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
(2009·安徽卷)某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L-1的,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1 L该废水中的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__g FeSO4·7H2O。
铁氧化成三价铁,其离子方程式是:+6Fe2++14H+====2Cr3++6Fe3++7H2O。(2)考查pH试纸的使用。具体方法是: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滴在试纸的中部,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来确定溶液的pH。
(3)由框图信息,第②步是向含Cr3+、Fe2+、Fe3+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显然会生成三种沉淀:Cr(OH)3、Fe(OH)2、Fe(OH)3,所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Fe(OH)2、Fe(OH)3。(4)首先判断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价)中Cr元素的价态为+3价。1 L该废水中含的物质的量为5.00×10-3 mol,转化为Cr0.5Fe1.5FeO4时,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00×10-3×2×(6-3) mol=0.03 mol。则被氧化的二价铁的物质的量亦为0.03 mol,未变价的铁的物质的量为0.03÷1.5=0.02 mol,那么,共需要Fe(即FeSO4·7H2O)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其质量为:0.05 mol×278 g·mol-1=13.9 g。
(2009·福建卷)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置换出另一种单质,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一定有电子的得失和转移,C项正确。
(2009·上海卷)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0.2 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____________。
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K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
(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009·广东卷)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可对铜起保护作用
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
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答案】BC
【解析】合金熔点一般比成分金属的熔点低,A不正确;B、C正确;电化学腐蚀过程是化学变化,D不正确。
(2009·上海卷)下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装置内发生的主要反应中不含(???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装置内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aCO3CaO+CO2↑(分解反应)、CaO+SO2CaSO3(化合反应)、2CaSO3+O2=2CaSO4(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2009·浙江卷)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生成物省略。C、D是由X、Y、Z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D为无色非可燃性气体,G为黄绿色单质气体,J、M为金属,I有漂白作用,反应①常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C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2)比较Y与Z的原子半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____________,举出该反应的一个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F溶于稀硝酸,溶液变成蓝色,并放出无色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表明:气体D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晶莹透明的晶体N,其结构中原子的排列为正四面体,请写出N及其2种同素异形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气体”确定G是Cl2。“反应①常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这个学生都熟悉,是Fe3+与Cu的反应。通过对框图信息分析:结合题干,K(浅绿色溶液)→L(棕黄色溶液)应是Fe2+→Fe3+。F是Cu2O沉淀。M是金属Cu,J是金属Fe。C是H2O,它与G(Cl2)反应生成的H是HCl,I是次氯酸(与题干中的“漂白作用”吻合)。B则是以CuCl2为主,生成的E是Cu(OH)2。A物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uCl2和H2O,考虑D是无色非可燃性气体,应以CO2可能性较大。故符合题意的A可以是CuCO3,也可能是碱式碳酸铜。(1)A的化学式应写成“Cu2(OH)2CO3或CuCO3”。C的电子式是写H2O的电子式。(2)X是H元素,Y是C元素,Z是O元素,故此项应是“C>O”。(3)方程式是写新制Cu(OH)2与葡萄糖反应的,注意加热符号及沉淀符号。其应用就是在医学上检验糖尿病,即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4)考查方程式的书写,物质清楚,主要是配平问题可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5)气体D是CO2,注意问题中“被还原”这个关键词,确定N应是金刚石,其同素异形体主要有石墨、C60、碳纳米管等。
(2009·天津卷)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方面,天津市位居全国前列。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NaCl溶液进行电解,在电解槽中可直接得到的产品有H2、_________、_________或H2、_________。
(3)步骤Ⅰ中已获得Br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其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Ⅱ用SO2水溶液吸收Br2,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Br2的沸点为59 ℃,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绘制了如下装置简图:
请你参与分析讨论:
①图中仪器B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_______________。
④C中液体产物颜色为_______________,为除去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Cl2,可向其中加入NaBr溶液,充分反应后,再进行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及其他合理答案中的任意两种
(2)Cl2 NaOH NaClO
(3)富集溴元素
(4)Br2+SO2+2H2O====4H+++2Br- 强酸对设备的严重腐蚀
(5)①冷凝管 ②Br2腐蚀橡胶 ③控制温度计b的温度,并收集59 ℃时的馏分 ④深红棕色 分液(或蒸馏)
(2009·广东卷)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2Fe2++H2O2+2H+====2Fe3++2H2O
2Fe3++H2O2====2Fe2++O2↑+2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弱
B.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
C.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
D.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
【答案】CD
【解析】将已知两个方程式相加可得,2H2O2====2H2O+O2↑,可见,Fe2+在H2O2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C正确、B不正确。Fe2+的存在有助于H2O2的分解,所以在生产H2O2的过程中应避免混入Fe2+,D正确。由2Fe2++H2O2+2H+====2Fe3++2H2O知,氧化性:H2O2>Fe3+,由2Fe3++H2O2====2Fe2++O2↑+2H+知,还原性:H2O2>Fe2+,所以A不正确。
(2009·上海卷)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 ②硝酸银分解 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A
(2009·全国Ⅰ卷)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
A.2Al+2NaOH+2H2O====2NaAlO2+3H2↑
B.2KMnO4+HCOOK+KOH====2K2MnO4+CO2↑+H2O
C.MnO2+4HCl(浓)MnCl2+Cl2↑+2H2O
D.K2Cr2O7+6FeSO4+7H2SO4====Cr2(SO4)3+3Fe2(SO4)3+K2SO4+7H2O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重要方程式的掌握程度及根据物质性质合理推断产物的能力。A、C两项均是课本上出现的典型方程式,正误一眼认定。本题干扰选项是B。从表面上来看,B选项配平无误,电子得失相等(注意HCOOK中C为+2),但若结合物质性质深入分析可知:KMnO4氧化性与溶液酸碱性有关,酸性越强,氧化性越强;反之,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性较弱。由B选项各反应物看到,在KOH条件下,KMnO4不能将HCOOK氧化为CO2。另外也可从其他角度分析:在碱性条件下,产物中不可能出现CO2。D项:配平正确,电子守恒。
【2008高考】
(2008·广东卷)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
(2008·重庆卷)下列做法中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 )
A.明矾净化水??????? B.纯碱除去油污???????
