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综合能力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将第Ⅰ卷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正确答案答在该试题相应答题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2009·宜昌模拟)某学生设计一水果电池:他把一铁钉和碳棒用导线连接好,然后将铁钉和碳棒平行插入一新鲜西红柿中,再在导线中接一个灵敏电流计。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B.金属铁会被腐蚀
C.碳棒作负极
D.铁表面有气体逸出[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 B
2.据报道,氢氧燃料电池公交汽车已经驶上北京街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解水制取氢气是理想而经济的制氢方法
B.发展氢氧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
C.氢氧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D.氢氧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 C
【点评】 电解水会耗费大量的电能;氢气的摩尔质量小,所占体积大,需要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燃烧电池是使燃料和空气在两电极上发生反应。
3.将等质量的A、B两份锌粉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并都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装A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下图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D
【点评】 向装A的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Zn+CuSO4=Cu+ZnSO4,置换出的Cu附着在Zn上构成原电池,加快产生H2的速率,但Zn有少量已与CuSO4反应,故与稀硫酸反应的Zn少于B,产生的H2体积少于B。故D项正确。
4.下列装置中,Fe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
A.⑤④③②① B.⑤④①②③
C.⑤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⑤
【答案】 B
【点评】 ③中是Zn失去电子,转化为Zn2+,而Fe作正极,被保护,不易被腐蚀。
5.生物体中细胞内的葡萄糖,细胞膜外的富氧液体及细胞膜可构成微型生物原电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能是O2+4e-+2H2O=4OH-
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能是:O2+4e-=2O2-
C.正极反应主要是C6H12O6生成CO2或CO
D.负极反应主要是C6H12O6生成CO2或HCO
【答案】 D
【点评】 该微型生物原电池相当于葡萄糖与氧气形成的燃料电池。O2得电子为正极反应,葡萄糖被氧化为负极反应,在溶液中O2-不能稳定存在,故B项错误,C6H12O6在负极被氧化,故A、C项均错误。
6.有一合金由X、Y、Z、W四种金属组成
①若将合金放入盐酸中只有Z、Y能溶解
②若将合金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只出现Z的化合物
③若将该合金作阳极,用X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通电时四种金属都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中,但在阴极上只析出X。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Y>Z>W>X B.Z>Y>W>X
C.W>Z>Y>X D.X>Y>Z>W
【答案】 B
【点拨】 将合金放入盐酸中只有Z、Y能溶解,说明Z、Y的活动性排在氢之前,而W、X的活动性排在氢之后;将合金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只出现Z的化合物,说明Z的活动性最强;将该合金作阳极,用X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通电时四种金属都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中,但在阴极上只析出X,说明X离子的氧化性最强,即X的活动性最弱。因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Y>W>X,只有B项正确。
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为Fe-2e-=Fe2+
【答案】 A
【点评】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所以A项正确;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所以B项错误;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应该是粗铜,所以C项错误;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所以D项错误,只有A项正确。
8.某金属元素R的硝酸盐R(NO3)n溶液用Pt电极电解,阳极产生气体V L(标准状况)时,阴极质量增加m g,若R的原子量为M,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电路中通过电子 mol
B.n=
C.溶液中H+增加 mol
D.n=
【答案】 D
【点评】 由4OH--4e-=2H2O+O2↑可知,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e-)=×4= mol,与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即×n=,n=。阳极产生的V L气体,是OH-放电产生的氧气,利用H2OH++O-,OH-减少的物质的量等于溶液中H+增加的物质的量,溶液中OH-减少 mol,即是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增加 mol。
9.(2009·湖南模拟)下图是锌和铜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写下了一些记录,其中描述合理的是 ( )
A.①②③ B.③④⑤[来源:学§科§网]
C.④⑤⑥ D.②③④
【答案】 B
10.500 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6.0 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溶液中c(K+)为2 mol·L-1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2 mol电子
