
C.应用固体溶解度数据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
D.利用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判断某些酸式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
19.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ω= B. c=
C.上述溶液中再加入1.5VmL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Cl-) > c(NH4+) > c(H+) > c(OH-)
D.上述氨水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ω
?
20.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某离子化合物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不一定相等
B.晶体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C.所含元素一定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同一主族
D.晶体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21.将1 molH2(g)和2 mol I2(g)置于某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H2(g)+I2(g)2HI(g)+Q(Q>0),并达到平衡,HI的体积分数ω(HI)随时间(t)变化如图(Ⅱ)所示。若改变反应条件,ω(HI)的变化曲线如图(I)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B.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C.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D.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22.在25mL0.1mol/L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醋酸
溶液,曲线如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或比较)正确的是
A.在A、B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
C(Na+)>C(CH3COO-)> C(OH—)>C(H+)
B.在B点,V(CH3COOH)>12.5,
且有C(CH3COO-)=C(Na+)=C(OH—)=C(H+)
C.在C点:C(CH3COO-)>C(Na+)>C(H+)>C(OH—)
D.在D点:C(CH3COO-)+C(CH3COOH)=2C(Na+)
第Ⅱ卷(共84分)
四、(共27分)
2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A、D、E、G、H、Q、M、R、T(即铁元素)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请用所给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A
D
E
G
H
Q
M
R
T
⑴T 为铁元素,其较稳定阳离子可促进水的电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某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
⑵某些元素的原子可形成与Ar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简单离子,这些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M、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分子是(填“极性”或“非极性”)___________分子。
⑷用表中所给元素组成反应物,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元素G、H的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
24. 某温度下体积为200 L的氨合成塔中,测得如下数据:
时间(h)
浓度(mol/L)
0
1
2
3
4
5
6
N2
1.500
1.400
1.200
a
a
0.900
H2
4.500
4.200
3.600
b
b
2.700
2.100
NH3
0
0.200
0.600
c
c
0.200
0.600
?⑴根据表中数据计算0~2小时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 mo/L·h;
请用上表中合适的数据表达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起始时与平衡时的压强之比为a,则N2的转化率为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⑵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选填a-f,下同)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a.移走了氨气 b.降低温度 c.加压
d.增加氢气浓度 e.升高温度 f.增加氮气浓度
25.⑴请将下列五种物质:KBrO3、Br2 、I2 、KI、K2SO4分别填入下列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H2SO4 → ______+______+______+KBr +H2O ;
⑵该反应中的氧化产物是 ,被还原的是 中(填写化学式)的 元素(填写元素符号);
⑶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I2 和 KBr的系数分别是16和2,则
① Br2的系数是 ;
②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H2SO4 →
③若转移电子总数为10mol,则反应中I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
五、(共21分)
26.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Al3+、Fe3+、Ba2+、NO3-、SO42-、HCO3-、Cl-,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 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该溶液,试纸显红色;
② 取溶液少许,加入铜片和稀硫酸共热,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③ 取溶液少许,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不消失;
④ 取溶液少许,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⑤ 取实验 ④ 后的澄清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请回答下列问题:w w w.k s 5 u.c o m
⑴在实验 ① 中,下图所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代号)。
⑵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与②③两个实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平均含氮量为16%左右。通用的蛋白质测试方法——凯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含氮量来估算蛋白质含量,主要原理为:将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起加热,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已知:1mol氨基能产生1mol氨气;
2NH3+4H3BO3→(NH4)2B4O7+5H2O;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 称取样品1.500g。
步骤II (略)
步骤Ⅲ 共得到1L吸收了氨的硼酸样品溶液,从中移取10.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和指示剂,用0.010mol/L的盐酸滴定至终点。
⑴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盐酸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盐酸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w w w.k s 5 u.c o m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⑵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
初读数(mL)
末读数(mL)
1
10.00
0.00
14.90
2
10.00
0.10
15.05
3
10.00
0.50
17.00
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
六、(共20分)
28.利用某些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贮存太阳能,如原降冰片二烯(NBD)经过太阳光照转化成为四环烷(Q)的反应为
— 88.62 kJ
(1)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填序号)
a.NBD的能量比Q的能量高 b.NBD和Q互为同分异构体
c.NBD的分子式为C7H8 d.NBD能使溴水褪色
(2) NB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芳香烃的只有一种,其结构简式为 ,系统命名为 。若用氘(D)原子取代NBD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可得到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3)NBD分子可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9.布噁布洛芬是一种消炎镇痛的药物。它的工业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A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原因是 。
⑵由A到B的反应通常在低温时进行。温度升高时,多硝基取代副产物会增多。最可能生成的二硝基取代物是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
a. b. c. d.
