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知识回顾<一>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1) (2) (3) (4) 蔗糖 (5)
A. (1)(2) B. (1)(2)(5)
C. (3)(4) D. (1)(5)
2. 下表中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B
C
D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酒精
水银
水银
铝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 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
B. 氧元素的得失
C. 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D. 化合价的改变
4. 分别与氧化铜粉末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反应中氧化铜发生的均是还原反应
B. 反应都需要加热
C. 反应类型都属于置换反应
D. 与等质量的氧化铜反应,消耗的质量最多
5.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反应符合离子反应发生条件:(1)生成难溶的物质,(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3)生成挥发性物质中的( )
A. (1)(2) B. (1)(3)
C. (2)(3) D. (1)(2)(3)
6. 元素从化合物中被置换成单质时,该元素( )
A. 一定被氧化 B. 一定被还原
C. 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 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
7. 向饱和的石灰水溶液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其溶液的导电性的变化是( )
A. 由弱变强 B. 由强变弱
C. 由强变弱再变强 D. 由弱变强再变弱
8.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9. 单质和相互反应生成化合物。有下列叙述:(1)被氧化;(2)是氧化剂;(3)具有氧化性;(4)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5)中的具有还原性;(6)中具有氧化性;(7)的氧化性比中的的氧化性强。以上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4)(5)(6)(7) B. (1)(3)(4)(5)
C. (2)(4)(5) D. (1)(2)(5)(6)(7)
10. 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离子氧化为,若反应后离子变为离子,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5:2,则值是( )
A. 4 B. 3 C. 2 D. 1
1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 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12.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比为( )
A. 1:2 B. 2:1 C. 1:1 D. 3:2
13. 在的离子反应中,系数的值为( )
A. B. 4 C. D. 2
14. 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个数比是( )
A. 1:3 B. 2:3 C. 1:1 D. 4:3
15. 对于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是氧化剂
C. 是还原产物 D.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 氢氧化钾与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 燃料有足够的空气就能充分燃烧
D. 化学反应的过程,都可以看成是“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等而被释放出来的过程
17. 亚硝酸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当它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
A. B. C. D.
18.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9. 有下列反应:
(1)(时间不长)
(2)(时间较长)
(3)
说明还原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 B.
C. D.
20. 已知反应能从左向右进行,则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
A. 从左向右 B. 从右向左 C. 不能进行 D. 无法判断
21. 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强酸、强碱及大部分盐类属于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属于弱电解质
B. 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所有的共价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C.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D. 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2. 表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失电子比乙失电子多
B. 同价态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C. 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乙不能
D. 甲、乙都能与稀反应,但甲比乙剧烈
23. 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 )
A. 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B. 以焦炭和水制水煤气后分离出氢气
C. 用跟反应放出
D. 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
24. 在的极稀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存在的离子是( )
A. B. C. D.
25. 不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反应是( )
A. B.
C. D.
26. 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B.
C.
D.
2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C. 盐酸在参加的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D. 金属单质在参加的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
28. 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酸性强的是( )
A. 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 酸甲是二元酸,而酸乙是一元酸
C. 酸甲能与乙的钠盐反应生成酸乙
D. 酸甲的电离不完全,而酸乙能全部电离成离子
29. 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
(1)
(2)
(3)
由此可判断,在该温度下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A. B.