C.电解得到铜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D.电解后溶液中c(H+)为2 mol·L-1
【答案】 A
【点评】 电解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阳极:4OH--4e-=2H2O+O2↑,得O2 22.4 L(标准状况),则转移电子数为4 mol,阴极:先发生:Cu2++2e-=Cu,后发生:2H++2e-=H2↑,得H2 1 mol,则后式转移电子数为2 mol,前式转移电子数为(4-2)mol=2 mol,故n(Cu2+)=1 mol,n[Cu(NO3)2]=1 mol。总共n(NO)=0.5 L×6 mol·L-1=3 mol,故n(KNO3)=3 mol-n(Cu2+)×2=1 mol。A项,c(K+)==2 mol·L-1;B项转移电子数为4 mol;C项n(Cu)=1 mol;D项水溶液中n(H+)=n(OH-)=4 mol,有2 mol H+电解放电,则剩余c(H+)==4 mol·L-1。
11.(2008·湖北汉阳三模)以铁为阳极,铜为阴极,对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4 mol Fe(OH)3沉淀,此间共消耗水的物质的量为 ( )
A.8 mol B.10 mol
C.11 mol D.12 mol
【解析】 当得到4 mol Fe(OH)3溶液,阳极Fe-2e-=Fe2+,所以转移电子为8 mol,阴极消耗水为8 mol,又发生反应4Fe(OH)2+2H2O+O2=4Fe(OH)3,消耗水为2 mol,所以共消耗水为10 mol。
【答案】 B
12.(2008·上海黄浦模拟)如下图是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装置中出口①处的物质是氯气,出口②处的物质是氢气
B.该离子交换膜只能让阳离子通过,不能让阴离子通过
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Cl2↑+H2↑
D.该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 电解饱和食盐水中,阴极:2H++2e-=H2↑,阳极:2Cl--2e-=Cl2↑,总方程式为:2Cl-+2H2OH2↑+Cl2↑+2OH-,故A项正确,B项正确;根据定义,D项正确,C项中方程式错误。
【答案】 C
13.(2008·重庆南开中学理综模拟)滴有酚酞和氯化钠试管试液的湿润滤纸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能发现附近变成红色的电极是 ( )
A.ac B.bd C.ad D.bc
【解析】 甲是原电池,相当于Fe的吸氧腐蚀,正极的OH-浓度增多,所以显红色的是b极;乙是电解池,阴极放出H2,OH-浓度增多,所以显红色的是d极。
【答案】 B
14.(2008·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理综热身)如下图所示的装置,C、D、E、F、X、Y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源B极是正极
B.(甲)、(乙)装置的C、D、E、F电极均有单质生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2:2:2
C.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H应该是Ag,电镀液是AgNO3溶液
D.装置(丁)中X极附近红褐色变浅,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负电荷
【解析】 接通电源后,甲、乙、丙、丁是四个串联电池,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OH-浓度增大,放出氢气,所以F极是阴极,B是电源负极,A选项错误;(甲)、(乙)装置的C、D、E、F电极产生的单质分别为O2、Cu、Cl2、H2,根据转移的电子数相等知n(O2) :n(Cu) :n(Cl2) :n(H2)=1:2:2:2,B选项正确;用(丙)装置给铜镀银,H应该是铜,C选项错误;装置(丁)中X极附近红褐色变浅,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D选项错误。
【答案】 B
15.(2008·东北育才理综模拟)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电极,加入9.8 g Cu(OH)2后溶液与电解前相同,则电解时电路中流过的电子为 ( )
A.0.1 mol B.0.2 mol
C.0.3 D.0.4 mol
【解析】 n[Cu(OH)2]==0.1 mol;加入0.1 mol的Cu(OH)2恢复原样,相当于加入0.1 mol CuO和0.1 mol H2O,而加入1 mol CuO转移2 mol电子,加入1 mol H2O 转移2 mol电子,所以转移的电子为0.1 mol×2+0.1 mol×2=0.4 mol。
【答案】 D
16.(2007·浙江湖州期末)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 mol CuO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 )
A.0.1 mol B.0.2 mol
C.0.3 mol D.0.4 mol
【解析】 电解生成的Cu和O2从溶液中沉积和挥发出来,且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关系,相当于溶液中损失CuO,故存在以下关系:
2CuSO4+2H2O2Cu+O2↑+2H2SO4~2CuO~4e-,据此计算,可知溶液损失0.1 mol CuO时转移0.2 mol电子。
【答案】 B
17.(2009·广东汕头4月)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使镁原电池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关注焦点。其中一种镁原电池的反应为xMg+Mo3S4 MgxMo3S4;在镁原电池放电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Mg2+向正极迁移
B.正极反应为:Mo3S4+2xe-=Mo3S
C.Mo3S4发生氧化反应
D.负极反应为:xMg-2xe-=xMg2+
【解析】 正极反应为Mo3S4+2xe-=Mo3S,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反应为xMg-2xe-=xMg2+,负极产生的Mg2+移向正极参加反应,C项错误。
【答案】 C
18.若某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装置(电解池或原电池)中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H+=Cu2++H2↑,则下列关于该装置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也可能是电解池
B.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且电解质溶液为硝酸
C.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且金属铜为该电解池的阳极
D.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不可能是盐酸
