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新中国的外交 一、选择题 1.(2012·锦州)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可知,材料表明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2.1949年11月,周恩来指出:“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  ) ①推行“一边倒”政策 ②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 ④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①③史实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与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民族国家加强合作的表现。②④则是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故与题意不符。 3.(2012·江苏苏州模拟)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朝鲜问题”,涉及美国、英国、法国、中国,根据这些信息分析该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4.(2012·临沂调研)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制定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基础,规定了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三大价值取向和标尺。下面不属于“三大价值取向和标尺”的是(  ) A.以和平为最高目标 B.以平等为基本准则 C.以互利为基本要求 D.以结盟为主要手段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理解,和平、平等、互利都是这一政策的核心价值观。建国初期,中国虽与苏联结盟,但那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手段的说法错误。 5.(2012·成都模拟)某重点中学百年校庆的刊物里有这样的记载:“我校自恢复高考以后,已有300多名校友出国留学,其中在美国留学、工作的就达183人。”造成那么多人在美国留学、工作,最直接得益于(  ) A.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 B.招生制度的改革 C.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答案] C [解析]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两国人员的交流提供了条件。 6.(2012·马鞍山)2012年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0周年。从下图漫画中,我们可以得出最主要的信息是(  )  A.中美关系日益走向紧张 B.美国公开违背三个联合公报 C.揭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D.美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 C [解析] 漫画中美国口口声声称奉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但私下却对台军售,体现了美国的对华政策的实质。A、B两项中的“紧张”“公开违背”不正确,排除。D项恪守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所以选C项。 7.(2011·江苏泰兴)1978年8月12日中日在北京签订《中日友好条约》:“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往来而努力……”这一条约的签订意在(  ) A.促成中日两国尽快建立外交关系 B.缓和中日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C.结束两国敌对状态 D.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 [答案] D [解析] 1972年中日建交,战后中日开始了新的友好交往。1978年签订的《中日友好条约》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更加稳固的基础。 8.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注意时间:70年代,这个时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扬眉吐气;中美关系正常化,跨洋握手;中日建交,冰释雪融。 9.有人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外交政策分为“革命外交、发展外交、和谐外交”三个阶段。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属于“和谐外交”的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美“乒乓外交” C.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D.胡锦涛为出席北京奥运会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答案] D [解析] A、B两项为改革开放之前的“革命外交”;C项为加强地区性国际合作的外交活动,属于“发展外交”;D项是“和谐外交”。 10.(2011·浙江嘉兴模拟)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独立自主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基本方针,并不属于1979年以来外交政策的调整内容,与题意不相符。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50年代,新中国同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频繁的体育交流,充分体现了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在新中国对外体育交流活动中占据了首要地位。 ——李相如、宋雪莹《关于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回顾与研究》 材料二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国台北奥委会”。 材料三 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竟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李宁还收到绳子,让他上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1)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作用。 (2)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 (1)原因:①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②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孤立新中国;③两大阵营的形成。 作用:①突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②拓宽了新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③促进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2)有利:①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不利:①“文革”尚未结束,“左”的思想影响仍然很大; ②台湾问题的困扰;③国际上反华势力的阻挠;④两极格局的负面影响。关键:台湾问题。 (3)变化:由过分强调竞技体育的政治色彩回归到体育精神本质。 原因:①改革开放深入;②思想观念更加开放;③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更深入;④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国民自信心增强;⑤民众心态趋于理性。 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横渡太平洋,从美国驶抵中国通商口岸——广州,与当地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并于次年5月返抵纽约。这是迄今所知中美两国之间的首次交往。随船而来的萧卫少校曾有一则这样的手记:“‘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片海域上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 ——《世界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最初来到中国时,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及实施该政策的根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积极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但抗战胜利以后,美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 材料三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3)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2009年9月当地时间6日抵达菲尼克斯(凤凰城)开始对美国进行为期一周的正式友好访问。吴邦国访美是应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的邀请,这也是1989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访美后,20年来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首次正式访问美国。吴邦国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说,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此访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为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华网  (4)你是如何看待中美关系发展前景的? [答案] (1)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根源: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2)原因:二战结束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企图在华建立一个稳定的亲美反共政府。 (3)打破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局面,是新中国外交的转折点。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 (4)中美两国都是世界政治大国,双方拥有日益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虽然利益与分歧并存,机遇和困难俱在,但只要加强对话、互信与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就能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