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
1.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包括 ( )
①三民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马列主义 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 ④既不是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也不完全产生于20世纪,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列宁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只要排除④即可。
答案 D
2.(2012·温州联考)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 由题干中“由国家经营管理之”可知这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之“节制资本”的内容,故选D项。其余各项与题干不符。
答案 D
3.(2012·内蒙古赤峰一模)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君主立宪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解析 由时间“1924年”即可判断D项正确。因为A项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后始终坚持,排除A项;B项的叙述错误,排除B项;C项是1912年《临时约法》的规定,故排除C项。
答案 D
4.(名师原创)下列文献属于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报的是 ( )
A.《国闻报》 B.《新青年》
C.《民报》 D.《新民主主义论》
解析 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组织是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故选C项。A项是维新派的报纸;B项是新文化运动时陈独秀创办的报刊;D项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文章;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曾被攻击为“砍旗”;“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曾被攻击为“贬低毛泽东思想”;“构建和谐社会”被攻击为“理想主义”……邓小平理论形成之初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 )
A.个人崇拜及教条主义
B.共产国际的干扰
C.毛泽东思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 邓小平理论形成初期主要是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这一时期的阻力主要来自“文革”时期的“左”倾教条主义,特别是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主张。
答案 A
6.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次“南方谈话”的国际背景是 ( )
A.美苏冷战加剧 B.美、日、欧、中、俄鼎立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解析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些原社会主义国家都演变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趁机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发起新一轮的进攻,中国国内的一些人思想产生了混乱,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为了解放人们的思想,使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乘火车南下,发表了南方谈话,故选D项;其余各项与南方谈话时间不符。
答案 D
7.(2012·江苏阜宁联考)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两个凡是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解析 ①出现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会议上,②出现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③出现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初期,④出现于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故正确排列是③②①④。
答案 B
8.(2012·湖南衡阳六校联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
解析 A项可排除,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与本题所述时间、跨度不符;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C项“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说法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的继承、发展,不存在变化一说。本题选D项,材料反映的变化反映了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
答案 D
9.(2012·盐城调研)孙中山和毛泽东是20世纪的两位伟人,对中国历史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
A.直接来源于西方启蒙思想
B.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C.成为中国民主革命指导思想
D.包含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解析 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列主义,而不是西方的启蒙思想,故选A项。其余B、C、D三项则是孙中山和毛泽东思想的相同点。
答案 A
10.毛泽东说:“把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挂在我的名字下面,但它决不是我个人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思想可能包含哪些人的思想 ( )
①朱德 ②周恩来 ③邓小平 ④江泽民 ⑤胡锦涛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 D.②③⑤
解析 ①②③都曾是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成员,故A项正确,④是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⑤是第四代领导核心,但由于年龄条件,他们都不是第一代领导核心成员,故排除④⑤。
答案 A
1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
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解析 邓小平理论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它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故C项的说法不正确。
答案 C
12.(名师原创)下列表述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同点的是 ( )
A.都是在国内外政治形势变化的情况下产生的
B.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都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解析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答案 C
13.(2012·唐山二模)从1966年铺天盖地的“毛泽东万岁!”到1984年悄然出现的“小平您好!”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
A.个人崇拜现象依然存在
B.民众表述对领袖的崇拜之情
C.思想逐步解放
D.民众基于人格独立平等的敬仰
解析 从题干口号的变化体现由原来的个人崇拜到现在对领袖的平等对待,由此体现出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的表述不能体现题干中的变化。
答案 C
14.(2012·南通期末)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解析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由此可排除A、B、C三项,选择D项。
答案 D
15.(2012·广州测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下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时提出的
B.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C.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D.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解析 C项是毛泽东思想回答的问题,与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关,故选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江泽民指出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分别是什么变化?它们对中国人民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3)毛泽东、邓小平创立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分别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它们的精髓分别是什么?
(4)毛泽东、邓小平创立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怎样?
答案 (1)变化: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影响: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2)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3)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17.(2012·衡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公开批判斯大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当时认为,对斯大林批评是好的,它打破了神化主义,揭开了盖子,这是一种解放。为此,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1956年12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认为,斯大林的错误与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无关,因此纠正斯大林的错误,并不需要纠正这些制度……否则,就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就是修正主义。
——选编自林蕴晖《1960年代
国际共运总路线的论争》
材料二 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采取“市场改革取向”是错误路线。
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次“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选编自林蕴晖《1992年邓小
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论十大关系》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中对斯大林模式的不同态度。
(2)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方面,除《论十大关系》之外的有益探索。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根源。而作者为什么却认为“南方谈话”是客观形势使然。
(4)综合上述,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答案 (1)变化:从揭露弊端到基本维护。
(2)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分析,并明确党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文艺战线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编制科学发展规划,掀起“向科学进军”热潮。
(3)历史根源: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20世纪80年代末,“市场改革取向”遭到激烈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4)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