【解析】 Cu与H+的反应不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只能是电解池。
【答案】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
19.(6分)钢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钢材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1)钢铁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该腐蚀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少某水库的铁闸门被腐蚀的速率,可以采用图甲所示的方案,其中焊接在铁闸门上的固体材料R可以采用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铜 B.钠 C.锌 D.石墨
(3)图乙所示的方案也可以减少铁闸门的腐蚀速率,其中铁闸门应该连接在直流电源的____________极。
【解析】 该题为电化学防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可从电化学角度去分析材料R和电极的选择。
【答案】 (1)负极:2Fe-4e-=2Fe2+
正极:O2+2H2O+4e-=4OH-
(2)C (3)负
20.(12分)(2007·北京理综)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来源:学科网]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视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冶炼金属锰。
①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将铝片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发生了如下的反应:2Al+6H+=2Al3++3H2↑和2Al+3Cu2+=2Al3++3Cu,其中析出的红色物质为单质铜,放置于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生成铜绿:2Cu+O2+H2O+CO2=Cu2(OH)2CO3。[来源:Z.xx.k.Com]
(2)反应结束后分离出的溶液中含有AlCl3,用石墨电极电解,阳极附近有OH-和Cl-,其中OH-发生氧化反应4OH-→4e-+O2↑+H2O;阴极附近有Al3+和H+,其中H+发生还原反应4H++4e-→2H2↑,c(H+)降低,使水的电离平衡H2OH++OH-向左右移动,产生大量的OH-,所以会发生Al3++3OH-=Al(OH)3↓,生成白色沉淀,随电解的进行当溶液中Al3+消耗完时,产生的OH-会使生成的Al(OH)3白色沉淀溶解直至消失:Al(OH)3+OH-=AlO+2H2O。
(3)铝与MnO2的铝热反应可以直接写出其化学方程式:3MnO2+4Al3Mn+2Al2O3。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因MnO2溶解产生Mn2+,而MnO2能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所以此反应的表达式为MnO2+H2O2+H+→Mn2++O2↑+H2O,然后利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MnO2+H2O2+2H+=Mn2++O2↑+2H2O。
【答案】 (1)2Al+6H+=2Al3++3H2↑或2Al+3Cu2+=2Al3++3Cu 2Cu+O2+H2O+CO2=Cu2(OH)2CO3
(2)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Al3++3OH-=Al(OH)3↓,Al(OH)3+OH-=AlO+2H2O
(3)①3MnO2+4Al3Mn+2Al2O3
②MnO2+H2O2+2H+=Mn2++O2↑+2H2O
21.(12分)(2009·山东理综)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_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_(填代号)。
a.NaOH b.Zn
c.Fe d.NH3·H2O
(3)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若电解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MnO2的理论产量为____________g。
【解析】 (1)在原电池中较活泼易失电子的物质作负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3)电解过程中,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分析题意即可写出,当转移2 mol电子时,要生成1 mol MnO2,即87 g。
【答案】 (1)Zn(或锌) 正极
(2)锌与还原出的铜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 d
(3)2H++2e-=H2↑ 87
22.(10分)如图所示,已知反应①是工业上生产化合物D的反应,反应⑤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E的反应。
(1)单质L是____________;
(2)化合物B是____________;
(3)图中除反应①以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代号)。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 (1)H2 (2)H2O
(3)②④ 2NaCl+2H2O2NaOH+H2↑+Cl2↑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3.(6分)在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取一定量该温度下的饱和氯化钠溶液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当阳极产生气体为11.2 L(标准状况)时,氯化钠完全电解,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2 g/mL。试计算:
(1)电解时所取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质量。
(2)电解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 解:(1)电解反应中量的关系如下:
2NaCl+2H2O2NaOH+H2↑ + Cl2↑
1 mol 1 mol 1 mol 0.5 mol
设所取饱和NaCl溶液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21 g。
(2)电解后所得溶液为NaOH溶液,c(NaOH)==6.5 mol/L。
答:(1)电解时所取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221 g;(2)电解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5 mol/L。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