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8-2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期中,16)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 属,她起步于煤钢共同体建立,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从发端来 看, 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 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 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 C.苏联咄咄逼人威胁 D.英法德三驾马车内联 答案:A 3. (山东省济南市2012届高三12月月考,39)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 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 合的出发点是(  )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 B.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欧共体形成原因的理解。根据所学应该从政治地位下降,为了 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经济上加快经济发展两方面加以理解,所以应该选择B。 答案:B 5. (安徽省蚌埠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检,30)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 “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 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可以说明(  ) A.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 C.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解析:提取材料信息“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 可以判断区域集团可以推动全球化。 答案:C 6.(2012年天津卷)下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图片反映了(  )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 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科威特人用落后的方式,消费高档产品,且全图布满欧美产品,说明全球趋势及文化的渗透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是弊大利小。故选A。 答案:A 8. (山东潍坊市诸城一中2011届高三12月测试,23)一对西方夫妇曾在《CITY》杂志上抱 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 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 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 商品、资本、劳动力、技术、国际贸易等的流动性大大加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9. (天津市河东区2011届高三二模,10)以下图片中的商标,在当今世界许多地方随处可见, 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B.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起来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渗透到百姓生活 解析:图1至图4是服饰与交通等产品,题干文字:在当今世界许多地方随处可见。 说明经济全球化渗透到百姓生活中,B、C说法错误,而A项并没有从题干中体现出来。 答案:D 10.(山东济南一中2011届高三11月考,43)有学者指出,“全球性,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 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 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发达国家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政治多极化的实现  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 ④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途径是全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 逐渐暴露出来。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 小,反而进一步加大。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往往是获利者;而发展中国家由于 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成本高等原因,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的 地位。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这是摆在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面 前的问题。本题材料正反映了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 途径是全球化。本题选C项。 答案:C 11. (广东六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11月联考,23)英国《金融时报》 2010年12月12日报 道,WTO日前的一份专家小组报告指出,欧盟对中国输欧螺丝和螺栓采取一刀切国别 关税的做法,违反了全球贸易规则。这说明(  ) A.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C.欧盟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解析:WTO指出欧盟的做法违反了全球贸易规则,说明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 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D 12.(山东省沂源县2012届高三期中,18)“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 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 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解析:对外开放的决策始终是正确的,A说法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 了机遇与挑战,而不是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B说法错误;材料中把中国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的比喻过于夸张了它的负面效应,故选C。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2012年广东卷)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经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赋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解析:本题以百姓日常生活的变化考查全球化的发展,从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和世贸组织等角度考查。第(1)问实际上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时间16世纪,美国调味品传入欧洲及荷兰人的功劳可判断这些现象,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出现的体现,是伴随着殖民扩张和荷兰的海上贸易而出现的。第(2)问结合“清末”不难判断旧工业是指传统手工业。第二小问实际回答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对传统手工业的破坏和冲击,从工业国英法的侵略扩张、机器生产的大量廉价工业品的倾销等角度分析。第(3)问中的第一小问实际上考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的敌视对立关系。第二小问的原因则从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国力的增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入世等角度分析。 答案:(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2)传统手工业。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4.(浙江省慈溪市2012届高三期中,32)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 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 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 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 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 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 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 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 “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 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 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 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 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回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 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 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提问中的提示“媒介”直接归纳概括即可:殖民 掠夺和国际贸易的增长。第(2)问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工业革 命是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以资本输出为主;另外要注意已经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流 通领域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生产领域。第(3)问中的“问题”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直接概括出全球化的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可以根据20世纪90年代的时代背景, 从根本推动力、经济活动的主体、政治壁垒的消除、经济模式等方面作答。第(4)问可以 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入手,辩证的看待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既要积极参 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又要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答案:(1)资源和奴隶的掠夺,生产和贸易超越了国界。 (2)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到第 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国际化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出现国际垄断 同盟。 (3)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鸿沟的加深。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与 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 用;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经济全球化是资本的扩张,对传统的民族经济主权构成挑战,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 主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 构,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的主权。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