C.臭氧消毒餐具??????? D.食醋清洗水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氧化性和有关电解质溶液知识的辨析。明矾净水原理是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形成沉淀;纯碱去油污原理是水解使得溶液呈碱性:+H2O+OH-;臭氧消毒利用了O3的强氧化性;食醋清洗水垢原理是利用醋酸的酸性。故选C。
(2008·天津卷)(1)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H+CO2↑+Mn2++H2O
(2)称取6.0 g含H2C2O4·2H2O、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 mL溶液。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 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
①第一份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试液,滴加0.25 mol·L-1 NaOH溶液至20 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该溶液被中和的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mol。
②第二份溶液中滴加0.10 mol·L-1酸性KMnO4溶液至16 mL时反应完全,此时溶液颜色由_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该溶液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③原试样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KHC2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2)①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达到滴定终点,此时溶液被中和的H+物质的量即为消耗的OH-物质的量或NaOH的物质的量,故为:0.25 mol·L-1×0.02 L=0.005 mol。
②滴加酸性KMnO4溶液16 mL至完全反应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根据上述反应关系:
2KMnO4???? ???? —??? ????? 5
0.1 mol·L-1×0.016 L???? ×0.1×0.016 mol
即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0.004 mol。
③设原试样中H2C2O4·2H2O、KHC2O4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由①知2x+y=0.005 mol,由②知x+y=0.004 mol
解方程组得x=0.001 mol,y=0.003 mol
故H2C2O4·2H2O质量分数为×100%=21%,
KHC2O4质量分数为×100%=64%。
(2008·上海卷)某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NaOH、Au2O3、Na2S4O6、Na2S2O3、Au2O、H2O。
(1)请将Au2O3之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内。
???
(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
(3)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填入下列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4)纺织工业中常用氯气作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后布匹的“脱氯剂”,Na2S2O3和Cl2反应的产物是H2SO4、NaCl和HCl,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Na2S2O3、H2O、Na2S4O6、Au2O、NaOH
(2)? Na2S2O3
(3)
(4)1∶4
【解析】(1)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应按照“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弱还原剂”的原理来完成化学方程式。Au2O3与Au2O相比,Au是高价(+3),Au2O3是氧化剂,所以与之相反应的就是还原剂——含低价元素。Na2S2O3与Na2S4O6相比,S是低价(+2),所以,Na2S2O3是还原剂,S元素被氧化,金元素被还原,基本反应为:Au2O3+Na2S2O3Au2O+Na2S4O6。对比反应前后:氧原子在反应后减少,钠离子相对硫原子也减少。所以要补充如下:生成物中要补钠——NaOH,相应的反应物中要补氢——H2O。补完后查对——各种原子守恒——反应原理正确。
(4)氧化还原反应遵循得失电子守恒,Na2S2O32H2SO4,Cl2HCl,所以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2008·上海卷)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F2、K、HCl??????????????????B.Cl2、Al、H2
C.NO2、Na、Br2???????????????? D.O2、SO2、H2O
【答案】A
(2008·海南卷)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2 mol?????????????? B.1 mol???????? ?????????
