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2012·广州调研)“它标志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志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传统社会受到工业革命文明成果的冲击,社会发生转变。 2.(2012·江西师大附中调研)代表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曾说,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导致“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的根本原因是(  ) A.老百姓对清政府的腐败不满 B.长期的专制统治使老百姓缺乏主人翁意识 C.老百姓没有爱国精神 D.老百姓对列强的本质认识不清 [答案] B [解析]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时的中国仍是空前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人民没有自由民主权利,更没有主人翁意识,对国家的事情漠不关心,认为是朝廷的事,与老百姓无关。由此判断B项正确。 3.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其中近代以来中国“历经磨难”与英国有关的史实有(  )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②侵占香港地区 ③取得协定关税权 ④取得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考查基本史实的识记。 4.(2012·山西大学附中)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冲击了“夷夏”观念,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C.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中国的历史进程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1514年的325年后可推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A、C、D三项分别是鸦片战争在经济、政治、综合方面的影响,鸦片战争虽然在思想上也引起了震动,但远没有达到“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程度,这是在甲午战争之后的事情,所以选B项。 5.(2012·滨州期末)《全球通史》载:“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材料空白处应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B [解析] 注意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重大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据此可推断这一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带来的影响,民族危机的加深,唤醒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 6.(2011·北京模拟)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 ①割占土地 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外国人侵入到中国内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以甲午中日战争为界,之前列强经济侵华基本上处于商品输出阶段,所以逼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涉及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如①④。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由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②③属于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符合题意,所以选B。 7.(2011·威海模拟)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是(  ) 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 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 C.缓和一战前夕在远东地区的形势 D.共同支配中国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的形势为切入点,考查论证能力。本题易错选D项,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局面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此阶段的历史特点是列强瓜分中国,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扩大各自在华利益。 8.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列强的侵略(  ) ①由沿海深入内地 ②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③由以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侵略为主 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甲午战争前列强侵略势力已经深入中国内地,故①不符合题意;甲午战争后列强继续强化对华军事侵略,故③不符合题意;②④分别从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和影响上论证了“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9.(2013·长春)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D [解析] 本题通过信息考查近代列强侵华史实。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至此,清政府完全丧失抵抗斗志,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很多先进分子彻底抛弃对清政府的幻想,走向革命,这与题干中“汉人目睹政府无能,转向革命”相符合,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排除。 10.(2012·济宁模拟)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评价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 B [解析] 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的侵略势力,使列强认识到“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仍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请说出材料中三次战争的名称。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体现在哪里? (2)你如何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 (3)从“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三次战争:第—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体现: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 (2)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渐觉醒,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落后就要挨打,不能闭关锁国,要积极学习外国先进事物,自强不息等。 1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是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严重不平等条约。 请回答: (1)结合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情况完成下表: 条约名称 签约时间 签约背景 与签者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日本  《辛丑条约》 1901年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最能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的是哪两条规定? (3)帝国主义时代列强侵华有两大特点——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马关条约》中,哪两条规定分别体现了上述两个特点?指出这两条规定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4)有人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反抗使瓜分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说明理由。 [答案] (1)见下表:      1842年  英国   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外国公使团  (2)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 (3)大量割占中国领土,刺激了西方列强的野心,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允许在华设厂,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有道理。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使它们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所以,对华政策有所调整。主要表现在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并以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