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福建卷)Ⅰ.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 ℃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1 mol P4时,就有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2I- 2S2O+I2===S4O+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a mol·L-1I2溶液V1 mL,充分反应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 mol·L-1Na2S2O3溶液V2 mL。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 2IO+5SO+2H+===I2+5SO+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0.01 mol·L-1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0.01 mol·L-1Na2SO3溶液的体积/mL H2O的 体积 /mL 实验 温度 /℃ 溶液出现蓝色时所需时间/s  实验1 5 V1 35 25   实验2 5 5 40 25   实验3 5 5 V2 0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中V2=________mL。 Ⅱ.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无水CeCl3可用加热CeCl3·6H2O和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3++H2O2+H2O===Ce(OH)4↓+______ 【答案】  【解析】 (1)P元素为15号元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在P4O10中P的化合价为+5价,当生成1 mol P4转移电子数为20 mol。 (3)第二个反应消耗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b mol·L-1×V2 10-3L=V2b10-3mol,则第一个反应剩余的I2的物质的量为0.5V2b10-3mol,该过程加入I2总的物质的量为a mol·L-1×V1 10-3L=V1 a 10-3mol,则参加第一个反应的I2的物质的量为V1a 10-3mol-0.5 V2b 10-3mol,则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为V1a 10-3mol-0.5 V2b 10-3mol=(V1a-0.5 V2b)10-3mol。 (4)实验1和实验2温度相同但加水体积不同,而实验2和实验3温度不同则加水体积应该相同,故V2=40,有3个实验所给出的不同对比数据可得出该实验目的为:探究该反应的速率与温度、亚硫酸钠浓度的关系。 (5)CeCl3发生水解的方程式为:CeCl3+3H2OCe(OH)3+3HCl,NH4Cl固体加热可分解生成HCl,起到抑制CeCl3水解的作用。 (6)根据电荷守恒:反应物中有阳离子,则生成物中必然要有阳离子,由题意知溶液pH=3,故最后一个空应为H+;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分析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H2O2中两个O的化合价从-1→-2,得到2个电子,Ce元素的化合价从+3→+4,应该失去两个电子,综合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可配平出2Ce3++H2O2+6H2O===2Ce(OH)4+6H+ 【2010高考】 (2010·广东卷)8.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g 中含有4个C-H键 B.1mol·溶液含有个 C.1mol 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 个NO分子 D.常温常压下,22.4L 中含有 个分子 (2010·山东卷)9.和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与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与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L和1.12L均含有0.1个氧原子 【解析】A中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氧气,故A错;B中的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也相等,故B错;之间的转化,,是原子核的变化,不化学变化,故C错;1.12L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含有氧原子数为0.1,故D正确。 【答案】D (2010·福建卷)7.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18中含有个氧原子 B.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个单质分子 C.1 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 D.含个的溶解于1L水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010上海卷)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B.1.7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 NA C.1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D.标准状况下,2.24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 NA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知识。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指1mol任何微粒中含有的微粒数,等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A错;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故其1.7g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其每个分子中含有的电子为18个,则其1.7g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9mol,数目为0.9NA,B对;Na2O2固体中,含有的是Na+和O22-两种离子,1mol固体中含有3mol离子,故其中的离子总数为:4 NA,C错;戊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故其2.24L不是0.1mol,D错。易错警示:进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的主要考查点有:①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②物质的组成;③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一些量之间的换算等,在解题时要抓住其中的易错点,准确解答。 (2010·江苏卷)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的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 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 C.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转移的电子数为6 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键数为4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①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②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内容。A项,无论水解与否,根据元素守恒;B项,1mol羟基中有9个电子;C项,在该反应中,每生成3mol,转移5个电子;D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为22.4L/mol。综上分析得知,本题选A项。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2010·四川卷)7.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个 B.盛有的密闭容器中含有个氧原子,则的物质的量为0.5mol C.17.6g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为个 D.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个,则阳极质量减少64g (2010·四川卷)12.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p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C=1000Vρ/(17V+2240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考生只要对基本概念熟悉,严格按照基本概念来做,弄清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等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可。 【2009高考】 (2009·广东卷)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2.4 L Cl2中含有nA个Cl2分子 B.1 L 0.1 mol·L-1Na2SO4溶液中有0.1 nA个Na+ C.1 mol H2与1 mol Cl2反应生成nA个HCl分子 D.1 mol Ca变成Ca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A项没指明“标准状况”。