⑶在E的下列同分异构体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 。(填字母)
a. b.
c. d.
⑷F的结构简式 。
⑸D的同分异构体H是一种α-氨基酸,H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对苯二甲酸,则H的结构简式是 。高聚物L由H通过肽键连接而成,L的结构简式是 。
七、(共16分)
30.已知在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关系:①KBrO3能把KI氧化成I2或KIO3,KBrO3本身被还原为Br2;②Br2能把I—氧化为I2;③KIO3能把I—氧化为I2;④KIO3能把Br-氧化为Br2。在③④反应中KIO3被还原为I2。试回答:
(1)KBrO3、KIO3、Br2、I2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 。
(2)现取6 mL 0.4 mol/LKBrO3溶液和10 mL 0.4 mol/LKI溶液在稀H2SO4中混合,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有哪些?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31.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
⑴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K2O(10K+2KNO3→6K2O+N2),39.0g钾与10.1g硝酸钾充分反应生成K2O的质量为 g。
⑵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0.28,则样品中K2O2的质量分数为 。
⑶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13.2L(标准状况)CO2和KO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L (标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KO2的质量。
⑷KO2加热至600℃部分分解得到产物A。6.30g产物A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1.12L(标准状况),试确定产物A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如果产物A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A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2009届高三阶段测试试卷(A)——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答题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第Ⅰ卷(共66分)
一、(本题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二、(本题共36分)
题号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三、(本题共20分)
题号
18
19
20
21
22
答案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7分)
23.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⑴____________mol/L·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选填a-f,下同)____________。
25.⑴______+______+ H2SO4 → ______+______+______+KBr +H2O ;
⑵ , 中(填写化学式)的 元素(填写元素符号);
⑶① Br2的系数是 ;
②__________ + __________ + H2SO4 → ③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共21分)
26.⑴___________(填代号)。⑵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⑴① 。 ② 。 ③
⑵
六、(本题共20分)
28.(1) (填序号)
(2)其结构简式为 ,系统命名为 。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3) 。
29.⑴ 。 ⑵ 。(填字母)
⑶ 。(填字母) ⑷F的结构简式 。
⑸H的结构简式是 。L的结构简式是 。
七、(本题共16分)
30.(1)_________________;
(2)
31.⑴ g。 ⑵ 。
⑶
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共66分)
一、(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A
C
D
A
二、(共36分)
题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D
D
C
A
A
B
B
C
A
A
C
B
三、(共20分)
题号
18
19
20
21
22
答案
CD
BC
BC
C
CD
第Ⅱ卷(共84分)
四、(共27分)
23.⑴Fe3+ +3H2OFe(OH)3 + 3H+(2分),略(1分)。 ⑵S2—>Cl—(2分)。
⑶共价键(1分), 非极性(1分)。
⑷Al(OH)3+NaOH→NaAlO2+2H2O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分) 。
24.?⑴0.15(2分); K=c2/(a×b3) (2分); (2-2/a)×100%(2分)。
⑵a(1分), b、f(2分)。
25.⑴KBrO3+KI+H2SO4 → I2+Br2+K2SO4+KBr+H2O ;(1分)
⑵I2(1分), KBrO3(1分) Br(1分);
⑶① 2(1分); ②6KBrO3+32KI+18H2SO4 → (2分) ③5mol(2分)。
五、(共21分)
26.⑴B(2分)。 ⑵Al3+、NO3—、SO42—(3分), Fe3+、Ba2+、HCO3—(3分)
⑶②3Cu+8H++2NO3—→3Cu2++2NO↑+4H2O(2分)
③Al3++3NH3·H2O→Al(OH)3↓+3NH4+(2分)
27.⑴①偏高(2分)。 ②无影响(2分)。 ③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2分)
⑵13.93%(3分)
六、(共20分)
28.(8分) (1)a (2分) (2) (1分);甲苯(1分);3 (2分)
(3) (2分)
29.(12分)
⑴酚类化合物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 ⑵a ⑶ac
⑷
⑸ 或
七、(共16分)
30.(1) I2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