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全国Ⅰ卷)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4(浓)+CCO2↑+2H2O+2SO2↑请从下图中选用所需的仪器(可重复选用)组成一套进行该反应并检出反应产物的装置。现提供浓H2SO4、木炭和酸性KMnO4溶液,其他固、液试剂自选。(连接和固定仪器用的玻璃管、胶管、铁夹、铁架台及加热装置等均略去)
将所选的仪器按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入下表,并写出该仪器中应加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选用的仪器(填字母)
加入的试剂
作用
?
?
?
【答案】
选用的仪器(填字母)
加入的试剂
作用
C
浓H2SO4和木炭
反应器(或发生气体)
B
无水CuSO4
检出H2O
A
品红溶液
检出SO2
A
酸性KMnO4溶液
吸收余下的SO2
A
澄清石灰水
检出CO2
【解析】本题以“浓硫酸和木炭”反应为载体,考查中学化学中常见仪器的使用,进行简单实验的能力及SO2性质。考虑问题要全面,思维要严密。尤其注意检验产物的先后顺序。
观察A、B、C,可作反应发生装置的只有C。木炭与浓硫酸反应产物有H2O、CO2及SO2。为避免相互干扰,尤其是SO2对CO2的干扰,确定三种气体检验顺序为:H2O——SO2——CO2。其中,H2O用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用B装置。检验SO2用品红溶液,检验CO2用澄清石灰水,由于SO2也能使之变混浊,故对CO2有干扰,因此需要将SO2除净,故用酸性KMnO4溶液将其彻底除去,再检验CO2,以上均用到洗气瓶,“长进短出”。
(2009·北京卷)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1)将燃烧黄铁矿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________+11O22Fe2O3+8SO2
(2)接触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工艺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___。
a.为使黄铁矿充分燃烧,需将其粉碎
b.过量空气能提高SO2的转化率
c.使用催化剂能提高SO2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d.沸腾炉排出的矿渣可供炼铁
(4)每160 g SO3气体与H2O化合放出260.6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吸收塔排出的尾气先用氨水吸收,再用浓硫酸处理,得到较高浓度的SO2和铵盐。
①SO2既可作为生产硫酸的原料循环再利用,也可用于工业制溴过程中吸收潮湿空气中的Br2。SO2吸收Br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为测定该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不同质量的铵盐分别加入到50.00 mL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沸水浴加热至气体全部逸出(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该气体经干燥后用浓硫酸吸收完全,测定浓硫酸增加的质量。
部分测定结果:
铵盐质量为10.00 g和20.00 g时,浓硫酸增加的质量相同;铵盐质量为30.00 g时,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为0.68 g;铵盐质量为40.00 g时,浓硫酸的质量不变。计算:该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若铵盐质量为15.00 g,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接触室中反应是将SO2催化氧化为SO3。书写关键:“”。
(3)矿石粉碎,增加与O2接触面积,便于充分反应,化工生产中常采用提高一种原料(通常较为廉价、易得)的浓度,来提高另一种原料的转化率。催化剂只能提高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与转化率无关。沸腾炉中炉渣成分主要是Fe2O3,可回收处理炼Fe。
(4)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易错点:①漏标状态,②ΔH的正负,③系数与ΔH数值不一致,④ΔH单位误写成kJ。
⑤SO2+Br2+H2O====H2SO4+2HBr,生成两种强酸。
(2009·江苏卷)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与Cl2相比,ClO2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
(1)在ClO2的制备方法中,有下列两种制备方法:
方法一: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方法二: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
用方法二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2001年我国卫生部规定,饮用水中的含量应不超过0.2 mg·L-1。
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ClO2被I-还原为、Cl-的转化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当pH≤2.0时,也能被I-完全还原成Cl-。反应生成的I2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
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请写出pH≤2.0时,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V mL水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水样的pH为7.0~8.0。
步骤3:加入足量的KI晶体。
步骤4:加少量淀粉溶液,用c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1 mL。
步骤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6:再用c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 mL。
③根据上述分析数据,测得该饮用水样中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mol·L-1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④若饮用水中的含量超标,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Fe2+将还原成Cl-,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1)分析问题时要了解有关知识。题干中明确指出用ClO2代替Cl2的优点,所以方法二优于方法一。
(2)①pH≤2.0,为酸性溶液,书写离子方程式时H+一定作为反应物。
②解答本题要弄清题意,前面在pH=7.0~8.0时,发生反应2ClO2+2I-====+I2,则后面要在pH≤2.0情况下实现转化→Cl-,以便测定ClO2、的含量,所以步骤⑤为调节溶液pH≤2.0。
③pH=7.0~8.0,发生反应2ClO2+2I-====+I2
关系式:
2ClO2~I2 ~ 2Na2S2O3 ~ 2
c·V1·10-3 molc·V1·10-3 molc·V1·10-3 mol
pH≤2.0,发生变化+4I-+4H+====Cl-+2I2+2H2O
关系式:
~? 2I2~? 4Na2S2O3
?c·V2·10-3 mol
则c()=