C. D.
30. 在反应中,被氧化的原子和被还原的原子个数比是( )
A. 5:6 B. 6:5 C. 11:5 D. 11:6
31. 现有下列物质:(1)晶体,(2)液态,(3)液态的醋酸,(4)汞,(5)固体,(6)纯蔗糖(),(7)酒精(),(8)熔化,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
(3)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
(4)以上物质中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
32. 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氧气氧化一种非金属单质
(2)氢气还原一种非金属单质
(3)同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氧化另一种元素
(4)同种元素不同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5)一种固体非金属单质置换另一种气体非金属单质
二. 填空题:
33.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氧化铜溶于盐酸
(2)铝跟稀反应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
(4)胃舒平(含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
34. 写出能实现下列变化的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一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入的工业废水中,共含、六种离子。
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___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_____________,可用来浇灌农田。
【试题答案】
1. A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电解质的概念,关键是掌握电解质的判断方法。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中和熔融时都可导电,在熔融时可导电,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时不导电,不是化合物,所以是电解质。本题易错处是的水溶液导电,但不是电解质,因为不是本身电离所致,而是是弱电解质,能部分电离出,所以是电解质,而不是。
2. A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电解质的有关概念。关键是掌握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区别,易错处是是非电解质,解释与上题中的相同。
3. C
4. C
解析:本题旨在对化学反应进行较全面的考查,主要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三个反应中都发生相同的变化,,化合价降低,所以铜均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要还原,分别需。
5. A
解析:本题目的是考查离子反应的条件,实际上也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关键是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了沉淀和弱电解质水。
6. C
解析:本题目的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及对学过的化学方程式的掌握程度。关键是能举出例子。
如:
所以,该元素可被氧化可被还原。本题易错处是只举出一个方面的例子,而不去思索另一个方面的例子。
7. C
解析:本题目的是考查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影响溶液导电性的因素。关键是要抓住不同阶段的反应:第一阶段:因为由可溶性强电解质变为难容性,离子浓度降低,导电性减弱。第二阶段:随着的不断通入,又转变为易溶性强电解质,导电性又增强。本题容易忽略第二阶段,从而错选B。
8. A
解析:本题目的是考查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即复分解发生规律,关键是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易错处是B选项中忽略和能反应,,错认为B项可共存。
9. 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氧化还原的有关概念,关键是要抓住方程式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由题述可知:
则:是还原剂,被氧化,具有还原性;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中的能失电子变成有还原性,同理有氧化性,且氧化性:;对照上述结论可知,(1)(4)(5)(6)(7)的判断正确,故答案为A。
10. C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关键是要抓住电子得失守恒规律,由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入手:
氧化剂 还原产物
得电子:
还原剂 氧化产物
失电子:
得失电子守恒:
11. AD
解析:本题主要立足于考查考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基本概念的理解,在考查过程中则涉及到思维广阔性的考查,鉴于思维广阔性是构成思维整体性的因素之一,因而也可以说本题是以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相关概念为素材,考查考生思维整体性的试题。
题目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尤其是涉及到了往往容易被忽略的知识,逻辑记忆能力的形成对回答本题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本题所要考查的一个方面。
本题可能是单选或双选答案的选择题,因此要逐项审视各选项,不能有所遗漏。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乍一看好像阳离子,选项A是个易被选出的重要干扰项。但是如果能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应想到等都是含金属元素的阴离子,故A是正确的。
非金属单质的组成元素为零价,大多数的非金属元素在参加化学反应时可能形成正化合价也可能形成负化合价,因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就不一定都是氧化剂,选项B的叙述不对,应排除。
一种化合价为正价的元素变为游离态该元素被还原,一种化合价为负价的元素变为游离态该元素被氧化。选项C未指明元素的价态就判定它一定被还原,这种叙述是错误的。
金属阳离子如果是具有可变化合价的元素离子,则被还原时就不一定得到单质。例如,可还原成。可见选项D是本题的另一答案。
失误分析:考生学过的金属元素的离子都是阳离子,但选A的考生主要原因在于未注意这一个“含”字,而匆忙放弃了这一选项。也有的考生则知识范围不广,思维能力不强,没能考虑到含金属元素但却带负电荷的配位离子,因思维的广阔性不符合要求而造成了漏答。
12. A
