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选择题 ⒈下列有关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B.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 C.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2.西周的宗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 B.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3.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材料中的“封建”,准确地说是指(??? ) A.进行分封? B.严密监视? C.委任官职 D.将他们变为地主 4.上题材料中的“蕃”是指(??? ) A.西周军队 B.少数民族 C.周边国家 D.诸侯国 5.第3题材料中“兼制天下”的意思是(??? ) A.与周天子有平等的统治权?????? B.维护周天子在各地的统治 C.帮助周天子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D.向周边地区大规模扩大领土 6. 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白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7.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夷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民后裔?????? B.周朝百姓????????C.商代遗民??????D.少数民族 8.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含义是(   ) A .礼仪礼节????? B .政治制度????? C .风俗习惯???????? D .国家政权 9.西周周武王分封的诸侯主要有( ) ① 异姓功臣贵族 ② 同姓王室贵族 ③ 先代帝王后代 ④ 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A . ① ②???????? B . ③ ④?????? C . ① ② ③??????? D . ① ② ③ ④ 10 .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不包括(   )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1.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 .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大小???????????????? B .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 C .希望周朝把九鼎赏赐给楚???????????????? D .对分封制提出了公开挑战 12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 A .设置官员 ??????????B .自称天子 ?????????C .建立武装 ????????????D .征派赋役 13.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② 它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③ 其核心内容是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 ④ 它与分封制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A . ① ② ③ ④ ???????B . ① ② ③ ???????C . ① ② ④ ?????????????D . ① ② 1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 A . “周王一卿一诸侯一士”的等级序列??????? B . “周王一诸侯一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C . “周王一诸侯一卿一士”的等级序列??????? D . “周王一诸侯一士一卿”的等级序列 15.关于中国古代姓氏的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居,则东门北郭;氏于字,则孟孙叔孙"由此类推,齐鲁秦吴等姓氏是什么的结果(  ) A .从事的官名副其实???? B . 继承的爵位  C . 分封??? D . 从事的行业 【能力过关】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请思考:(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摘自《礼记》 【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 【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 解题提示: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所选取的材料突出地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解答时应注意围绕饮食礼俗中的等级规定和影响作用分层作答. 参考答案 1.B 2.D 3.A 4.D 5B 6C 7C 8B 9C 10D 11D 12B 13 D 14 C 15 C 16. (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7 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叉子等;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 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形成了一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