(2009·北京卷)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_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绿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
(1)3 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CO2一段时间,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将NO2转化为NO 3NO2+H2O====2HNO3+NO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a c d
(2009·重庆卷)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能制取多种化工原料,其中部分原料可用于制备多晶硅。
(1)如图是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示意图。电解槽阳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NaOH溶液的出口为___________(填字母);精制饱和食盐水的进口为___________(填字母);干燥塔中应使用的液体是___________。
(2)多晶硅主要采用SiHCl3还原工艺生产,其副产物SiCl4的综合利用受到广泛关注。
①SiCl4可制气相白炭黑(与光导纤维主要原料相同),方法为高温下SiCl4与H2和O2反应,产物有两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iCl4可转化为SiHCl3而循环使用。一定条件下,在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3SiCl4(g)+2H2(g)+Si(s)4SiHCl3(g)
达平衡后,H2和SiHCl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140 mol/L和0.020 mol/L,若H2全部来源于离子交换膜法的电解产物,理论上需消耗纯NaCl的质量为___________kg。
(3)采用无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氯酸钠,同时生成氢气。现制得氯酸钠213.0 kg,则生成氢气_________m3(标准状况)。
【答案】
(1)氯气 a d 浓硫酸
(2)①SiCl4+2H2+O2SiO2+4HCl? ②0.35
(3)134.4
【解析】本题分三部分,综合考查氯碱工业、原料的综合利用及有关计算。
(1)根据电解原理,阳极产生氯气,用浓硫酸干燥;阴极区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结合图示可知,a口为氢氧化钠溶液出口;而阴离子不允许透过隔膜,故精制饱和食盐水应从d口进入。(2)①根据题意,SiCl4与H2和O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SiO2,则另一产物应为HCl,不难写出化学方程式;②计算时要考虑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未参加反应的氢气:根据平衡时H2与SiHCl3物质的量浓度0.140 mol/L和0.020 mol/L可求出共需氢气(0.140 mol/L+0.020 mol/L×1/2)×20 L=3.0 mol,再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方程式进而求出需氯化钠6.0 mol,即0.35 kg。(3)根据题意,首先写出反应方程式:NaCl+3H2ONaClO3+3H2↑,根据NaClO3和H2的当量关系,不难求出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况):
213 000 g÷106.5 g/mol×3×22.4 L/mol=134 400 L=134.4 m3。
【2008高考】
(2008·广东卷)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2008·海南卷)《化学与技术》模块(选考题)
普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磷肥,其主要成分是(??? )
A.Ca5(PO4)3F
B.Ca(H2PO4)2·H2O和CaSO4
C.Ca3(PO4)2和CaHPO4
D.CaHPO4和Ca(H2PO4)2
【答案】B
(2008·广东卷)O3和H2O2都是常见的氧化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O3和O2互为同位素
B.O3和H2O2的分子内都含有共价键
C.H2O2具有氧化性,可以用于消毒杀菌
D.高空中的O3层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伤害
【答案】A
【解析】O3与O2是同素异形体,A项错;O3和H2O2中所有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所以都含共价键;B项正确;H2O2是医疗上常用的消毒剂,C项正确;臭氧层是人类地球上唯一的紫外线保护层,D项正确。
(2008·上海卷)1995年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在氟利昂和臭氧层方面的工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的机理,由图可知(??? )
A.日光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B.过氧化氯是一种很稳定的物质
C.过氧化氯的结构式为O—Cl—Cl—O
D.臭氧分子最终转变成氧气分子
【答案】D
【解析】本题是有关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有关问题的考查。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和图示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可以判断有如下反应关系:
①Cl+O3ClO+O2? ②2ClOClO2+Cl? ③ClO2Cl+O2
由此可以确定答案为D。
(2008·上海卷)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下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答案】C
【解析】浓H2SO4不挥发,A错;由烟环位置可推测,甲比乙扩散速度快,甲比乙摩尔质量要小,可知B、D错,C正确。
(2008·广东卷)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生成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是含硫化合物
B.煤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C.在水吸收S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D.SO2是酸性氧化物,被云雾吸收后可转化成酸雨
【答案】D
【解析】 煤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A项错;煤是经地壳运动把大量含碳物质集中深埋高压,经过几亿年衍变的产物,是不可再生的,B项错;S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亚硫酸:SO2+H2O=H2SO3,C项错;SO2与云雾反应产生亚硫酸,再被氧化成硫酸,SO2是酸雨形成的最主要原因,D项正确。
(2008·广东卷)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2008·上海卷)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NaClO2)漂白织物。亚氯酸钠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其中HClO2是漂白剂的有效成分,ClO2是有毒气体。各组分含量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为(??? )
A.3.0???????????? ?? B.4.0—4.5??????????????? ?