B项n(Na2SO4)=0.1 mol,应为0.2nA个Na+。C项应生成2nA个HCl分子。D项1 mol Ca变成Ca2+失去电子2 mol,即2nA个电子。 (2009·浙江卷)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5.6 L一氧化氮和5.6 L氧气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NA B.1 mol乙烷分子含有8NA个共价键 C.58.5 g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 D.在1 L 0.1 mol·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2009·江苏卷)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5 ℃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C.室温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D.标准状况下,22.4 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 【答案】C 【解析】A项pH=13,c(OH-)=0.1 mol·L-1,n(OH-)=0.1 mol,A不正确;B项n(Cl2)=0.1 mol, Cl2+2NaOH====NaCl+NaClO+H2O,0.1 mol 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C项乙烯、丁烯中C的质量分数相等,,21.0 g混合气体中,,,C正确;D中,甲醇为液体,D不正确。 (2009·广东卷)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B.乙烯和环丙烷(C3H6)组成的28 g混合气体中含有3nA个氢原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将0.1 mol氯化铁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个Fe3+ 【答案】C 【解析】1 mol K2SO4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2nA,A不正确;28 g乙烯和环丙烷混合气体中有4nA个氢原子,B不正确;由于Fe3+水解,使得溶液中Fe3+数少于0.1NA,D不正确。 (2009·福建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4 g镁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NA B.1 L 0.1 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 C.1 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 D.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的分子数为NA (2009·上海卷)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a B.常温下,100 mL 1 mol·L-1 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C.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28 g D.3.4 g NH3中含N—H键数目为0.2Na 【答案】B 【解析】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A项错。由碳酸根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可知,水解引起阴离子数目增多,B项正确。C项没有指明条件,体积不一定为22.4 L,故错误。3.4 g氨气中含N—H数目为0.6Na,D项错。 【2008高考】 (2008·广东卷)能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的是(??? ) A.1 mol金属钠含有的电子数???????????? ??? B.标准状况下,22.4 L苯所含的分子数 C.0.012 kg 12C所含的原子数????????????? D.1 L 1 mol·L-1硫酸溶液所含的H+数 (2008·上海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 g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电子数为0.5NA B.1 L 2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 L的SO3所含分子数为0.5NA D.室温下,8 g甲烷含有共价键数为2NA 【答案】D 【解析】23 g钠失去电子数为NA,A错误;Mg2+发生水解反应,Mg2+数小于2NA,B错误;标准状况下,SO3的状态为固态,不是气体,不能用22.4 L·mol-1计算,C错;8 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5 mol,1 mol甲烷有4 mol共价键,故8 g甲烷中共价键数为2NA,D正确。 (2008·广东卷)设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B.1.5 mol 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0.10 mol 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为0.10nA 【答案】BC 【解析】Fe过量可使Fe3+还原为Fe2+,A错误。3NO2+H2O2HNO3+NO,易知B正确。C中,可把N2O4看作2NO2,则有1 mol NO2,所以有3 mol原子;也可以用极端方法,看作全部NO2或全部N2O4考虑,也可得出结果。3Fe+4H2OFe3O4+4H2,由方程式可知D错误。 (2008·海南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 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 NA B.标准状况下,14 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A C.标准状况下,22.4 L任意比的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均为NA D.标准状况下,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2008·海南卷)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2008·山东卷)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0 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水稀释至100 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B.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 g氧气,则转移2NA个电子 C.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28 g D.一定温度下,1 L 0.50 mol·L-1 NH4Cl溶液与2 L 0.25 mol·L-1 NH4Cl溶液含物质的量不同 【答案】A 【解析】在稀释过程中溶质H2SO4的质量保持不变,10×ρ(浓)·w(浓)=100ρ(稀)·w(稀)因为ρ(浓)>ρ(稀),所以w(稀)>w(浓),A项错;H2O2中O为-1价,产生1 mol O2转移电子2 mol,B项正确;CO与C2H4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8,C项正确;按n=c·V计算,两份溶液中n()相等,但溶液浓度不同,水解程度不同,所以D正确。 (2008·四川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 mol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1 mol臭氧中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2008·江苏卷)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的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D.1L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 【答案】C 【解析】在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能用22.4 L·mol-1进行计算,A错误;在标准状况下己烷为液体,B错误;CO2与O2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NA个分子有2NA个氧原子,C正确;因水解,其数目少于NA个,D错误。 【2007高考】 (2007·广东卷)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 B? 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 C? 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 D? 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 (2007·上海卷)2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11.2L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0.5NA个 B? 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3NA个 C? 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个 D? 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A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有关知识。