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每课一练 1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 )
1.日本明治维新前,对幕府统治不满且属于剥削阶级,但不属于统治阶级的是( )
A.西南大名 B.新兴地主
C.中下级武士 D.天皇
解析:选B。明治维新前日本德川幕府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其中,“士”是统治阶级,包括天皇、将军、大名和武士。新兴地主是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瓦解出现的新兴阶级,有经济实力,但不属于统治阶级。可用排除法,A、C、D三项都是统治阶级。
2.19世纪前期,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因素不包括( )
A.封建社会经济衰落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西方列强的侵略
解析:选D。A、B、C三项是日本幕府统治动摇的原因,而19世纪前期日本尚未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答案为D。
3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
解析:选C。注意“外部因素”,A、B、D三项均属于内部因素。
4.明治维新前,日本倒幕派的主力是( )
A.新兴地主 B.中下级武士
C.高利贷商人 D.西南各藩藩主
解析:选B。幕府的镇压使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觉醒,从统治阶层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改革派,公开反对幕府。
5.(2012·苏州质检)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就出现了新的因素。“新的因素”是指( )
A.农业耕地增加 B.手工业得到发展
C.商业城市日益繁荣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选D。注意“新”这个限定语,新即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经济形态。
6.(2012·杭州高二测试)1867年,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提出“奉还大政”和辞去“征夷大将军”职位的目的是( )
A.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B.保住幕府实际权力
C.准备武装力量乘机反扑
D.支持“王政复古”
解析:选B。A、C两项都是德川庆喜提出还政和辞去职位的目的,但最终目的是保住自己原有的权力。
7.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
B.中下级武士已演化成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武士阶层具有较大号召力
解析:选A。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没有足够力量领导倒幕运动;而中下级武士虽然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却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而成为革新力量。
8.(2012·江苏调研)19世纪上半期,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最有力的依据是( )
A.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B.工商业者对幕府的限制和掠夺日益不满
C.日本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
D.大盐平八郎在大阪领导武装起义
解析:选D。幕府统治时期,武士是其统治的基础,大盐平八郎属于下级武士,他所领导的起义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说明统治阶级内部也开始发生分化,动摇了日本封建统治的基础。
9.倒幕运动的领导者是( )
A.天皇 B.大名
C.中下级武士 D.资本家
解析:选C。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者。
10.最早对日本进行武力叩关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解析:选A。美国军舰最早对日本进行武力叩关。
11.(2012·温州月考)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但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
12.下列关于19世纪中期日本商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部分人由农民分化而来
B.开始兴办手工工场
C.部分人成为新兴地主
D.地位已经超过大名
解析:选D。日本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大名的政治地位仅次于天皇和将军,富有的商人依靠工商业发财致富,但政治地位依然低下。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2:商品经济的发展强烈地冲击着幕藩统治者。将军和大名的生活日益奢侈腐化,购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需要大量的货币。将军和大名因财政问题,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入困境。因此,中下级武士对社会现实相当不满。
材料3: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两个半世纪内总共发生农民起义2 600余次,而1854~1867年间就占319次。有些起义提出了“改革世道”的口号。
请回答:
(1)概括指出三则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期日本怎样的社会状况。
(2)针对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日本先后出现了哪些运动或改革?
解析:材料1体现了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外来侵略的民族危机。材料2反映了中下级武士生活状况恶化。材料3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反抗幕府的斗争加强。关键是读懂材料,然后归纳历史信息,并注意和教材内容相结合。
答案:(1)美国打开日本国门,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民族危机加剧;中下级武士因生活状况恶化,出现反抗思想;下层人民反抗斗争加剧,幕府统治危机严重。
(2)尊王攘夷运动、武装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改革。
14:
材料1:日本社会的四个等级:士、农、工、商
材料2:第一条 日本与美国及其人民间缔结永世不朽之和睦,无地点人物之差别。
第二条 伊豆之下田,松前之箱馆两港,日本政府准许美国船停泊,以便补给柴薪、饮水、食料、煤炭以及其他需用物品。
第三条 美国船只漂流至日本海滨时,当由日本船舶予以救助;其漂流人员当护送至下田或箱馆。……
第九条 日本政府若将此次对于美国未曾准许之事予其他外国时,当亦对美国予以相同之准许。遇有上述情形时,无须另行谈判,亦不得拖延推诿。
——《日美亲善条约》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什么问题?其中“士”包括哪些阶层?这一阶层在19世纪初期受到冲击的原因是什么?
(2)归纳材料2的主要内容,指出它对日本有何影响?
解析:第(1)问结合图中标注的文字信息作答。“士”的组成可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作答,“原因”要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两方面分析。第(2)问“内容”从开放港口及片面最惠国待遇方面归纳,“影响”要多角度分析。
答案:(1)日本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将军、大名、武士。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主要内容: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些权益,美国也同样享受。
影响:西方列强相继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日本国门被打开,列强的经济侵略,使日本的传统经济受到冲击,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中下级武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变革运动。
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