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选择题 1.(2012·江西联考)“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经济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上述材料应出自(  ) A.《欧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联合国宪章》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世界货币体系。从材料信息“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可知,材料应发表于战争即将结束或刚刚结束之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 答案 B 2.(名师原创)1947年10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字时,中国是23个创始成员国之一,可是2001年11月10日,中国又重新加入WTO,这是因为(  ) A.中国内战造成的 B.郑成功收复台湾造成的 C.抗日战争造成的 D.《辛丑条约》的签订 解析 中国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一直代表中国占据着WTO的中国席位,直到1950年台湾退出WTO,而新中国由于美国的敌视和阻挠,也没能继承台湾在WTO的席位,只好在2001年重新加入WTO。故选A项。 答案 A 3.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在此情况下,下列工业部门中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 A.汽车工业 B.服装工业 C.核电工业 D.电子工业 解析 低碳工业是指排放二氧化碳较低的行业,上述工业中核电工业几乎不排放二氧化碳,减少了地球的温室效应,故选C项。 答案 C 4.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是二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这三大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是 (  ) A.经济政治化 B.经济区域化 C.经济系统化、制度化 D.经济多极化 解析 本题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为主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关贸总协定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制度化,同时三大支柱共同构成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可以反映出世界经济的系统化。 答案 C 5.(2012·南京模拟)下面是《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解析 由题干表格中“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在欧洲和美洲的数量超过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总和可知,C项正确;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A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B项表述错误并且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得出,可以排除。 答案 C 6.(2012·山东四市联考)有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是指(  ) A.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B.生产和贸易全球化 C.世界市场一体化 D.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解析 当时世界的主要经济模式有两种;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其中实行计划经济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各国都改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政体未变,但也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选A项。 答案 A 7.(2012·莆田一模)2011年9月,随着利比亚开始从冲突中复苏,该国请求国际组织在公共开支、基础设施修复等方面提供长期贷款,该国际组织是(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解析 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在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A、B两项可以为一些国家的发展提供贷款,其中A项提供长期贷款,B项提供短期贷款和稳定汇率,故选A项。 答案 A 8.(2012·石家庄联考)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大英帝国,而且犹有过之。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对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因资本的扩张产生很多问题 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C.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抵制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过程无异于工业革命时代的殖民侵略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全球化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国际冲突、社会贫富差距、恐怖问题等,故选A项。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并不只对发达国家有利,故B项错误;全球化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能顺应而不能抵制,故C项错误;全球化是资本的新一轮扩张,故D项错误。 答案 A 9.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疾病蔓延、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粮食匮乏、毒品泛滥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  ) ①和平问题 ②恐怖主义活动猖獗 ③发展问题 ④资源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人口膨胀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世界的和平和发展问题。 答案 C 10.有专家认为全球化制造了“反全球化”。以下对“反全球化”的认识最为准确的是(  ) A.不应反对全球化本身,但应避免全球化所带来的弊端 B.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反全球化是完全错误的 C.反全球化反对的是全球化带来的南北差距,是应该肯定的 D.不应反对全球化,全球化给全世界带来和平与进步 解析 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给全球带来诸如环境破坏等问题,但我们不应反对全球化本身,应避免全球化所带来的弊端,故A项正确。 答案 A 11.美国学者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的序言里写道:“从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的资源,交换货物,扩大知识。”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 A.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该学者不了解中国历史 C.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 解析 “从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彼此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故选D项。 答案 D 12.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 A.矿业资源互补 B.人力资源共享 C.科学技术交流 D.消除贸易壁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的“1950年”“即将……”等信息,表明当时法、德等六国达成协议,即将成立欧洲煤钢联营。 答案 A 13.(2012·苏、锡、常、镇四市一调)反全球化运动的人士并不反对那种作为客观趋势和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而反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 ①不断扩大的世界贸易 ②发展中国家日益边缘化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 ④全球贫富分化日益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化的弊端。贸易的扩大应该是全球化有利的一面,故排除①;其余选项均是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故选D项。 答案 D 14.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仔细观察欧元纸币的正面,都有窗户和走廊的图案。这一现象表明(  ) A.欧盟向所有国家开放 B.欧盟成员间开放、团结与协作 C.欧盟政治一体化实现 D.欧盟重视宣传著名历史建筑 解析 本题适用排除法。A项太绝对,应排除;C项是欧盟的最终目标,目前尚未实现,应排除;D项是表面现象,应排除;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5.俄罗斯是传统的欧洲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重新独立以来,继承了苏联的绝大部分衣钵。目前俄罗斯加入了哪些国际区域性经济组织(  ) A.欧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解析 欧盟成立的原因之一就是防范俄罗斯的扩张,因此不会吸收俄罗斯为成员国,应排A项;俄罗斯不是北美洲国家,排除B项;D项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也不是区域性的,而是全球性的政治组织,排除D项;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濒临太平洋,因此可以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故选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对美国意味着巨大利益,意味着“超级霸权和超级利益”。戴高乐1965年对美元超级霸权的批评举世知名:“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71年尼克松摧毁布雷顿森林协议、开启浮动汇率体系之后,“超级特权”和“游戏筹码”竟然像天文数字一般倍增!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材料二 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1930年代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1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材料三 2010年4月26日国际在线报道: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很显然美国仍然努力保留了否决权。 (1)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试简述其确立经过。 (2)美元获得“超级霸权”的原因是什么?“超级霸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3)简析欧元产生的原因和对世界货币格局的影响。 答案 (1)1945年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47年成立了关贸总协定。 (2)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掌握了世界大多数黄金储备;美元取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 影响: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命脉;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造成了世界金融体系的动荡。 (3)原因: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 影响: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构成有力挑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是《罗马条约》签署50周年。欧盟成员国领导人于2007年3月齐聚在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首都柏林,签署了进一步加强欧盟发展的《柏林宣言》,并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大欧洲”的宏伟蓝图正在一步步地成为现实。 材料二 2006年前三季度中国与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国家(或地区) 欧盟 日本 美国 东盟  贸易额 1944.4 1915.1 1509.7 1163.3  材料三 自1975年建立正式关系以来。经过双方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关系目前已取得巨大进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 (1)“二战”结束至今,欧洲统一的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其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原因和影响。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这种贸易状况形成的原因。 答案 (1)特征:通过和平方式,由经济联合到谋求政治上的统一。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2)原因:地域上接近;民族文化传统接近;内部经济联系密切;联合应对超级大国的威胁。 影响:促进了各成员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有利于欧洲的发展;使欧洲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地位: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最大,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 原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走向联合的欧洲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与欧盟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