A选项,常温下11.2 L甲烷,其物质的量不是0.5 mol,因为不是在标准状况下。B选项所有单烯烃最简式都是CH2。14 g乙烯、丙烯的混合物中n(C)==1 mol,n(H)=×2=2 mol,总原子个数为3NA个,B正确。C项中不知道NaOH溶液体积,无法确定Na+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Na+的个数。D项中5.6 g铁,其物质的量为0.1 mol,0.1 mol铁与足量硫酸反应失去0.2 mol e-,其反应为Fe+2H+===Fe2++H2↑,失电子数为0.2NA个。 (2007·江苏卷)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6.02×1023 B.0.1L3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3×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等的有关计算。2.24 L CO2在标准状况下,其物质的量才为0.1 mol,显然A不正确;由于NH易水解NH+H2ONH3·H2O+H+,故n(NH4NO3)=0.1 L×3 mol·L-1=0.3 mol,其溶液中NH的数目小于0.3×6.02×1023,B不正确;铁粉与足量HNO3作用生成Fe3+,而与少量(不足)HNO3作用时有Fe2+生成,显然C不正确;联想SiO2的晶体结构平面图示易知1 mol SiO2含有4 mol的硅氧键,所以4.5 g SiO晶体中含硅氧键的数目为×4NA=0.3NA,D正确。 (2007·广东卷)22.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mol重水含有NA个D2O分子 B.1 g氢气含有NA个H2分子 C.2 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A个H2分子 D.22.4 L水含有NA个H2O分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A项,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相同条件下,N2与O3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的分子数相等,但O3是三原子分子,N2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数不同; B项1 mol—CH3与1 mol—OH所含的电子数均为9 mol;C项只有标准状况时,22.4 L O2的物质的量才是1 mol,而常温常压下不是1 mol,而28 g CO的物质的量是1 mol,故不正确;D项16 g CH4所含的质子数为10 mol,18 g 所含的质子数是11 mol。 (2007·四川卷)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有氯原子数目为3NA B.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C.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 D.1 L0.5mol/LNa2CO3 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5NA 含数目小于0.5NA。 (2007·宁夏卷)10.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 B.在0℃,101kPa时,22.4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C.14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D.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 甲烷的质量比为7 :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NA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A.1 mol Cl2作为氧化剂时变成-1价的氯,得到的电子数为2NA;B.在0 ℃、101 kPa,22.4 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2NA个氢原子;C.14 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n(N2)=0. 5 mol,所含电子数应为0.5×14·NA=7NA个;D.NA个CO的质量为28 g,0.5 mol CH4的质量为0.5 mol×16 g·mol-1=8 g,质量之比为28∶8=7∶2。 (2007·北京卷)6.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物质的量的知识。由题可知两种气体均为双原子分子,物质的量相等时,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等,原子数相等,质量不等,故A、B、D都不正确;若分子数相等,物质的量相等,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等。 (2007·海南卷)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气体摩尔体积及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的体积是由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决定,不是由气体分子的大小决定,A错;气体摩尔体积是指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是22.4 L,C错;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体积不等,但分子数可能相等,D错。 (2007·全国Ⅰ)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p(O2)> p(Ne)> p(H2) C. p(H2)> p(O2)> p(Ne)???????????D. p(H2)> p(Ne)> p(O2) (2007·海南卷)12.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 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 mol H2SO4、y 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mol·L-1为 A.(y-2x)/a????????? ?? B.(y-x)/a??????????? ? C.(2y-2x)/a??????????? ? D.(2y-4x)/a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由Na+的物质的量=Cl-的物质的量-2×BaCl2的物质的量。n (Na+)=2y mol-4x mol=(2y-4x) mol, c (Na+)==(2y-4x)/a mol·L-1 【2006高考】 (2006·江苏卷)6.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 L 1.0 mol·L-1 CH3COOH溶液中,CH3COOH分子数为6.02×1023 B.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 L 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2 C.32 g S8单质中含有的S—S键个数为6.02×1023 ???? ?????? D.22.4 L N2中所含的分子数为6.02×1023 (2006·全国卷Ⅱ)9.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 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 mL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A? 0.37 mol????????????? ?B? 0.63 mol???????????????? C? 0.74 mol???????????? ? D? 1.5 mol 【答案】D 【解析】300mL溶液中n(Mg2+)=300mL×1.18g·cm-3×5.1%÷24g·mol-1=0.75mol,则n(Cl-)=2n(Mg2+)=1.5mol。 (2006·全国卷I)8.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 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 NA C.0.1 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 NA D.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 (2006·四川卷)8.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答案】D 【解析】根据,体积、密度相等的O2、O3的质量相等,物质的量之比为,压强之比为,分子数目之比为,O原子数目之比为。正确答案为D。 (2006·重庆卷)7.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A B.100 mL 2.0 mol/L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数均为0.2 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 NA D.20 g重水(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NA (2006·北京卷)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 mL 1 mol/L Al2(SO4)3溶液中,Al3+和离子总数为6.02×1023 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和HCl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总数为2×6.02×1023 C.0.1 mol 原子中含中子数为3.5×6.02×1023 D.30 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6.02×1023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