C.6.5—7.0???????? ??D.9.0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条件可以判断: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应该是使HClO2浓度越大越好,而ClO2和浓度越小越好,由此结合图象中三者浓度随pH变化曲线可以判断其最佳pH应该是4.0—4.5之间,故答案为B。
(2008·上海卷)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NaCl、NaClO??????????????????? ??? B.NaCl、NaClO3
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2008·上海卷)研究发现,空气中少量的NO2能参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反应过程如下:
①SO2+NO2SO3+NO
②SO3+H2OH2SO4
③2NO+O22NO2
NO2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与H2SO4在下述变化中的作用相似的是(??? )
A.潮湿的氯气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 B.硫化氢通入浓H2SO4中
C.浓H2SO4滴入萤石中,加热?????????????????D.加入少量H2SO4使乙酸乙酯水解
【答案】BD
【解析】NO2在反应过程中被还原,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潮湿的Cl2通过浓H2SO4被干燥是一个物理过程,A错;H2S通入浓H2SO4中,硫酸被还原,B正确;浓H2SO4与萤石作用,体现了强酸性,C错误;少量H2SO4可作乙酸乙酯水解的催化剂。
(2008·重庆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
B.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
D.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稀硫酸不能将木炭氧化为二氧化碳,A错误;Na2O2与水反应可生成NaOH,而Fe与水蒸气反应可生成Fe3O4,不属于碱,B项错误;Li、C、P在足量氧气中分别燃烧可生成Li2O、CO2、P2O5均为一种相应氧化物,C项正确;NaHCO3、(NH4)2CO3受热都可生成气体,但Na2CO3受热不分解,D项错误。
(2008·上海卷)在石灰窑中烧制生石灰,1 mol CaCO3完全分解所需要的能量,可燃烧0.453 mol碳来提供。设空气中O2体积分数为0.21,N2为0.79,则石灰窑产生的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0.43??????? B.0.46????? C.0.49????????? D..0.52
(2008·全国Ⅱ)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
B.C、Si和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
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
【答案】B
【解析】一般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A正确。C、Si、Ge为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均为4,但核电荷数依次增多,次外层电子数依次为2、8、18,B错误。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CO2、SiO2,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碱性氧化物(如CaO)反应,C正确。最高正化合价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ⅣA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D正确。
(2008·江苏卷)“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⑴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 。(填字母)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采用节能技术???????????????? ?d.利用太阳能、风能
⑵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
a.6CO2 + 6H2OC6H12O6???????
b.CO2 + 3H2CH3OH +H2O
c.CO2 + CH4CH3COOH???????? ??
d.2CO2 + 6H2CH2=CH2 + 4H2O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⑶文献报道某课题组利用CO2催化氢化制甲烷的研究过程如下:
反应结束后,气体中检测到CH4和H2,滤液中检测到HCOOH,固体中检测到镍粉和Fe3O4。CH4、HCOOH、H2的产量和镍粉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仅改变镍粉用量,其他条件不变):
研究人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HCOOH是CO2转化为CH4的中间体,?
即:CO2HCOOHCH4
①写出产生H2的反应方程式?????????????????????????????????????? 。
②由图可知,镍粉是?????? 。(填字母)
a.反应Ⅰ的催化剂
b.反应Ⅱ的催化剂
c.反应Ⅰ、Ⅱ的催化剂
d.不是催化剂
③当镍粉用量从1mmol增加到10mmol,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填字母)
a.反应Ⅰ的速率增加,反应Ⅱ的速率不变
b.反应Ⅰ的速率不变,反应Ⅱ的速率增加
c.反应Ⅰ、Ⅱ的速率均不变
d.反应Ⅰ、Ⅱ的速率均增加,且反应Ⅰ的速率增加得快
e.反应Ⅰ、Ⅱ的速率均增加,且反应Ⅱ的速率增加得快
f.反应Ⅰ的速率减小,反应Ⅱ的速率增加
【答案】
⑴abcd?????? ⑵a?? c
⑶①3Fe+4H2OFe3O4+4H2?????? ②c??? ③e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