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7近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
1.(2012·江苏苏锡四市一模)拿破仑说:“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制定这部法典好比建筑一座金字塔,其中一些巨石几乎全是波拿巴亲手砌上去的。他扩大了法国公民权的范围……重新建立了父权,虽然和革命前旧制度下的父权对比在某些细节上略见温和,但其严厉程度并未稍减。
——(英)约翰·霍兰·罗斯《拿破仑一世传》
材料二 (《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这部法典在欧洲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
——(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材料三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法国人的家族自尊心总是与对捍卫民族的英雄的敬仰之忱紧密结合。依据材料一回答拿破仑利用人们的心理在法国建立了什么样的政体?并指出拿破仑制定《民法典》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法典》在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中所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二、三,从《民法典》实施的角度分析民族主义对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答案] (1)政体:建立帝制。
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2)以法律形式确立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影响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3)《民法典》宣传自由平等,促使法国人民为国家而战,支持拿破仑的战争;促进被侵略国家民族主义的发展,反抗拿破仑侵略战争。
2.(2012·南通泰州联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杰出人物的活动影响巨大,杰出人物也由此成为众人评说的对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它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材料二 那么毕竟他(克伦威尔)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材料三 历史传统在法国农民中间造成了一种迷信,以为一个名叫拿破仑的人将会把一切失去的福利送还他们。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冒充这个人的人,而他冒充为这个人,只是因为他——取名为拿破仑……这个人成了法国的皇帝。侄儿的固定观念实现了,因为这个观念是和法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阶级的固定观念一致的。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对克伦威尔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出这样评价的合理之处。
(2)拿破仑侄儿因为取名为拿破仑而得到法国农民的支持,这反映了法国农民对拿破仑具有怎样的情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情怀产生的历史原因。
(3)上述材料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什么共同的局限?据此,你认为我们纠正这种局限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案] (1)材料一,肯定——因为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专制王权,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材料二:否定——因为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坚持独裁、专制。
(2)情怀:迷信、爱戴、盲目崇拜。原因:由于拿破仑对法国历史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3)局限:片面。全面、辩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评价。
3.(2012·长春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地在结束最后一次绝食时向信徒们发表演说):你们不要把你们居住的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分隔开来。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恢复和平……如果我们记得,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没任何理由相互视为仇敌……愿神使我们大家更加明智……以便印度和整个宇宙幸福繁荣。
——(法)米尼克·拉皮埃尔、(美)拉里·柯林斯《圣雄甘地》
材料二 印度为怀念圣雄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英文和印文铭刻着甘地的教诲:“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勇于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我期望‘天国’降临尘世。”
材料三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甘地追求的目标,体现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2)据材料三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结合材料一、二对其作简要评价。
[答案] (1)追求民族和解、国家自由强盛。热爱和平、勇于牺牲自我的优良品质。
(2)经济思想:发展印度传统的农村经济,抵制西方现代工业。
评价:这一主张对号召、组织群众参加反英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抵制西方经济侵略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全盘抵制西方文明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取的。
4.(2012·襄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环球网2011年2月23日报道,德国电视台2台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片中称“没有一个德国人对世界的影响能超过马克思”,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很多城市里设立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思的著作再次受到重视,和马克思有关的一切被重新关注,“马克思”似乎回到德国人的生活中了。
材料二 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自称是“第二提琴手”的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领导人之一的考茨基曾说:“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的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没有一个德国人对世界的影响能超过马克思”这一观点。
(2)材料二中马克思对“伟大人物”是怎样理解的?结合史学分析“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的原因。
[答案] (1)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革命和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对当代社会仍有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2)认识: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一定时期历史发展的产物。
原因:实践上,恩格斯继续指导各国的工人运动,推动第二国际的成立;理论研究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第三卷。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