C.0.5 mol????? ?????????? D.0.25 mol
【答案】D
【解析】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锌和很稀的硝酸反应,锌被氧化成硝酸锌,而硝酸被还原为硝酸铵,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到了-3。每生成1 mol 硝酸锌时,锌失去2 mol电子。而每还原1 mol HNO3生成硝酸铵需要得到8 mol电子。由题意可知,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应为0.25 mol。
(2008·全国Ⅱ)(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SO2、H2O、N2、NH3????????????????????????? B.N2、SO2、H2O、NH3
C.N2、SO2、NH3、H2O????????????????????????? D.H2O、NH3、SO2、N2
【答案】C
【解析】由得失电子数相等得:n(SO2)×(6-4)=n(N2)×[0-(-3)]×2。
则1 mol (NH4)2SO4发生分解,得到的产物中n(SO2)=3 mol,n(N2)=1 mol。
由N、H元素守恒得:n(NH3)=4 mol,n(H2O)=6 mol。
所以n(N2)<n(SO2)<n(NH3)<n(H2O),正确答案为C。
(2008·江苏卷)根据下列框图回答问题(答题时,方程式中的M、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⑴写出M溶于稀H2SO4和H2O2混合液的化学方程式:???????????????????????????? 。
⑵某同学取X的溶液,酸化后加入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 。
⑶写出Cl2将Z氧化为K2EO4的化学方程式:???????????????????????????????????? 。
⑷由E制备的E(C2H5)2的结构如下图,其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但早期人们却错误地认为它的结构为:。核磁共振法能够区分这两种结构。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正确的结构有??????? 种峰,错误的结构有??????? 种峰。
【答案】
⑴Cu + H2O2 + H2SO4 = CuSO4? + 2H2O
⑵4Fe2++O2+4H+4Fe3++2H2O?? 2Fe3++2I-2Fe2++I2
⑶10KOH + 3Cl2 + 2Fe(OH)3 = 2K2FeO4 + 6KCl + 8H2O
⑷1???? 3
【2007高考】
(2007·上海卷)24.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 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
【答案】
(1)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2)酸性? 氧化性(3)0.6mol(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由题意知,要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必须加入还原剂,四种物质中只能加入Cu2O,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因为HNO3中N的化合价降低,同时又生成了盐,故HNO3表现了酸性和氧化性。产生1 mol NO气体转移3 mol e-,产生0.2 mol气体N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 mol。若用浓HNO3与Cu2O反应生成NO2气体,1 mol Cu2O还原浓HNO3的量大于稀HNO3的量,因为HNO3的还原产物是NO2、NO,生成NO消耗HNO3的量少。
(2007·上海卷)10.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
B? 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C?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 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
(2007·江苏卷)3.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其反应原理为:
C3N3(OH)33HNCO;????? 8HNCO+6NO27N2+8CO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
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C.1 mol 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 mol???????????? ?
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
【答案】C
【解析】C3N3(OH)3与HNCO组成元素相同,但原子个数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A不正确;在所给反应8HNCO+6NO27N2+8CO2+4H2O中,HNCO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到0,作还原剂,B不正确;而NO2中N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到0,NO2作氧化剂,1 mol NO2得到4 mol电子,则C正确,D不正确。
(2007·山东卷)28.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坏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
2SO2(s)+O2(g)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2.0 molSO2和1.0molO2置于10 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_____。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__K(B)(填“>”、“<”或“=”)。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 ??△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kJ。
(3)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3<x<4,M=Mn、Co、Zn或Ni)由铁酸盐(MFe2O4)经高温还原而得,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MFe2Ox分解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不必配平)。
【答案】
(1)①800L·mol-1
②=
(2)1.60NA(或1.6NA)
173.4
(3)MFe2Ox+SO2→MFe2O4+S
②由A到B,温度不变,只增大压强,K不变。
(2)本小题是有关氧化还原和反应热的计算,由盖斯定律把两式相加,得2CH4(g)+4NO2(g)===2N2(g)+2CO2(g)+4H2O(g)? ΔH=-1734 kJ·mol-1
转移电子数:×8=1.6 mol,故为1.6NA
放出热量:0.2 mol××1 734 kJ·mol-1=173.4 kJ
(3)由于信息转化关系已确定,只要确定被分解物质的产物即可写出反应方程式。分解SO2由条件可推出SO2作氧化剂,只有还原为单质硫时才防止污染环境。
(2007·宁夏卷)27.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其还原产物是????????? ;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4)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 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6)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min),则N2消耗速速率为v(N2) (1)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
3SiO2+6+22Si3N4+6CO
N2为氧化剂,C为还原剂,Si3N4为还原产物。
(2)因为N2、CO为气体,K=;
反应热用ΔH来表示,ΔH<0,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减小,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N2消耗速率为 mol·(L·min)-1=6 mol·(L·min)-1。
(2007·全国Ⅱ)11.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CO+H2OCO2+H2 ??????????????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
【答案】A
(2007·全国Ⅰ)10.已知氧气还原反应:
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 mol???????????? B.11 mol??????????? ?
C.12 mol???? ?????? D.13 mol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