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2012·延边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的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在一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洲去作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半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华工兵团”的特点和作用。 [答案] (1)理由:中国可以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方面的巨大优势; 方式:“劳工参战”。 原因:日本竭力反对中国直接派兵参战;英法在战争中人员伤亡惨重,兵力、劳力短缺。 (2)特点:来源地广,人数多;主要从事战争勤务工作;报酬低,死亡率高;吃苦耐劳,不怕牺牲,表现出色。 作用:成为中欧之间文明传播的使节;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赢得了战胜国的地位并为后来收回一些国家主权提供了条件。 2.(2012·福建厦门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和国家对战争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劳秀斯对战争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其思想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答案] (1)欧洲民众: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国家: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2)主张:格劳秀斯主张国际战争应受法律约束,并提出诸如交战规则、战俘待遇、武器使用等原则。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人们普遍渴望和平。 意义:格劳秀斯提出的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这将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3.(2012·莱芜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对英国这个头号贸易和海洋国家霸权的挑战,英国和其它列强对这种经济—军事—心理威胁的反应,都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威廉二世和德国其他领导人深受美国制海权的伟大倡导者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海军少将学说的影响。海外殖民地和海外贸易必须发展商船和军舰,从而危及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海上霸权。 “当(在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结果使别的国家望而生畏,联合起来对付它。”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1)材料一作者是如何强调发动战争的责任主体的?你是否同意,说出理由。 材料二 当威尔逊将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地说:“这位充满理想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说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像个劳合·乔治。” (2)克里孟梭说威尔逊“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指的是威尔逊的什么行为?英国和法国抵制美国的十四点计划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 (1)作者将发动战争的首要责任推到德国身上,认为战争是德国的海上霸权危及了各国的利益导致的。不同意,一战的爆发是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尖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 (2)美国总统威尔逊打着和平的旗号,实际上和劳合·乔治一样想控制欧洲。 本质:英法联合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4.(2012·福建泉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历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来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甲同学说:战争已经永久结束了,真正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 (1)如果你站在甲同学的立场上请用史实说明。 材料二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三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2)材料二、三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 并指出矛盾所在。 (3)材料三中列宁所做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1)①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和亚太地区基本维持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②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③签署《非战公约》,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限制国家的战争权。 (2)矛盾:美国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法德两国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霸权。 (3)判断正确。原因: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暂时独霸,引起了日本的不满。日本因而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会议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火种。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