解析:本题是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考查。着重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能力。三个硫参加反应,有两个硫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一个硫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本题易将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看反,从而错选B。
13.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的两个守恒,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从两个守恒入手,可得关系式
可得
14.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遵循的得失电子数相等的原则。首先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升降价判断出,是还原产物,是氧化产物,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
本题有一种人为的复杂处理方法,即先将-方程式配平,再按方程式的系数解题,该法麻烦之处为配平方程式之时,本身就先用到电子守恒法,然后再用到质量守恒法,而这是解本题时所不需要的,故复杂。
15. BD
解析:本题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考查,关键是抓住元素的化合价。,本题容易分析价态时致误而选CA
16. C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充分燃烧的条件。应从实验事实和有关概念入手。本题易漏选C或D。充分燃烧的条件必须满足两条:一是空气必须足量;二是燃烧与空气必须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满足条件二的话,大块的固体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限,燃烧往往不够充分。D是放热反应的过程,如果是吸热反应则相反。
17. AC
解析:本题考察氧化剂和还原产物间的价态变化问题。从分析化合价入手,中,它作氧化剂,得电子,所以还原产物价态应降低,中,中,中,故还原产物是或,本题易错处是漏选。
18. CD
解析:本题目的是判断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及氧化、还原关系并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打下基础。该题应从化合价的判断入手,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分别对应的产物并求出转移的电子数目。本题易错处是错选A。A项中因生成物有,6个分子只被氧化5个,所以正确的为。A项中还有一注意点是: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应生成中间价态的物质,即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19.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强弱的判断规律。本题给出的氧化剂都是,还原剂都是价,对应的产物都是价硫,所以应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程度判断三种还原剂还原的强弱,越易和反应,还原性越强,反之,越弱。
20. B
解析:本题考查目的同19题,但题目的难度比19题略大,应先根据氧化还原的规律,判断出氧化性:,故可以置换出。
21.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电解质的概念及判断方法。B选项中所有的共价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不对,如等都是强电解质;D选项中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本身无法电离。
22. 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判断金属还原性强弱的依据,应从学过的反应入手分析。A中如和,在氧化反应中失失,但还原性。所以失电子多少不能代替失电子的难易。因为金属的活动性就是比较金属失电子的能力;B中如,反应活动性C如与;D如与等。此题容易拿不准A而误选其他选项。
23. A
解析:本题以能源开发为背景,考查学生思考问题和自学能力,B、C、D虽然都可得,但都是以地球的资源为前提下进行能量转化的,所以仍需耗费大量能源,开发新能源也就失去意义。
24. D
解析:本题考查中的在不同环境下是否能电离的问题。在的极稀溶液中存在。而在熔融状态下,因无法电离,只存在。
25.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问题,A项中的是难溶物,不可拆成离子形式。
26.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问题。A选项中是弱酸;B选项中与不同;C选项中,虽然跟反应,但生成的还会结合生成而不同。本题易错选C。
27. C
解析:本题是综合性较低的题目,重点考查学生的辩别能力。关键是熟悉概念和一些基本反应。盐酸中价可失去电子被氧化,盐酸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
金属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作还原剂。
28. C
解析:本题考查的酸的强弱判断因素,关键是要熟悉学过的酸,酸的强弱与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只有在相同浓度下,两种酸导电性强的才可说明酸性强;酸的元数跟酸的强弱也无关,像等多元酸都是弱酸,较强的酸能跟较弱酸的盐反应生成弱酸,这是酸跟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般规律;电离不完全的一定是弱酸,电离完全的一定是强酸。本题易错选A,把溶液的酸性和酸的酸性混为一谈。
29. B
30.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同一物质的同一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反应,应从分析化合价变化入手,所以被氧化的磷原子和被还原的磷原子个数等于和的系数比。本题易错选A,应提高审题能力。
31. (1)(4)(8) (2)(1)(3)(5)(8) (3)(2)(6)(7) (4)(1)(2)(3)(8)
32. (1)
(2)
(3)
(4)
(5)
33. (1)
(2)
(3)
(4)
34. (1)
(2)
(3)
(4)
(5)
(6)
(7)
(8)
(9)
(10)
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用高中的知识复习初中的基本反应。
35. 甲:;
乙: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离子共存掌握的情况,可以看作是对“离子共存”的变体考查。同时兼顾对解决日常生产实际中问题的能力考查。
甲厂废水明显呈碱性,说明含有大量,则因与之反应而不能共存,阳离子只可能含有,另一种离子尚须确定。
乙厂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结合甲厂分析,一定含,而与不能大量共存,故阴离子只能是,故属甲厂废水中。
甲乙两厂的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因与与反应转化为沉淀而滤去,故余(钾肥、氮肥)作为化肥可用来浇灌农田。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